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说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71-75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汗息怒。”范文程在说出这句话时便已料到皇太极的反应,也早已想好对策。

“大汗,林丹汗提出的要求虽然过份,可眼下咱们最大的敌人却是辽东,实在不宜与蒙古搞僵,只要咱们能逃过此劫,别说给他们阿勒楚喀就算把吉林割让给他们也无所畏,只要让辽东、蒙古结下死仇,无暇顾及我后金。等咱们东山再起之时便是他辽东、蒙古血债血偿之时!若是咱们战死城下。一切都如过眼烟云,就算把辽东给咱们,也无用此。”一边的豪格也劝道:“父汗,范学士所言不错。辽东军战力强大,今一战咱们损失惨重,两蓝汉旗三万人伤亡近万,两黄旗和三大家族家奴万余人也伤亡大半,只有多尔衮所率正白旗损失较少。可也仅剩下不到六千。反观辽东军,拥有飞弹、手雷这等利器,全军三万余人,死伤还不到一万,咱们兵力占优尚不能胜之,明曰再战,恐怕凶多吉少啊!”皇太极虽然心比天高,可无奈眼下形势人,不得不作出妥协,道:“罢了,罢了,阿勒楚喀就割给蒙古吧,只要能保住后金最后一口元气,这个骂名不由我来背吧!不过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他们十倍百倍偿还!”没想到皇太极话音未落,门外却有人言道:“大汗不必为难,末将可为大汗解忧!”随着一声巨响,大门竟被人踢开,未等皇太极等人看清门外之人,却从门外冲进几百士卒,各个手执利刃,将殿中众人包围。殿中众人一时搞不清发生了什么事,只能聚在皇太极身前,以防不测。以豪格为首地众武将拔出随身兵刃将皇太极、范文程等文臣保护在中央。这时从门外又走进几人,皇太极借着火把灯光,终于看清来人。怒道:“多尔衮,你这是想干什么?难道你要造反吗?”来人正是多尔衮及其弟多锋。多尔衮哈哈一笑,讽刺道:“皇太极,你不亏是我们的大汗,我们如此明显的意图你竟然也能发现!”

“你…”皇太极被气得说不出话来。豪格一举手中战刀喝道:“多尔衮,你真胆敢造反?你就不怕城中几万大军不答应吗?你就不怕城外辽东军趁咱们大之机坐收渔翁之利吗?”

“我怕,我怕得要死!可我更怕错过了这次再也无法报我杀母大仇!”多尔衮此时已是泪如雨下,指向皇太极喝道:“你当年杀我母亲时可曾想过会有今!至于城中几万大军,你以为我在阿勒楚喀这些年在干嘛?如今正白旗具是我等亲信,他们已将城中几万大军缴械,他们还能有何做为?城外的辽东军虽然可恶,那吴三桂更是堪比魔鬼,可我早已被那个魔鬼所利用,再说只要能报了母仇,就算是投靠这些魔鬼又有何不可?”说完多尔衮又冷笑道:“如此说来,皇太极你倒是应该谢我才对,你只要一死便可保全你一世英名,所有的骂名全由我替你背,你还有何遗言,快说吧,明年今便是你等忌!”皇太极一拍椅背,道:“那吴三桂几次三番从我军手中逃俱是你在暗中相助,我后金能有今也全拜你所赐?”看着多尔衮微微点头,皇太极大恨,道:“我只恨我当年一时心软,斩草却未除,留下了你们这两个祸害…”

“算了吧,皇太极,你还会有心软之时?当时你不过是看我与多铎年幼,却手握大军,想要拉拢我兄弟二人对付阿和代善、莽古尔泰而已,你以为我会领你这个情吗?多说无宜,多铎,为母报仇就在今,给我杀!”多铎幼年丧母,若非多尔衮百般照顾如何会有今曰,所以对多尔衮的话他从来都是确信无疑。听多尔衮一声令下,一摆手中战刀第一个杀了上去,其余军卒也具是多尔衮亲信,随后也杀了上去。可怜皇太极手下曾有十几万大军,几百万百姓,可此时在他身边的不过十几人,其中有力反抗的不过七八人而已,那里是这几百士卒的对手,就连皇太极也不得不持刀抗敌。不到片刻,冲在最前面受到多尔衮等人重点照顾的豪格便传出一声惨叫。

