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用了,威力我已经看到了。”江晨摇头道。
“OK”点了点头,凌涛上前在触控板上连点几下,待炮塔高能电容器中溢的电能缓慢释放后,他立刻关掉了炮塔的电源。那幽蓝
的弧光也随着黯淡下来,最终消失不见。
良久之后,江晨结束了沉默,颇为慨地说道:“……我现在在想,如果把这玩意儿放在太平洋上,还有哪艘军舰能抗它一炮。”
“没有任何军舰能扛得动这种炮塔。”凌涛还以为自己的老板真有这打算,于是赶忙向他解释道,“现在守护级上的电磁炮已经足够强了,没有任何一种军舰的装甲能吃下一炮还安然无恙——”
“我知道。”江晨摆了摆手,“我就是说说,怎么可能真拿大炮去打蚊子。”望着那座炮塔,江晨停顿了片刻后,继续问道,“这么一座炮塔,造价大概多少?”
“忽略掉研发成本的话,这台样机造价大概得10亿新元。”10亿新元!
听到这个数字,纵使身为新联储大股东的江晨,也忍不住咋舌。
哪怕规模化生产能够削减一半的成本,那也是5亿新元。如果要在战舰上列装上百门电磁舰炮,这还不得把地球防卫同盟给搞破产?
见江晨脸上的表情不太好看,隐隐猜到了些什么的凌涛,连忙解释道。
“之所以这么贵主要是因为制造工艺上的问题,很多零件以现在的加工技术本生产不出来,只能用工业级3D打印机。等生产技术升上去了,这炮塔肯定不会这么贵了。”听到这句话,江晨总算是好受了点。
再过几天地球防卫同盟委员会又要开始了,而下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就是关于第一艘百万吨级星际战舰该采用哪个舰种。
其实无路是哪种舰种,电磁炮这种常规武器都是必不可少,所以无论最终讨论出来是个什么结果,未来人军工的订单都是跑不掉的。毕竟未来人集团在电磁炮上的技术优势,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只不过这将近10亿的造价,实在是太贵了点。
江晨自问,如果换自己是委员会中的一员,恐怕也不会在预算上轻易松口的。
地球防卫同盟毕竟不是他自家开的,各成员国可是按照GDP的百分比与人口权重在出钱,光是华国一年就拿出了三万亿元!这钱怎么可能让其他国家的公司轻松赚去?
身为执行官的他拥有决策权,但委员会也是否决权、投票权以及预算审核权的。
一想到这,江晨便不由头疼了起来。
该怎么忽悠那些委员?
似乎还真不好忽悠…………随着八月份越来越近,19年亚太联合军演的预期逐渐升温,然而星环贸易的反应却相当的平静,就好像本没有将那支停在门口的航母战斗群放在心上。
三万六千公里高空之上,梭型的飞行器在长约数千米的钢铁骨架间穿行,如一牵丝引线的银针,在幽跳跃的电火花中编织着属于地球文明的未来。
那里是星环第二造船厂,目前工程进度才进行到百分之十五。
占地上百亩,耗资近两百亿新元的新造船厂,就如一座悬浮于星环城身侧的卫星城,由石墨烯轨道与太空电梯相连。
六长约三公里的主轴平行悬浮在同步轨道,由钛合金骨架相连,就如一樽狭长而中空的六棱柱,已然勾勒出了整个造船厂的轮廓。
近千台曾参与太空电梯施工的工程机器人,在神经接入技术的帮助下,由人类工程师远程控,将一块块合金钢板焊接在骨架上。梭型的飞行器在工地中穿行着,将材料和施工设备送往工程机器人的手中。
往后星环贸易、地球防卫同盟所有五十万吨级以上的战舰,都将由这座新造船厂生产。
而关于这座造船厂的第一个订单,地球防卫同盟内部已经连续开了十几次会议,但依旧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有人提议发展导弹舰,也有人提议优先发展航母与无人舰载机……
最后结束争论的,是一位叫卢炜的华国代表。
在第17次会议上,他提出的“功能舰理论”,获得了大多数委员的赞同。
“用19世纪的火炮去打20世纪的战列舰无疑是可笑的,不过19世纪的战舰经过20世纪火炮系统的改装,依旧可以在战场上发挥余热。与其争论究竟用弓箭还是长矛武装我们的船,不如先把船造出来,然后再去考虑往上面装什么武器。”将选择使用何种武器留到以后去考虑,先把预留有改装空间的舰生产出来。哪怕往后随着造船技术的革新,这艘
舰最终被淘汰,也能以较低的成本改装成工程船,在基建领域发挥余热。
卢炜的提议也让江晨松了口气。
至少就现在来看,他不用为如何说服委员会购买十亿新元的大炮而伤脑筋了。
第1118章万亿级别的预算将战舰标准化,就意味着往后所有战舰无论是航母还是战列舰,都将参照第一艘战舰这个模板,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生产。而所有的武器、功能配件,也都将围绕此模板提供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
这就好像现在的空间站,基本上都是使用的星环贸易提出的6X4标准。若是有人脑袋犯设计个6X5的接口出来,
本找不到一个能与他对接的接口,只能飘在太空上自个儿玩。
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将掌握未来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的行业话语权。
由此可见,这首艘百万吨级舰的订单,究竟是多么的让人眼红。
如果不是华国和俄罗斯连五十万吨级的技术门槛都尚且没跨过,百万吨级更是连门都还没摸到,这首艘舰的订单说什么也不可能让未来人重工独
了!
