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加速藩王封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陛下,末將以前的時候,積累了一些錢。願捐出來作為水師學堂的建設經費,這樣朝廷就可以省出建水師學堂的費用了。”鄭芝龍恭敬地奏道。
他主動捐款,其實並沒有犯傻。在當海盜和擔任海防遊擊期間,他通過或搶或走私,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正在家鄉建豪宅。
如果是以前,他手中還有龐大的水師,而朝廷並無像樣的水師,那麼鄭芝龍手中握有大量的財富,他也是不怕的,自然就不可能捐錢這事。
但今時不同往,他的水師幾乎全軍覆沒,而朝廷又要大力發展水師。鄭芝龍完全能想象得出來,以大明的人力、物力、財力,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仿製出數量龐大的西洋戰艦。
而且,鄭芝龍這些天跟隨新軍南下打仗,已見識到了新軍的火器比西洋人還先進,不用點火就能發的燧發槍,而西洋人還在用老式的火繩槍。一旦大明和西洋人打起來,光火槍一項就能佔很大的優勢。
鄭芝龍自然不會知道,西洋人其實也有燧發槍了。只不過遠在亞洲的西洋人尚未配備,就是在歐洲,也要再過十多年後才能普及。
鄭芝龍的眼光還是很毒的,雖然他這次只見過新軍的野戰炮兵部隊,但他能看出新軍的炮也要比西洋人的好,主要體現在重量和質量上面。
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來,以後西洋戰艦仿製出來後,配上大明的火炮,就算戰船上稍遜於西洋人,但也足夠在火炮上彌補了。
大明水師的強大,已是指可待。
鄭芝龍要把錢捐出來的第二個理由是自己現在虎落平陽,生死都控在朝廷手中。而且朝廷對自己的情況極為
悉,連自己遠在
本的正
是
本人都知道。要是自己握有大量通過非法途徑獲得的財物,卻只是自己享受的話,恐怕終有一
會招來禍患。
鄭芝龍捐錢的最後一個理由,就是他覺得,自己主動捐錢給朝廷,朝廷總不能虧待了他。換句話説,他這是明目張膽地向朝廷,向崇禎皇帝行賄,至於付出後的回報,自然是以後在大明水師中佔據一席之地,這點他還是有自信的。
崇禎皇帝和温體仁以及畢自嚴聽了鄭芝龍的話,都是非常高興。現在大明百廢待興,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能節省一筆開支就少一份用錢的壓力。
崇禎皇帝當即表揚道:“鄭卿一心為公,其心可嘉。等大明水師建成之後,還需要你再為大明徵戰四方,你可願意?”鄭芝龍自然聽明白了崇禎皇帝話裏的意思,就是以後也會給他帶一支大明水師,縱橫海上。
這就是鄭芝龍最大的期望了,一聽之下自然歡喜,連忙應承下來。
鍾進衞知道,朝廷也確實需要像鄭芝龍這樣有豐富海戰經驗的人,因此他並沒有反對。但對於鄭芝龍這個曾經的大海賊,多少還是有點不放心的。
他心中一動,就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我大明是要把新軍中的錦衣衞政委機制推廣到所有軍隊中,那麼這水師也不例外。現在大明水師重建,剛好可以實行錦衣衞政委機制,至少一艏大型戰艦上要有一個。可以讓他們也進水師學堂去學習,悉海戰事宜。”温體仁在邊上一聽,當即贊同道:“陛下,臣附議。”其他文臣也跟着出列,贊同鍾進衞的提議。他們這些人,比起鍾進衞來説,更不放心鄭芝龍領着大明水師跑海上去。誰知道他出去後會幹啥,有自己人監督着才能放心。
錦衣衞指揮使駱養聽得心中暗暗高興,因為錦衣衞的勢力又要擴展一步了。
而王承恩在邊上瞅見他那眼角的笑意,暗暗鄙視了一把。你錦衣衞就是勢力再大,還不是在咱家東廠的監督之下。
崇禎皇帝見羣臣一致意見,很是高興,就對鍾進衞道:“就準鍾師傅所奏,不過如此一來,錦衣衞政委人手將更不夠用,鍾師傅就幫錦衣衞儘快成立你之前所説的錦衣衞政委高級領導機構吧!”
“是,陛下。”鍾進衞答應了下來。
他想着出戰遼東之前,多招了一批錦衣衞政委。這麼一段時間下來,也算是實習過了。之前老的那批調出來,應該是沒問題了。
鄭芝龍在邊上聽到要安錦衣衞到每艏戰艦上去,他大概知道這應該是監軍。雖然他心裏有點不喜歡,但聽説要在大明所有軍中都推廣開來,也就釋然了。
“陛下,在大明水師有眉目之前,臣以為最好還是不要讓各地藩王知道西班牙航線一事,免得他們打退堂鼓。”温體仁向崇禎皇帝建議道。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能不強行迫那些藩王就最好了。當然,要是藩王最後不肯去的話,就只能用硬的了。關係大明江山社稷之事,就是親兒子,也沒得商量。
他想到這裏,轉向鍾進衞問道:“鍾師傅,各路藩王的培訓是否已準備好了?”鍾進衞明白西班牙航線這事,讓崇禎皇帝有了緊迫,不準備等去年派出去勘探的人回來,就想早點推動藩王封建北美一事了。
他想了一下,點頭回答道:“陛下,應該沒問題。可以讓藩王派人前來,到新軍中進行培訓,另外再來人學習如何與印第安人接觸,還有一些衞生等防疫工作的開展等等。”鍾進衞説着説着忽然覺自己要是有分身術就好了,太多事情要自己來安排了,別人還無法替代。
崇禎皇帝聽了鍾進衞的答覆後,就對內閣首輔温體仁道:“此事的前期事宜就由內閣來安排吧。”
“是,陛下。”温體仁應承道。
崇禎皇帝接着轉向一直在邊上打醬油的王承恩道:“各地藩王的情況,一定要小心在意。如有異常,須得馬上稟告。”
“陛下放心,奴婢看緊着的。”王承恩馬上表態道。
因為江南的荷蘭人之亂,導致遼東大捷被忽視了。現在荷蘭人之亂平息,由此帶來的影響也一一商議完成,崇禎皇帝這才想起遼東的事也要説一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