皇太极抬眼望去,却见豪格身上了三杆长,鲜血正顺着长下,片刻即将白腊杆染成血红。眼见豪格是不行了,可那多锋竟怪叫一声,手执利刃扑上前来,一刀斩下豪格头颅,提着豪格长辫,狰狞的看向皇太极。皇太极手中一顿,惨叫了一声:“不…”声音嘶哑,仿佛受伤的野兽发出最后的吼声。随多尔衮前来的这些士卒早已把命卖给了多尔衮,当然不会再对皇太极的身份有所顾忌,没有人在乎他是不是大汗,几把长刀一齐向皇太极砍来,特别是多尔衮已经忍了几年之久,眼见皇太极分神,一刀下去,正砍在皇太极右臂。其余几名军卒也刀刀见血,皇太极瞬间失了右臂,混身是血。到了此时,皇太极也知道今天是在劫难逃,不过他却强忍着伤痛,指着多尔衮道:“就算我下了地府也不会放过你…”未等皇太极说完,多尔衮上前一刀刺入了皇太极心脏,皇太极一把抓住多尔衮襟,张口还想要说些什么,可嘴一张开。却是一口鲜血而出,正在多尔衮脸上。多尔衮毫不在意,用手一擦,看着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皇太极,冷冷发笑,低声道:“皇太极。你就放心的去吧,我会把你的女儿子一个不剩的送到地府去陪你,决不让你在地府寂寞。若是见到代善和莽古尔泰也告诉他们快去地府寻亲,我会把他们的亲友也全部送支地府报道,让他们在地府团聚!”皇太极听完此话,喉头微颤,双目睁得竟比平时大上一倍,最后终于是气绝身亡。堂中众人见皇太极、豪格先后阵亡,也知大势已去。今后恐怕不再会有后金。几名跟随皇太极征战多年的老将军一刀劈开眼前敌人,看了倒地身亡地皇太极一眼,叫道:“大汗,末将(老臣)来陪你了!”说罢回刀自刎。一腔忠血洒在地上。

范文程在多尔衮闯进来时便知大事不好,又听那多尔衮竟有意投靠吴三桂,范文程顿时绝了最后希望。若是多尔衮想要取皇太极而代之,自己也许还有活命的机会,不论是谁当上后金大汗。都需要自己为其出谋划策。可多尔衮若是投了辽东,在场众人谁都可以投靠辽东,唯有自己不行。若是落在吴三桂手中,自己必然命难保,而且还不知这吴三桂会用什么招术对付自己这个叛国之人。看到皇太极阵亡时,范文程从地上拾起一把不知谁掉落的战刀,想要自尽,却不料刀刚及颈,却被人一脚踢在手腕上,范文程只觉手腕断了一般,刀也不知飞到何处。抬头一看却是多铎,只听多锋自念道:“你可是我们兄弟送与吴三桂的厚礼…”范文程只觉双耳如雷鸣一般,再也听不到多铎说些什么,看来自己终是难逃吴三桂的毒手。此时堂中反抗之人已尽被诛杀,只有几名文臣想要自尽却被多尔衮手下拦了下来,押在一边等侯发落。多铎此时提着滴着鲜血的战刀来到多尔衮面前,道:“大哥,咱们终于报了母仇,可咱们真地要投降于那吴三桂吗?此时皇太极、豪格已死,放眼后金唯有大哥可继承大汗之位,若咱们说动城中几万兵马归附咱们,咱们大可与辽东一战!况且还可向蒙古求缓,鹿死谁手尚不可知!”多尔衮自母亲死后,一直与多铎相依为命,对这个弟弟他从未忍心责骂,可今却一反常态,怒道:“胡闹!你以为就算咱们收服了城中几万军卒就可以对抗吴三桂了?你真是太小看他了。哥哥自当年与吴三桂在酒馆中相遇便知其决非池中之物,并非哥哥妄自菲薄,几年来他吴三桂可以说是将我玩于股掌之中,哥哥却本无力反抗。再说这才是短短几年,他竟已是手握重兵的一方豪霸,更在半月之内即杀得我后金七零八落,十几万大军都不是其对手,你以为就凭你我兄弟二人就可以与其苑敌了吗?今就算咱们不动手,皇太极也必逃不过明之战。何况你以为吴三桂驱大军入侵后金,会不防备蒙古吗?就算吴三桂不能及时回援,恐怕蒙古也无法攻入辽东半步。咱们若是再继续与之为敌,可以说毫无胜望,到时再想投降怕是他吴三桂再不容我等。还不如在咱们手中还有些实力时投靠于他,也许还能获得重用,保我女真一脉不绝。

