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说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1451-146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私章小说网

[1451]对此,赵率教没有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

然而不久后,赵率教突然找到了王在晋,主动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愿戴罪立功,率军收复失地。”王在晋认为,自己一定是听错了,然而当他再次听到同样坚定的话时,他认定,赵率教同志可能是受了什么刺

因为在当时,失地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明朝手中掌握的,只有山海关,往大了说,整个辽东都是失地,您要去收复哪里?

赵率教回答:前屯。

前屯,就在宁远附近,是明军的重要据点。

在确定赵率教头脑清醒,没有寻死倾向之后,王在晋也说了实话:“收复实地固然是好,但眼下无余兵。”这就很实在了,我不是不想成全你,只是我也没法。

然而赵率教的回答彻底出乎了王大人的意料:“无需派兵,我自己带人去即可。”老子是辽东经略,手下都没几号人,你还有私人武装?于是好奇的王在晋提出了问题:“你有多少人?”赵率教答:“三十八人。”王在晋彻底郁闷了,眼下大敌当前,努尔哈赤随时可能打过来,士气如此低落,平时能战斗的,也都躲了,这位平时特别能躲的,却突然站出来要战斗?

这都啥时候了,你开什么玩笑?还嫌不够

于是一气之下,王在晋手一挥:你去吧!

这是一句气话,可他万没想到,这哥们真去了。

赵率教率领着他的家丁,三十八人,向前屯进发,去收复失地。

这是一个有明显自杀迹象的举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赵率教疯了。

但事实证明,赵先生没有疯,因为当他接近前屯,得知此地有敌军出现时,便停下了脚步。

“前方已有敌军,不可继续前进,收复此地即可。”此地,就是他停下的地方,名叫中前所。

中前所,地处宁远近郊,大致位于今天的辽宁省绥中县附近,赵率教在此扎营,就地召集难民,设置营地,挑选壮充军,并组织屯田。

王在晋得知了这个消息,却只是轻蔑地笑了笑,他认为,在那片遍布敌军的土地上,赵率教很快会故伎重演,丢掉一切再跑回来。

几个月后,孙承宗来到了这个原本应该空无一人的据点,却看见了广阔的农田、房屋,以及手持武器、训练有素的士兵。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52]在得知此前这里只有三十八人后,他找来了赵率教,问了他一个问题:“现在这里有多少人?”赵率教回答:“民六万有余,士兵上万人。”从三十八,到六万,面对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孙承宗十分动,他老人家原本是坐着马车来的,由于过于动,当即把车送给了赵率教,自己骑马回去了。

从此,他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

就赵率教同志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知道羞的人,知近乎勇,在经历了无数犹豫、困顿后,他开始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勇气。

可他刚证明到一半,就差点被人给砍了。

正当赵率教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兵部突然派人来找他,协助调查一件事情。

赵率教明白,这回算活到头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初赵率教在辽的时候,职务是副总兵,算是副司令员,掌管中军,这就意味着,当战争开始时,手握军队主力的赵率教应全力作战,然而他逃了,并直接导致了作战失败。

换句话说,小兵可以跑,老百姓可以跑,但赵率教不能跑,也不应该跑,既然跑了,就要依法处理,据明朝军法,此类情形必死无疑。

但所谓必死无疑,还是有疑问的,特别是当有猛人求情的时候。

孙承宗听说此事后,当即去找了兵部尚书,告诉他,此人万不可杀,兵部尚书自然不敢得罪内阁大学士,索做了个人情,把赵率教先生放了。

孙承宗并不是一个仁慈的人,他之所以放赵率教一马,是因为他认定,这人活着比死了好。

而赵率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孙承宗的判断,在不久后的那场大战中,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率教,袁崇焕的第五个帮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