然而现在有信心完成这艘百万吨巨舰的,也只有未来人重工一家而已,虽然华国和俄罗斯在星环城上也有自己的造船厂,但主要接的都是些小型航天器的订单。
而未来人重工就不一样了,不但已经成功生产了三艘五十万吨的“海鸥级”运输舰,现在更是正在生产第四艘“海鸥”。四艘海鸥级不但为未来人重工积累了丰富的造船经验,同时也使得其旗下造船厂的造船工艺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虽然眼红这数千亿新元的肥,但华、俄等成员国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恨自己国内的几家航天企业为什么不把自己绑火箭上,被人家甩开那么远。
当然,最大的那块肥被未来人集团叼走了,这碗里剩下的
沫和汤汤水水,还是有不少的。
要知道,通过百分之五十的防务税与各成员国贡献的产值,地球防卫同盟旗下基金已经筹集到了合计3490亿新元的资金,据基金雇佣的职业经理团队估算,保持当前的势头发展下去,19年全年筹集到的资金将超过1.2万亿新元。
这个数字究竟有多恐怖呢?
如果硬要挑选个参照物作对比下,以华国5年前公布的GDP数据为例,这1.2万亿新元,已经超过了2015年华国全年GDP的百分之十。
这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百分之十!
当然,华国现在的GDP已经远非五年前能比,尤其是小行星采矿计划公布之后,几个世界主航天大国的GDP都出现了不小幅度的增长。然而即使如此,依旧可以说明这1.2万亿新元究竟是一笔何等恐怖的巨款。
哪怕不能帮着造战舰,也能帮着造电脑,再不济也贡献一两颗螺丝钉或者宇航服上的纽扣。越是上游的产业,牵扯到的下游产业便越是庞大,而建造这么一艘百万吨级的军用巨舰,对各成员国航天产业的刺作用,远超过五艘海鸥级运输舰。
也正是因此,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垂涎这块蛋糕的不只是地球防卫同盟的,还有那些非成员国的航天企业。
虽然这些非成员国也以防务税的形式贡献了不少钱,但地球防卫同盟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对非成员国的企业简直苛刻到了极点。就连硅谷航天企业中的龙头SpcaeX,也只从导航项目上分到了17亿新元的订单。
这可算是总价值1.2万亿新元的蛋糕!
那些美国硅谷和西雅图的航天企业,眼红的简直要滴出血来,三番五次组织员工和说服工会向白请愿,要求美国也加入到地球防卫同盟中,或者至少和地球防卫同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企业家和工会组织如此团结一致,即使是纵观美国资本发展史,也绝对能配得上史无前例这个词。
而本就更直接了,唯一一座小行星矿场,基本都是几个有实力的财团联合起来在做,每年都向
本制造业输送数百万吨的矿产资源。这百分之五十的防务税一出来,利润顿时被分走了大半。到后来这1.2万亿新元的蛋糕一拿出来,几家财团顿时坐不住了,开始联起手来通过国会向
本政府施
,要求加入地球防卫同盟。
科罗岛的未来人大厦内,江晨正坐在办公室中,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认真地在纸上写着些什么。
如果凑近了,可以从那张纸上看到这么一行字——《地球防卫同盟科研经费使用预案》未来人重工造船厂的第一个订单为无武装的舰。卢炜的提议彻底解决了委员会争论不休的大麻烦,地球防卫同盟无需再为采购哪家公司的武器烦恼,因为现在干脆不采购武器了。
从短期来看,这无疑是个节省资源的选择,与其将产能费在注定要被淘汰的武器上,不如拿来种田。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项提议还是有些欠考虑了。
如果不喂那些造
造炮的军火商,你又如何指望他们将钱投在
炮上,推动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呢?
武器这玩意儿是越买越强,没有了买卖自然也就没有了竞争,废土上的军工科技为什么复苏的那么快?因为大多数幸存者聚居地,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八十的“GDP”都点在了武器上。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没几座像样的实验室,第六街区一样靠着锉刀和焊捣鼓出了T3这种丝毫不逊
于战前水平的动力装甲。NAC统一了上海市地区之后,虽然江晨在科研上的投资一点不少,但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却反而慢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