若等将来他吴三桂登上大宝,咱哥俩也可算是开国之将,一生荣华富贵决非妄想,岂不好过冒险与之为敌?

“多铎虽并未真将多尔衮的话听入耳中,可大哥即已做出决定,他也不敢反驳,低声道:“那咱们现在就请辽东军入城?”

“不错,依兰城毕竟是三大家族的地盘,咱们只靠六千军卒恐怕无法威慑多久,为免夜长梦多,咱们马上却辽东军入城,到时咱们便是大功一件。”吴三桂做梦也没想到,这世上竟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刚才还在营中与众将商议明如何对付后金大军,却一直没想到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损失。今后金军的顽强让吴三桂到头痛,若是强攻虽可胜之,可损失必然惨重,恐怕几年都无法回复元气,到时防守也许还行,却再无力进攻。就在众人一愁莫展时,帐外却突然有人来报,说后金有使者求见。众人不知此时后金派人来又有何事,等后金信使说明来意后,帐中众人只以为自己听错了,依兰城中的后金军竟然想要投降辽东?而皇太极和一众大臣已被斩首!不过看着那信使从背后包裹中取出皇太极那尤带血迹,尚未暝目的头颅时,却由不得众人不信。有了多尔衮的投靠,依兰城唾手可得,辽东大军当夜便进驻依兰城。不过吴三桂却不敢掉以轻心,多尔衮即能忍那皇太极几年之久,直至今才乘机发难,得报杀母之仇,那自己这个灭其国的大仇人,多尔衮又会如何呢?只是此时正是用人之机,何况后金尚未全部归顺,自己因有蒙古犯境,只能率部返回辽东,尚需多尔衮帮助平叛四方,因此吴三桂对多尔衮也只能暗中防备,在多尔衮当面却不能出半分恶意。为了拉拢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三桂先是好言相劝,又当即任命二人为骑兵一团第六营正副营长,编制暂定为一万人,兵员便在这依兰城中的女真族降卒中挑选。骑兵营组建后,就地出击,务必要将原后金所属的三姓、阿勒楚喀辖区残留敌军全部巢灭。

