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155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六万后金军集结完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军旗招展,人山人海,等待着皇太极的指令。
皇太极沉默片刻,终于下达了指令:停止进攻。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3]皇太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汉,好汉是不吃眼前亏的。
面对着城头黑的大炮,他决定,暂不进攻——谈判。
他主动派出使者,要求城内守军投降,第一次没人理他,第二次也没人理,到第三批使者的时候,赵率教估计是烦得不行,就站到城头,对准下面一声大吼:“要打就打,光说不顶用!(可攻不可说也)”皇太极知道,忽悠是不行了,只能硬拼,后金军随即蜂拥而上,攻击城池。
但宁远战役的后遗症实在太过严重,后金军看见大炮就眼晕,没敢玩命,冲了几次就退了,任上级骂遍三代亲属,就是不动。
皇太极急了,于是他坐了下来,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送到城门口,被死了,又写一封,再让人去送,没人送。
无奈之下,他派人把这封劝降信进了城里,毫无回音。
傻子都明白,你就攻不下来,你攻不下来,我干嘛投降?
但皇太极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第二天,他又派了几批使者到锦州城谈判,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回应,守军说,你要谈判,使者是不算数的,必须派使臣来,才算正规。
皇太极欣喜若狂,连忙选了两个人,准备进城谈判。
可是这两位仁兄走到门口,原本说好开门的,偏偏不开,向上喊话,又没人答应,总而言之无人理会,只好打转回家。
皇太极很愤怒,因为他被人涮了,但问题是,涮了他,他也没办法。
皇太极度过了失望的一天,而即将到来的第二天,却会让他绝望。
清晨,正当皇太极准备动员军队攻城的时候,城内的使者来了,不但来了,还解释了昨天没开门的原因:不是我们不热情,实在天太晚,不方便开门,您多见谅,今天白天再派人来,我们一定接待。
皇太极很高兴,又派出了使臣,可是到了城下,明军依然不给开门。
这批使臣还比较负责,赖在城下就不走了,于是过了一会,赵率教又出来喊了一嗓子:“你们退兵吧,我大明给赏钱!(自有赏)”就在皇太极被得几乎
神失常,气急败坏的时候,城内突然又派出了使者,表示谈可以,但不能到城里,愿意到皇太极的大营去谈判。
差点被整疯的皇太极接待了使者,并且写下了一封十分有趣的书信。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44]这封书信并不是劝降信,而是挑战信,他在信中表示,你们缩在城里,不是好汉,有种就出来打,你们出一千人,我这里只出十个人,谁打赢了,谁就算胜。你要是敢,咱们就打,要是不敢,就献出城内的所有财物,我就退兵。
所谓一千人打不过十个人,比如一千个手无寸铁的傻子打不过十个拿机的特种兵,一千个平民打不过十个超人,都是很可能的。
在这点上,皇太极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狡猾,联系到他爹喜玩
的,这个提议的真正目的,不过是引明军出战。
但书信送入城后,却迟迟没有反应,连平时出来吼一嗓子的赵率教也没有踪影,无人搭理。
究其原因,还是招数太低级,这种摆明从《三国演义》上抄来的所谓将法(《三国演义》是后金将领的标准兵书,人手一本),只有在《三国演义》上才能用。
皇太极崩溃了,要么就打,要么就谈,要谈又不给开门,送信你又不回,你他娘到底想怎么样?
其实赵率教是有苦衷的,他本不想耍皇太极玩,可是无奈,谁让你来这么早,搞得老子走也走不掉,投降又说不过去,只好等援兵了,可是空等实在不太像话,闲来无事谈谈判,当作消遣仅此而已。
正月十六,消遣结束,因为就在这一天,援兵到达锦州。
得到锦州被围的消息后,袁崇焕十分焦急,他随即调派兵力,由桂率领,前往锦州会战。援军的数量很少,只有一万人。
六年前,在辽战役中,守将袁应泰以五万明军,列队城外,与数量少于自己的后金军决战,结果一塌糊涂,连自己都搭了进去。
六年后,桂带一万人,去锦州打六万后金军。
他毫无畏惧,因为他所率领的,是辽东最为锐的部队——关宁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