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3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吳大成大笑出聲,“軒小子,瞧你這話説的,大伯有兒有女的,哪裏輪得到你來養老!”吳軒神認真,“大伯能把我養大,我當然也能給大伯養老。”吳大成一拳錘在他肩膀上,“大伯有兒子,用不着你!要是真去投奔你了,讓村子裏的人怎麼看文韜?文韜以後還要再考功名的。”他直起身子,往院裏走去,“行了行了,天都暗了,咱們回吧!”——豆豆畫花樣子已經很
練了,一會兒工夫就畫好了好幾張,還給大伯母簡單説了説配
。
大伯母一一記下,打算年前把小衣服做好,找人給二女兒捎過去。
見到吳大成和吳軒過來,大伯母又開始誇讚豆豆。
大伯聽了也連連點頭,“豆豆是個好孩子。”吳大成對豆豆的印象一直特別好,因為以前吳軒還是個傻子的時候,只有他和豆豆兩個人陪着吳軒。
他是吳軒的大伯,喂自家的侄子一口飯吃本就應當。而豆豆和吳軒無親無故,卻一直願意陪着一個傻子跑來跑去,玩一些簡單重複的遊戲。還認認真真地把吳軒當成正常人一樣相處,跟他説話,給他打理衣物。
這麼細緻認真的照料,吳大成自問他都做不到。
吳大成拉過吳軒的手,“以前啊,總擔心我老了,沒人能照顧你,後來有了豆豆,我看着你們簽下了婚書,想着以後就有兩個人照顧你了。現在倒好,軒小子出息了,變成你一個人照顧我們兩個了!”吳大成把吳軒的手和豆豆的手緊緊按在一起,“軒小子,以後一定要好好對豆豆,他這些年過的不容易!你可不能負他!”吳大成並不擔憂自己的情況,他好歹做了這麼多年的里正,在村裏也算有一些威望,就算以後歲數大了孩子們都靠不住,他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但豆豆不一樣,豆豆身體本就不好,又一顆心全撲在吳軒身上,一旦吳軒變心,豆豆怕是——吳大成又重複了一遍,“軒小子,你可一定要好好待豆豆,不能傷他的心。”不是他信不過吳軒的人品,而是人生太長,誘惑又太多,需得一遍遍提醒,才能保住本心。
——第二天,吳軒一個人拎着兩籃子年貨,去了三爺爺家,簡單拜了個早年就放下東西離開了,沒給三爺爺勸説他再娶媳婦的機會。
然後他回家接了豆豆,兩人去了村子西邊山上的墓地。吳氏一族的祖墳單佔了一個山頭,吳軒父母兩人合葬在一處墓,上面立着兩人的墓碑。
吳軒和豆豆在墓前上了香,擺上瓜果和糕點。
吳氏祖墳一直有族人打理,維護地很好,而另一個山頭的墳地,則顯得凌亂許多。
吳軒和豆豆撥開一叢叢枯黃的雜草,才找到了豆豆母親的墓,殘雪把墓碑蓋住了,上面的字都看不真切。
豆豆拿了手帕輕輕擦拭,上面的字才顯出來,“先室於門婦之靈位”。
上面只寫了丈夫的姓氏,逝者本人的姓氏名諱一概沒有。應該不是於虎故意不寫,而是他自己也本不知道。
吳軒和豆豆祭拜完畢,又把墓四周的雜草清理了一番,才往山下走。
山腳下的第一户人家就是於家,豆豆遠遠地看了一眼,換了另一條小路下山。
他一直都是這般冷情冷血的人,看見家門遠遠避開才符合他的格,不是嗎?
第84章又在家宿了一晚,第二天,兩人和大伯大伯母告別,踏上了回京的路。
這條路,吳軒已經走得很悉了。玉佩裏帶的吃食物品也可以隨時取用,一路舒舒服服慢悠悠地走着。
路上與不少馬車擦肩而過,偶爾聽到車廂裏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一聽就是進京趕考的舉子。
在真興府驛站休息的時候,還遇到一桌舉子在談論年初的會試。大部分人都表示看好顧瑾,也有人反駁説顧瑾年紀太輕,論才學還是比不上幾位久負盛名的江南才子。
吳軒端起餐盤往房間走去,天氣太冷外面人又嘈雜,所以他沒有讓豆豆下來吃飯。
因為路上走得慢,所以第三天中午的時候,吳軒才到了京城的南城門外。
離城門還有二里地的距離,前方已經排起了長隊,所有進城的車馬統一排在了官道右側,有身配長刀的士兵維持秩序,身上穿着衞軍的鎧甲。
吳軒隨着人排進了隊伍裏,聽着周圍人的議論聲。
一個穿着富態的商人急躁地大喊:“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大門不讓走了?我打南邊運來的柑橘,耽擱久了就凍壞了!”旁邊一個挑着筐的老菜農道:“這位老爺,您別嚷嚷了。陛下出行,沒有全部戒嚴已經是體恤子民了。”
“什麼?”那富商看了看老菜農,又看了看側面士兵身上的鎧甲,趕緊朝城門方向躬身致歉,“陛下仁德,草民有眼無珠連奔波凍壞了腦子,望陛下寬宏大量!”他這副做派,惹得周圍好幾輛馬車上的人都笑出了聲。眾所周知,當今陛下温和寬厚愛民如子,必然不會因為一句話和一個小商人計較。
聽聞是陛下出行,和吳軒並排的那輛馬車上的幾位舉子,也都好奇地鑽出馬車,問道:“冬嚴寒,陛下因何出行?”大闌國人民都知道,陛下自幼體弱多病,很少外出。
老菜農驕傲地揚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