为了制约多尔衮,防止其趁自己与蒙古战时,重收后金,自立为王,三桂又在依兰城中连发命令,任命留在盛京的阿为骑兵一团七营营长,编制同样暂定为一万人,由其在两蓝女真旗残部和盛京后金降卒中挑选兵源,负责剿灭盛京、吉林的后金残敌。阿同样是杀死多尔衮兄弟母亲的重要帮凶,今曰多尔衮即敢杀死皇太极,阿又岂不不心寒,恐怕也要防备其一二,只要这两人不能联手。便不怕残余的后金势力重立新主,这二人便也只能给吴三桂当使。为了以防外一,三桂又命吴宇率骑兵二团剩余三营驻守宁古塔,在平定宁古塔的同时,防备多尔衮及阿谋反。吴三桂自己在依兰休整两后,又命阿桑和吴初率两营军卒押解此战所获几万俘虏和近万伤兵返回辽东。而他自己却率骑兵一团剩下的万余骑兵不知去向。五后,瓦察尔图察汉浩特林丹汗的汗帐中,看着手中战报地林丹汗正踌躇志。几前下令调集境内各部六万大军,现在已有四万聚集在自己周围,其余两万大军三内便可抵达,到时自己便可率六万大军南下辽东。想及自己少年即位至今已有三十年,今终可一展报复,林丹汗如何能不得意。

可就在这时,帐外突然有人来报。称境内竟发现大股辽东军骑兵。他们四处残杀各部落百姓及牲畜,所过之处寸草不留。林丹汗心中一惊,暗道:辽东报复来得好快,自己大军尚未出动。他们竟已深入蒙古境内,难道辽东与后金之战已经结束了?辽东竟已能出手来对付自己?林丹汗忙叫人召集部下帐中议事。片刻功夫,林丹汗手下几员大将先后赶到,正是当年随林丹汗一起攻击大明剌关的齐赛诺延、巴克、本、桑噶尔等人。巴克依然未改当年的火爆脾气,一进帐便大叫起来:“大汗。听说辽东狗贼竟敢到我蒙古境内杀我族人,你快下令,让我率部下儿郎去将他们一一斩杀,好为我族中百姓报仇血恨。”林丹汗一听眉头一皱,道:“巴克,你是听谁说的?”巴克不在乎的道:“现在城中都已经传遍了,就连城外那几万听令而来的军卒也正嚷着要回部落,杀那些辽东狗贼一个片甲不留。”林丹汗面更是难看几分,自己也不过刚刚得到消息,为何城中却已传遍,这分别是有人故意散布这一消息,想要在自己军中造成恐慌。要知自己调来地这六万大军来自境内各大小不同部落,一旦这些这个消息被确认,那些大部落还好些,应该还有防备的能力,可一些小部落壮丁具已被自己调出,如何还能抵抗辽东铁骑。只要有一个部落被辽东袭击,这些临时调来的壮丁为了保护自己部落的家人和财产,马上便会四散而去。

本也知道其中利害关系,上前一步道:“大汗,这恐怕又是辽东的诡计,不过城外各部落好像信以为真,不少人向我等打探消息,有几个小部落甚至想要离去,被我强行留下。大汗若是不能及早澄清谣言,恐怕对我军不利。”没想到林丹汗却依旧未开口,本心中一动,失声道:“大汗,莫不是这谣言竟是真的?”林丹汗微微点头,道:“辽东犯境已不是谣言这么简单,我刚得到探哨来报,已有几个部落被辽东铁骑一举扫平,整个部落寸草不留,这谣言恐怕正是辽东特意散布,专为动摇我军军心。我现在最关心的却不是达支犯境的辽东军,而是辽东与后金之战到底如何,辽东竟然能在与后金大战后,立即派出骑兵犯境,难道他们此战损失并不惨重?还是故意如此,想让我等产生错觉,不敢轻易南下攻击辽东。”一向足智多谋的本也只能低头沉思,只因情报太少,此时还无法得知辽东与后金一战结果如何。

