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两盟半岛城镇众多,村庄林立,山丘纵横,水道织,地形相当复杂。这可不像一望无际的草原,天宽地阔,地形阻碍很少,骑兵集团可以纵横驰骋。城市卡住了各条
通线,除非像蛮族骑兵那样纯靠抄掠为生,否则,不占领城市,就无法控制
通线,无法获得补给基地或者保障补给线的安全。不掌握
通线,即便是骑兵,运动速度也会大受影响,起不到奔袭的应有效果。
最重要的,恐怕是两盟半岛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条件了。在这种地方打仗,海陆两军的配合尤为关键。海军不仅能够提供两栖联合作战的优势,而且海上运输成本低、载量大、方便快速,也是解决大军后勤补给的重要方式。
铁甲舰队虽然获得胜利,夺回了部分制海权,但仅限于半岛东侧海域,无法绕半岛一圈到达西侧海域。如果神圣同盟实施战略迂回,在半岛西部战区将没有海军协助陆军作战,相反,敌人却有大量船只可以调拨,运送兵员和补给,并从水路威胁进犯者的侧后。
铁甲舰队海战获胜后,在水面上暂时取得了倒
优势,才迫使艾哈迈德不得不收缩撤退。这是神圣同盟手中为数不多的一张王牌,丹西和狄龙自然要充分利用,而不是去进行没有把握的冒险。
艾哈迈德率主力军撤至仙子丘陵,屯军驻防。五天之后,丹西和狄龙率领的神圣同盟大军方才完成各项军事调度,陆续抵达新战区,在仙子丘陵以北的原野上扎下营垒,与沙漠帝国主力部队遥相对望。
蛟龙军团也配合陆军的行动,与主力部队同步南进。
三十五艘铁甲舰、四十几艘辅助舰,在查理的率领下,于香浓城北面的海域现身。
携上次大胜之余威,所有战船悉数南下,自北往南,顺风顺,看上去颇有点气势汹汹的味道。
不过,查理心知肚明,麾下船只和水兵数目有限,这支舰队并无封锁港口的实力,在陆军的弟兄们完成备战,发动总攻之前,也不可能去直接进攻港口,向沙漠帝国的海岸防御部队挑战。他只能率舰队在湾口以东的海面上穿梭游弋,拦截敌方的补给船队,扰其海上运输线。
舰队规模不大,封锁不住敌港,这尚属小事,更为要命的是,从洛瓦城到香浓城之间,沿岸没有供船只停泊的港口或码头!
铁甲舰容积有限,无法载运足够的给养物资,保证不了舰队在海面上长期漂浮作战的需要。同时,战线向南平推了将近八十公里,数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也开始吃紧,除了陆地通线外,尚须海上航运配合,减缓
力。
为了解决这个紧迫问题,丹西一方面将洛瓦港的所有商船征作军用,进行海上运货,为军舰输送补给,另一方面,又派人仔细勘探海岸线,于军营后方挑选一处濒海小湾,在此修造临时码头。
由于海湾较小,受地形的限制,临时码头仅能修建八个泊位,供船只装卸货物和停泊靠岸。
补给船运送大批补给物资,运兵船载来一船船兵将,军舰轮出外航行,轮
进入泊位栖息,无论白昼黑夜,这个小码头上总是喧嚣嘈杂,繁忙不已。大大小小的船只,来来往往的马车,攒动的人头,如山的物资,不断在此集散…
沙漠帝国方面,海上形势亦不乐观,甚至还要更差。
上次海战失利后,易卜拉辛带着十五艘三桅帆舰和五十艘长船逃出战场,结果在返航途中,又被狂风骇卷走了五艘三桅帆舰和二十艘长船,等他们回到香浓港时,昔
的庞大舰队,如今只剩十艘帆舰和三十艘长船可供作战。
虽然敌方海军的实力并不怎么强大,但惨败而归的易卜拉辛,手头的力量要更为拮据。他只得率领残余的舰只小心地守在港湾口处,尽力为进出的补给船只保驾护航,护卫本军的海上运输线。
最令他头痛的是,查理自知实力不济,故而实施狡猾的狼群扰战术。辅助舰守卫临时码头,铁甲舰队远远监控水面,一旦发现可趁之机,就立刻扑上。铁甲舰专抓防护能力薄弱的补给船下手,狠咬一口后,不作纠
,立刻撤退。
面对这群可恶的海上恶狼,笨重的三桅帆舰无能为力。长船虽然行动迅捷,瓦尔芹海盗们却因大败后士气低落,更兼头目威克不在,群龙无首,参战的态度非常消极,作战也很不得力。
易卜拉辛知道,目前的帝国水师,在近岸陆军的配合下,防守海港尚能做到,进攻则力不从心。他不敢出港与蛟龙军团决战,只能咬牙切齿地看着铁甲舰队在远方的海面上窜来窜去,不断袭击本方的补给船队,每天总有几艘倒霉的运输船被铁甲舰摧毁击沉或者抢占劫持。
沙漠帝国海军元帅只能用刀剑架在那群怠工倦战的雪地海盗的脖子上,令他们出外抗敌。而这些斗志涣散的家伙,却尽玩虚张声势的把戏。敌船不在时,他们跑出去耀武扬威;铁甲舰来了,他们仗着长船的速度优势,赶紧掉头开溜,眼睁睁地看着己方的补给船被敌人撞沉、掳获…
