私章小说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205章番外之天行常健地势恒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金鳌玉蝀桥西侧、棂星门迤北的羊房夹道内,是西的安乐堂。因皇城北安门内也有一安乐堂,位处外,两厢有内外之别,故此称西内的安乐堂为内安乐堂。

内安乐堂的刘掌司是个略有些驼背的老内监,平素事务不算忙碌,因为此间有二三十个总事的,分摊下来倒也清闲。但自从数年前纪女史称疾避居此处后,他与其他掌司的职责便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今后里面万贵妃专宠而妒,自其所生皇长子夭折后,因已近不惑难以再受孕,便越发妒横偏执,后有娠者皆被其暗令人堕胎,五年前柏贤妃侥幸生下悼恭太子,都已被立为太子了,结果后来亦为其所害。这些几乎是里头公开的秘密,万岁对此也并非全无所知,但因着对万贵妃的偏私,始终只作不闻。

刘掌司长叹一息,端着熬好的药进了院角一间晻霭的小屋。

纪女史当初偶因万岁临幸而孕珠,但里谁人不知怀了龙种也留不住,纪女史惶遽无奈之下只好称疾避居于此,庶几躲过万贵妃的戕害,平安生产。后万幸顺利诞下小皇子,众人俱松了口气,合力瞒住了。但小皇子降世后,却是缺衣少食,连母都难喝上——纪女史平里也吃不上什么好的,没多少水,又不能时常来看望小皇子。

大伙儿没奈何,只得常常将米捣碎了,熬些细软易食的米糊糊,掺点蜂进去,将就着哺喂。纪女史不在的时候,众人便轮照看。可小皇子实在太小,总这么凑合着不是办法,大家深以为忧,都担心这个小皇子养不活。但他们都是卑微的奴婢,手里都十分拮据,自顾尚且不暇,哪里有余钱拿出来补贴。后来幸而冷那边的吴娘娘闻知此事后出手相帮,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小皇子的命是保住了,身体却十分羸弱,极易生病。

刘掌司小心翼翼地把药碗放到木桌上,瞧着眼前昏沉沉睡着的孩子,摇头叹气。

怎么能不弱呢,纪女史怀胎的时候就被强灌过一碗堕胎药,幸得苍天庇佑才没将胎儿打掉。后来小皇子出生后又饥一顿一顿的,吴娘娘相援也只能保他不被饿死,毕竟她一个幽居冷多年的废后,能力也有限,不能给小皇子调理身子。何况,不瞧瞧这待的是什么地方。

这内安乐堂与北安门内的那个安乐堂功用差不多,但其实凄惨比之更甚。安乐堂是给内染病的内官、长随、内使和小火预备的,送到那里若是没养好病死了,内官监给副棺木板儿,惜薪司给捆焚化柴,直接拉到净乐堂焚化;若是医治好了,倒还可回重新当差。而内安乐堂则是为里或年老或有病亦或待罪的人们预备的,来这里的,大多都是要等久年深后发配到皇城外的浣衣局去等死的。

这就是个熬子的地方,熬一天是一天。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人被送进来,也几乎每天都有人被送出去,生老病死不断上演。

这种地方待多了,好人也要闷出病来,何况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呢。

刘掌司重重叹息一下,轻声唤醒了小上的人。

小皇子糊糊地睁开眼睛,看见边的人,虚弱地喊了声“伴伴”刘掌司微笑着应了一声,将小皇子扶起来,仔细喂了药。

他正待退下,一转身就瞧见有人走了进来。

“娘亲!”刚刚躺下的小皇子看到来人,病恹恹的脸上现出兴奋之喜地唤了一声。

纪氏见儿子挣扎着要坐起来,赶忙紧走几步上前按住他的手臂,轻声连道:“快躺下。”又坐到沿上,探了探他的额头,微微蹙眉“哥儿的烧还没退。”

“我觉得已经好一些了。”小皇子仰起脸,朝母亲笑了笑。

纪氏看着儿子憔悴的面,知他不过是强打神,不低叹一声,将他安置好,又细细掖了掖被角。

刘掌司走上来,笑道:“纪女史不必过忧,哥儿这是秋受了些风寒,再将养几便好了。”纪氏叹口气,对刘掌司道了句“辛苦”正说着话,便见怀恩与张一前一后挑帘进来。

众人简单叙了礼,怀恩和张上前看了看小皇子的病况,笑着让他好生休息,旋即转头示意纪氏出去说话。

“纪女史可想好了?”怀恩出去后便敛了笑意,肃容对纪氏道。

初秋的风已经带了些肃杀萧冷,吹在身上令人遍体生寒。纪氏垂眸沉默片刻后,道:“我想再与哥儿待半年。”怀恩沉少顷,沉声一叹,道:“也罢,明年也可。届时咱家与张公公找时机把哥儿这事透给万岁。”纪氏心里重比千钧,凛然点头:“二位大恩,没齿难忘。”张笑道:“这是哪里的话,分内事而已。”说着话,想起一些往事,笑容渐渐散了去。

当年万贵妃听闻纪氏腹中胎未堕掉,派他来溺死新落地的婴儿。纪氏看到张前来时,只一瞬便明了了他的来意,当下护住怀中幼子,惶悚绝望,面无人。张看着恬然安睡的婴孩,忽然动了恻隐之心。

里的悲悲惨惨已经够多了,他又何必再增杀孽。何况万岁爷子息单薄,眼下只一个柏贤妃生的小皇子,还不晓得能不能躲过万贵妃的暗害,若是遭了毒手,那纪氏这孩子便是唯一的血脉了,他绝不能下杀手。

于是,他冒险帮纪氏藏起了这个孩子,回去禀告万贵妃说纪氏未曾有孕。自此,他由一个被派来戮杀的屠夫,变成了一个坚定的保护者。

一保护就是四年。

其实不止是他,这里的每一个人、甚至里每一个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是保护者。里私底下的消息传得快,知道西内这边藏了个小皇子的人内侍不在少数,但凡有一个奔着厚赏跑去跟万贵妃告密,这事就兜不住了。

可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那么做。

每一个知晓秘密的人似乎都保持着空前的默契,秘而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