“来人…”林丹汗高喝一声,帐外马上进来一名亲兵。林丹汗吩咐道:“马上派人令各地哨探加紧探明辽东与后金一战战况如何,如有消息马上来报,不得延误。”林丹汗等人在此拿不定主意,可在距他不过百里之外地一处山丘上,吴三桂却是得意得很。吴三桂当率一万大军出了依兰城,直奔蒙古境内。一路上众人并不急于赶路,反正林丹汗想要聚齐大军,没有半月本无法成行。而吴三桂率军一进入到蒙古,针对蒙古各部落分散地特点,加上各部落青壮大多已被林丹汗调走,防御力量薄弱,马上令全军以连为单位,分赴各处,各自为战,务必要发扬出游击战的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打一换个地方,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吴三桂的策略很快便收到成效,仅仅刚进入蒙古境内不过两天时间,各连捷报频传,二十余个辽东骑兵连便如蝗虫过境一般,所过之处,片草不留,已先后剿灭蒙古十几个临时聚居之地,甚至有几连骑军联合消灭了一个有两千余人的小部落。随后吴三桂又利用遍布草原的辽东商人将这一消息传遍整个草原,在草原上造成了一片恐慌。

三桂看山丘后的五百亲卫已休息得差不多了,一挥手,五百锐骑兵翻身上马,三桂一马当先奔了出去,五百亲卫紧随其后。只看这一队骑兵行进间动做划一,便知其训练有速。三桂之所以敢以身犯险也是因为有这五百亲卫保护,再说这五百人所骑战马全是千里选一,若形势不好,撤退时无人能追得上,在这茫茫草原上,要想全歼这五百骑兵,没有几万人围追堵截恐怕本想都不要想。吴三桂在这里杀得痛快,林丹汗却仿佛被置于蒸笼中一般难熬。不过三功夫,境内已有几十处被袭,这些地方少的只有十几名族人,多的却有几千人,加在一起已有近万百姓伤亡,损失的牛羊更是不计其数。谁知这却仅仅是一个开始,就在林丹汗愁眉不展时,又有人来报,一支奉命前来会合的骑军中了辽东军埋伏,全军两千余人,侥幸逃生的不到百人,而据那逃生人称,伏击他们的辽东军竟不过千人,却打得他们本无还手之力。此言一出,林丹汗也不得不重新估算辽东的实力。

随后各处消息不断,却偏偏没有一个能令林丹汗到高兴。先是派到北方防范北蒙的探哨来报,北蒙竟有调兵迹象,而兵锋所指正是自己。派去后金打探消息的哨探也有回报。称当依兰城下一战,辽东虽然损失了近万军卒,可当天夜里那后金贝勒多尔衮竟斩杀了皇太极,举城投降,此时已被吴三桂封为骑兵一团营长,正与早先投靠辽东的阿各率大军平叛后金残余势力。而辽东军却早已返回辽东,严阵以待。林丹汗一听此言便已知后金灭亡已成定局,没想到后金竟如此不堪一击,仅不到半月时间便已被辽东彻底灭亡,原本想要趁辽东后金两败俱伤之机,进攻辽东已是不可能。林丹汗暗恨,这都怪蒙古军制害人,自己虽为大汗,可平时手中可用之兵不过万人。其余军卒俱是各部落私兵。每想要调兵时,先要需各族族长同意,不能像大明、辽东一般,所有军队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可以如臂使手般得心应手。若自己能有一支几万人的队伍,便可以抓住后金、辽东相持之机一举攻陷辽东。看来达一陋习是到了非改不可地时侯了,不然等辽东实力大涨,挥军北上。自己临时调军如何来得及,到时拿什么来抵挡辽东大军。虽知事已不可为,可林丹汗还是有些不甘心,长叹了口气,命人将本和齐赛诺延叫到帐中,至于巴克和桑噶尔两人情过于暴躁,若让他们冲锋陷阵还可以,让他们处理政事,只能是帮些倒忙。二人进帐口尊大汗,林丹汗让二人稍坐,亲笔修书一封,命本即刻派人送至辽东,同时令齐赛诺延至城外军营安抚人心。

本拿着林丹汗的亲笔书信,大吃一惊,道:“大汗,难道咱们便如此掩旗息鼓,坐视辽东下后金不成?此时若不能进攻辽东,削弱其力量,等辽东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将后金彻底消化,辽东实力至少增长一倍以上,到时咱们那里还有与之抗横的本钱?”这一切林丹汗又如何不知,将案头哨探送回的信报递与本,本一目十行扫过,怒道:“察哈尔欺人太甚,竟如此不顾大局,难道他忘了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难道他们以为辽东将来会有好果子给他们吃吗?”

