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十五集第九章狄龙的预终于变成了现实,但丹西的行动之迅速,准备之周密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盖亚派杜安前去隐龙峡谷设伏,却为甘斯特出卖,被枭首示众,所率八万将士受胁迫利而反叛。
丹西率猛虎骑兵、詹鲁降军、山民义军共计十二万人轻松攻陷刺槐城,并于此立莱德为詹鲁新君,与盖亚彻底决裂。
甘斯特陪同威达,携杜安兵符、国王矫诏、教皇敕令,连续劝降和骗夺数座北部关隘,边境要连竖降旗。
凯鲁和别亚则在外部配合,内外夹击,攻关夺隘,接管降地。
双峰关的守将乃是盖兰的亲信,誓死不降,凯鲁和别亚自然不会同他们讲任何客气。
数以十万计的猛虎大军不惜代价,付出两万余人的命,在三
内攻克此城,并以“勾结异教,残害圣战勇士”的罪名,将忠于盖亚的詹鲁守军近万名尽数屠灭,不留一个活口。
这场仗虽然代价沉重,伤亡为对手的几倍,却用死尸堆出了一个速战速决的夺城经典,其灭绝的屠夫手段,更令人谈之
变。
前方有数十万大军攻打,后路被降军切断,后勤补给不济,教堂拒绝给予作战的将士们祝福,加上双峰关大屠杀给予的震撼,很多摇摆不定的将领要么投降,要么以回师勤王的名义弃城而逃。
短短两周之内,集结在这一地区的近二十万詹鲁守军,全部瓦解,超过七成战士投降新君,余者也溃散而逃。
除一两座偏远孤城被围得水不通尚自负隅顽抗之外,北方边境各要
尽入猛虎军团之手,曲折盘旋的山路被彻底打通,自北方入侵詹鲁腹地的大门轰然
开。
詹鲁被驻扎于中央郡的猛虎大军所引,在北方边境过多地布置重兵,致使本土防御力量失衡,此刻显
出可怕的后果。
半数大军非降即散,险峻的连环堡垒群被人自内部攻破,近四十万猛虎军团主力部队跨越雄峻的大青山脉,一路并州郡,攻城占地,自北部直朝荆棘堡而进。腹地各州郡兵力空虚,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更有甚者,在东部国境刺槐郡的隐龙峡谷一带,丹西收进八万降军和数万山民义军后,兵力增至十余万,形成另一股可怕的力量。
带领这支部队,丹西连下刺槐等三郡,自东向西,气势汹汹地朝王都荆棘堡扑来。
隐龙峡谷伏击事件成为导火索,引燃了这次著名的詹鲁盆地军事大政变。受此影响,詹鲁国内迅速分裂为两派──太子和保王
。
太子受到猛虎自治领、东教廷和国内教会势力的支援,宗教信仰坚定者、受到残酷剥削而反对现行政策的老百姓,经常造反的山民等,都站到他们这一边。
保王受到呼兰、沙漠帝国和
尔等走廊国家的支援,代表旧有的王权和政权势力,而盖亚长期在詹鲁主政,也得到一大批忠于王室的贵族、政客和将领们的追随。
南部边境守军,因中央郡大战而憎恶猛虎自治领者、强烈的民族主义分子等,都奔赴荆棘堡勤王,在盖亚的神牛旗帜下聚集,为国王效命。
荆棘堡原有四万军,陆续又有各处的七万正规部队和三万民军赶来卫护京都,致使勤王总兵力达到了十四万左右。盖亚和盖兰指挥他们开始沿城构筑防御圈,修建工事,整军备战。
战双方都意识到,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战场环境下,人心向背比军事实力更加重要。
虽然有些迟了,但兵力落于下风的盖亚仍然连下三次“罪己诏”一份比一份措辞严厉,责骂自己以前的过失,恳请国民原谅,并宣布凡忠君勤王者,一律加官进爵,优赐厚赏。
丹西则将教皇费文的敕令广为散播,历数盖亚之罪行,在占领区颁布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笼络人心。
无数间谍被派了出去,散播谣言,恐吓刺杀,策反对方的将领,瓦解敌人的军心等。
看似毫无意义的骂阵,在战争中也发挥了作用。打仗之前,双方都派出一批嗓门大的将士跑上前线骂阵,互指对方为叛贼。
保王一方骂逆子谋反,充当外国侵略者和山地野蛮人的走狗;太子
一方骂昏君无道,置民众于水深火热的惨境,勾结异教徒,背叛神圣的信仰。
外领域的斗争,
烈程度不逊于詹鲁国内。
走廊各国对于丹西发动的政变反应非常强烈,他们纷纷谴责猛虎自治领借圣战之名,行夺国之实,尔甚至以宣战相威胁。
自治领政府则宣称战端由詹鲁挑起,目的是破坏圣战伟业,猛虎自治领只是奋起反击。自治领无意侵犯詹鲁,更没有夺国僭位之企图,只是奉教皇之命,将异端败类盖亚赶下台,辅助莱德王子承袭大业,以共同抗击进犯两盟半岛的异教狂徒而已。
如果说,猛虎自治领的声明尚不足以服众的话,那东教廷的诏告就非常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