沙漠帝国在海上局面被动,但在陆上的形势却很占便宜。三十几位仙子风绰立,给帝国大军提供了极好的防御依托。
占据了这片东西向横跨二十几公里的广阔丘陵地带,居高临下,可以从容坚守。
各山丘之间的豁口细小狭长,进攻方如若在这些地方突破,不仅兵力展开不易,而且将遭受两侧山丘守军的左右夹击。
不过,就在这些豁口处,沙漠帝国也修筑起堡垒工事,把口子完全堵死,整条防线一个断点也不留。
来自黑大陆的异教文明,军事建筑很有自己的特,其营垒无论大小,皆是圆形或者椭圆形。
封堵豁口的都是大型圆堡,雄起耸立,上下有多达十几层的击孔,不留任何死角。每堡顶上架设三座投石机,树一座瞭望台,有哨兵
夜巡逻。
山丘上砌起一座座的营寨、碉堡和塔,也都是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它们借助山势,傲然的俯视着山脚的敌军,胆敢近身,箭雨和标
就会铺头盖脸地
面
来。
在防御工事之间,还部署了一列列的弩炮和投石机,扩展程,增大打击力度。
帝国的野战工事分内外两层,以加大防御纵深。敌人即便攻占第一线营垒,仍形不成有效突破,必须面对又一场可怕的攻坚血战。
外层堡垒之前,有一道坚实的木栅,木栅前又加砌了一道防护围墙,再添一层保险。
营寨、堡垒、木栅和防护墙上,都设有雉堞和击孔,进一步增强远
威力,形成数层
织、互相覆盖的
叉火力网。
堡垒、木栅和防护墙外侧挖有壕沟,四周地面上鹿角和尖刺,密布着无数陷阱和各式明暗尖桩。
大大小小的圆形营寨和堡垒,如同一个个环扣,长长的木栅、护墙和壕沟,恰似三条项链,再加上鹿角、尖桩等饰物,可以说,经圣火教徒们这么一折腾,在建起一道绵延二十余公里的连环堡垒群的同时,他们也为三十几位仙子挂上了几圈沉重的首饰,将她们打扮得不伦不类。但也必须承认,这些饰物虽然不怎么好看,却非常实用,非常牢靠,就如一条贞节锁链,扣在了仙子们的身上。若是北方的敌军胆敢非礼被圣火狂徒霸占的仙子,他们必将承受极其严厉的损伤。
帝国主力部队缩身于贞节锁链之后,深沟高垒,严密防守,而十万锐的沙漠轻骑则布列在侧翼和堡垒群前后,于战场外围待命,可以随时出击,直接威胁进攻方的整个陆地
通线。
斥候、巡逻队等各支小队游骑,于战场周围各处做零星部署,进行扰和捣
。
这样的战场布置,对于兵力并不占优的神圣同盟陆军而言,面临的将是一场有很大牵制的攻坚战,前方面对着设施完善的壁垒防护网,侧翼须时刻提防敌军轻骑的反击,陆地补给线上还要布设大批游骑部队进行保护,形势殊难乐观…
两盟半岛大战不仅是两支军队间拚斗厮杀,更是两种文明科技水平的一次全面较量。而这一点,在工程建筑技术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两方的工程技术都非常发达,建筑水平高超而湛,但建筑风格则迥然相异。
五十余万神圣同盟陆军,沿着沙漠帝国的堡垒防线平行列阵,在旷野上构筑自己的防护工事群。
沙漠帝国的营垒皆为圆状,环环相扣,组成一条贞节锁链,而神圣同盟的营垒则是方形。
四四方方的军营,在仙子丘陵前的原野上,一座接一座地拔地而起,上百座这样的军营镶嵌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规正齐整的超大型棋盘。
高高的围墙、深深的壕沟,紧紧地箍住军营,尖桩、陷阱、蒺藜等物撒落四周,防范敌军来袭。
营内每隔百米左右,就布设一座角堡,排排木制箭塔,也整齐地耸立起来,雄视远方。
大小弩机、投石臼炮,排布于营墙内外,引而待发。
整座大军营戒备森严,防御有度,敌人如若冒失进攻,也定然会撞得鼻青脸肿。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小心地建造防御体系,先立于不败之地外,相较于对手,神圣同盟一方表现得要积极进取许多。
侦骑四出,刺探敌情。
大批战士在营内加紧修造云梯、冲车、撞击槌、移动式高塔等攻城战具。
不时有小队轻骑扑向连环堡垒群,进行试探进攻,以察探敌军布防虚实。
亚农甚至率领有“土拨鼠”之称的詹鲁士兵,开始在堡垒防线外围挖掘地道…
看这副架势,丹西和狄龙较之艾哈迈德更为急,渴望尽快瓜分两盟半岛,然后回师本土,为走廊大战做准备。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即使打一场损耗很大的攻坚战,他们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