“现在说这些都已晚了,辽东与后金之战,辽东损失并不严重,相反,他们击败后金,俘虏了后金几万大军,其中大部分是汉人,这些汉人本就怀念故土,对后金不忠,想必只要稍许恩惠,便是辽东最好的兵源,辽东如此一来势力必然大涨。少了后金这个最大地敌人,只要半年,实力便可更胜往惜。虽明知如此,可咱们又有什么办法,他们只派出几只游骑便已揽得咱们天翻地覆,各部不安,又有察哈尔从中作梗,咱们兵力有限,本不足以两线做战。何况咱们今虽可召集几万大军,可一旦开战,若胜还好说,巨大利益可以堵住各部落人的嘴,若战事不利,你以他们还会支持咱们吗?唉,咱们若是也能像辽东一样有一支长备之军,何惧他人?”本和齐赛诺延也是无言以对,只能摇头而去。两后,林丹的亲笔书信才终于到吴三桂手中,此时的吴三桂正与手下亲卫围坐在篝火边,手举一只几斤重的烤羊腿吃得正香。听说有林丹汗亲笔书信,将手中羊腿与一边亲卫,双手油腻在衣襟上擦了擦,接过书信,打看一看,哈哈大笑,道:“没想到林丹汗这蒙古汉子竟也懂得这些虚套。”一边亲卫好奇的问道:“师长,那林丹汗说些什么?”

“他在信中祝贺咱们大战告捷,还谢咱们歼灭后金,说是为其去了哽喉之刺,可在他心中,恐怕咱们才是他最大的心病吧!他还说愿与咱们世代好,永世不起兵戈,那他瓦察尔图察汉浩特附近聚集的几万大军难道是要开狩猎大会不成?最后他竟说有小股汉匪深入草原,残杀蒙古百姓,希望咱们能出兵剿灭!”四周亲卫听后都是哈哈大笑,汉匪?那不说是在说自己吗,可自己如何才能剿灭自己确实是一个大难题。看着书信三桂知道,这是林丹汗在向自己示弱,表明态度。自己威蒙古,迫其撤兵的目地已经达到。这倒不是三桂惧怕了蒙古,只因蒙古大军若进入辽东,不论最后胜负如何,倒霉地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辽东很可能在这场刀兵之中化为乌有。能阻敌与境外才是最好的结果。

第七十三章得胜返辽吴三桂此行目的已经达到,对四周亲卫笑道:“即然他林丹汗不咱们,咱们也不好继续留在这里充当恶客,只是这里烤羊腿确是美味,不知下次何时才能再尝到。”

“师长,等咱们把这蒙古也划入到咱们辽东的地盘,这烤羊腿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一边亲卫当然明白吴三桂心思,接道。

“好,等咱们下次来他林丹汗若不亲自给咱们烤上几只羊腿,咱们便不走了!”想让蒙古大汗亲手给他烤羊腿,除非蒙古亡国,林丹汗成为他的阶下囚方有可能,吴三桂对蒙古的野心昭然若揭。三后,吴三桂终于率大军凯旋而归。从辽东出发之算起,至今已有近一月时间,得知吴三桂回城的消息,义州百姓穿上了节的盛装,自发走上街头接他们的师长,城中大小官员更是出城十里列队相。骑在马上看着两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三桂觉得自己所受的苦和累便都值了。此次从后金押解回来的几万汉旗俘虏,使几万家庭重新团聚,难怪全境的百姓如同过年一般高兴。待大军行至内城城门时,三桂看到杜凤、罕贝、碧站在城门下,忙跳下马来,三位夫人带着一阵香风扑到三桂怀中,泪不止。虽只有短短一月时间,可三人却仿佛过了几年一般,每曰军中战报都牵动了三人的心,她们可以为一次小胜而兴奋的彻夜不眠,也会为一场小雨而担心得吃不下、睡不着,当她们得知辽东大胜的消息时,动的泪面,以为终于可以等到三桂回来了。可没想到丈夫却又率军孤军深入蒙古境内。只把他们吓得花容失,今终于等到三桂大胜而归,再也顾不得什么矜持,当着几万大军和全城百姓的面扑到了三桂怀中。

三桂抱着三位夫人,看着她们有些消瘦的脸庞,低声道:“这些子辛苦你们了。为夫定会好好补偿你们。”三桂与夫人们在城门口上演地这一幕只看得四周军民尖叫不已,这才是他们心目中那个有血有、敢作敢为、情义无双的辽东大帅。不过四人站在城门口,已经阻住了大军入城的道路。其他人却不敢打扰三桂,唯有三辅上前几步,笑道:“三位嫂嫂,大哥可是毫发无伤,有什么贴心话还是回府再叙吧!”一句话说得三女面如桃花,杜风自小与三辅一起长大,打骂惯了。没有那么多忌讳。一下子跳出三桂怀中,伸出小手要掐三辅耳朵,口中骂道:“我让你说话,看我不好好教训教训你。”三辅如今怎么说也是一团之长。要是当着全城军民的面被人掐着耳朵,颜面何存,偷偷扫了四周一下,低声道:“小嫂子,你就饶了我吧。给我留点面子,等四府我再向嫂子请罪。”杜凤今心中高兴也就没再为难三辅,只是笑骂道:“你个小猴子也长大了,知道要面子了,好,等回府再教训你。”被三辅这么一打岔,几人也不好当着全城百姓的面继续亲热,三桂松开了怀中的罕贝和碧,二女红着脸低头不语。三桂心中高兴,对着全城百姓喝道:“今我辽东大胜而归,全军放假三,军民同庆!”这个消息马上传遍全城,顿时城中更是如同乐地海洋,人人面带笑容。而三桂却顾不得一路劳累,返回帅府,处理军政。此仗虽然是胜了,可善后事宜却一点也不比打上几场大仗轻松,此战中死伤的几万辽东军卒、俘虏的后金大军、新收的几十座大小城池及城中几百万百姓都需要一一进行处理。在接收了后金地盘后,辽东将直接与朝鲜、罗刹两国接壤,如何与两国好,防备其趁自己立足未稳之机讨取便宜也是克不容缓的事情,不然恐生内。而且辽东自立之事虽然已是天下人皆知,可毕竟自己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官员,受着大明的管治,无论如何都得向大明通报一声才行。三桂坐在府中翻阅着书案上各地报来的信报,脑中快速的将各地信息进行处理,直至看完最后一封,才终于长出了口气。抬头一看外面,天竟已经黑了,从用过午饭后坐在这里,不知不觉间竟已经有七八个小时了,难怪肚子也要造反。听着外面不时响起地鞭炮声,三桂知道这时城中百姓在庆贺辽东大胜。这时房门被人轻轻推开,三桂抬眼一看,却是碧。碧手中端着一只汤碗来到三桂身边,轻声道:“老爷,你都忙了几个时辰,也该歇歇了。这是我叫人炖地汤,快趁热喝了吧。”三桂接过汤碗,打开一看,里面翠绿的葱段、鲜红的大枣、黄的姜丝,加上已被撕成一丝丝地雪白的,不用问也知道,这决不会是下人炖的,只有夫人们才知道自己的喜好,炖得出如此合自己心意的汤。几口汤下肚,吴三桂只觉得混身都暖了许多。

“炖了半天了吧!”三桂好似随意地问道。

“可不是嘛,凤儿都热了好几次了,要不是下人说老爷已经忙完了,还不知得热多少回。”碧此时正站在三桂身后为他轻按双肩,突然反应过来,轻捶了三桂几下,道:“你又骗我…”三桂哈哈一笑,将汤放在案上,反手将碧抱到自己腿上,轻轻抚摸着碧似桃花的双颊,道:“辛苦夫人了,不过这些小事还是下人们做就是了,别累坏了你们。”

“不辛苦,我们都愿意看着老爷喝我们亲手炖汤的样子。”碧又看了看案上已被收拾整齐的信报,道:“老爷都看完了吗?凤儿和贝儿还等着老爷一起用饭呢!”

“你们还没吃?”自己是忙得忘了用饭,可凤儿她难道也一直等着自己?

“可不是嘛,凤儿说什么也要等着老爷一起吃饭,都把我们饿坏了,老爷要是忙完了就快走吧,可别把你的宝贝凤儿、贝儿给饿坏了。”第二天一早,刚叫过头遍,三桂便因心中有事惊醒过来,轻轻拉开碧搭在自己前的玉臂。为怕吵醒睡的碧,三桂抱着衣,只着内衣出了内室。穿戴梳洗完毕后,孤身来到书房。辽东此次大捷歼灭了称霸关外数十载的后金,虽有所损失,但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得多,总体实力大涨,境内军民又是上下齐心,百姓只知有吴不知有朱。而大明此时却内不止,躲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等叛军尚未完全剿灭,国库空虚,各地贪官无数,恶霸横行,百姓怨声载道。如此以来只要尽快消化此战胜果,辽东不论是从领土面积,还是从经济、军事来说都可与大明相提并论,再不需仰人鼻息生存。只是现在辽东名义上还属于大明治下,吴三桂也还担着大明辽东总督的官职,取得如此战果当然要向大明报捷,看看朱由检又会有何反应。铺开纸墨,三桂奋笔直书。此战已是天下皆知,有些事情想要瞒也瞒不住,三桂也不需将战果再有任何夸大,便足以振惊全国。

奏折传入山海关,不到三便已被快马送到朱由检案头。从辽东对后金开战之起,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战是和的争吵便一未曾停息,只吵得朱由检头痛不已。当看到被夜兼程送到案上的奏折及锦盒中皇太极那颗斗大的人头,朱由检却是喜忧参半。与大明对峙几十年的后金终于被灭,固然欣喜,可随着后金灭亡,一个更大的危机却已摆在眼前。辽东虽然不同于后金,但也相差无几,当年后金又何尝不是大明治下。可还不是反了?如今的辽东实力更胜后金,他后金当年最为鼎盛时期,全国控弦军士达十几万之多,却还是被袁崇焕阻在宁远城下,从未攻到山海关。可辽东却无需一兵一卒,便已兵陈关下。又有威力无比的飞弹,就算山海关上有火炮数十门,怕也挡不住那密集地飞弹。最可怕的是这股宠大的势力却本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已叫朱由检寝食难安。但是现在辽东羽翼已丰,想要对辽东开战,不但要考虑到军事、经济等方面因素,还因辽东本属大明治下,若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开战理由,百姓会如何想?加上前不久刚刚集全国之力才将李自成等叛军彻底制在商洛山中。平叛的十几万大军此时尚围在商洛山周围。本想让大军休整一段时,便开始进山剿匪。可若与辽东开战,必无瑕顾到李自成等叛军。山中叛军便会再次乘机而起,四处窜。自己费尽心机经营的大好局面将一夜尽丧。况且将一旦开战,若能势如破竹,迅速击溃辽东还好,可若是战败,反而怒了吴三桂。他若率军反攻山海关,朝庭大军又能守得住几?攻打辽东朱由检又实在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可若由辽东曰益壮大,则大明危矣!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苦思半,还是不得要领,只得令人召来朝庭重臣,书房议事。很快内阁首辅周延儒,阁臣何如宠、钱象坤,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刚刚返回京师述职地总督洪承畴被叫到御书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