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卷還我河山第二十三章水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六卷還我河山第二十三章水戰“殺…”正當還目瞪口呆地望着岸邊的這一切的時侯,近處又突然傳來了戰鼓與喊殺聲。扭頭望去,卻見不知何時周圍已多了上百艘小舟,每艘小舟上都乘有數十名不着盔甲的軍士,有些還光着膀子,此時正奮力揮着船槳划向封江之處。

李寶不會是想以這些小舟去進攻蒙古水師的車船吧!見此我不由愕然,這些小舟由於吃水極淺,而且船身也低於橫江鏈的高度,是以要想通過前面的封江處倒也可以。但若是想以這些小舟去進攻車船,那無異於自尋死路。車船上的弓弩手可以讓他們近不得身,甚至,車船隻要這麼奮力一撞…

但很快我就發現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樣了,因為當那些小舟駛進封江處時,隨着撲嗵聲一片,舟上的軍士已躍入了河水之中,我注意到了他們人人手上都拿着一把鋸子。無怪乎他們都不着盔甲了,卻原來是要下水鋸斷那些植入水中的木樁。

這卻是我從未想過的,望着那連綿數里的木樁,我不由頗覺有些意外。以現代人的思維,要對付這些植入水中的上萬木樁,能想到的只怕不是用鐵甲船衝,就是用炸藥炸。但是以悉水的軍士潛下水去,將其一的鋸斷,卻是隻有生活在這工具極為落後的宋人才會想得到了。不過我卻又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最有用的法子。因為無論是鐵甲船還是炸藥,對這水下地上萬木樁都是無能為力。

百餘艘小舟懸浮於運河之上。由作的水手控制着,在河面上打轉。宋時的戰船雖都配有石錨(注:宋朝時的錨都是石制的,元朝時戰船攻時,在本留下了很多這樣的石錨。考古學家也出土了很多與此相似的碇石),但小舟卻沒有配備,是以它們只能在這些水域上轉着圈子,以備那些潛下水中地軍士不時之需。

河水還是像往常一樣嘩嘩地着。除了兩岸被燒燬的車陣中還不時地傳來幾聲圓木崩塌之聲外,戰場上一點聲響都沒有。戰雙方都只能默默地看着這一切。蒙軍水師不能上前,因為他們同樣也要通過自己設下地狹窄通道,上前就必然會遭到龍衞水師車船的攻擊。騎軍也無法上前干擾,因為他們知道車船上還有十分駭人的遠程武器。是以相對於適才岸邊廣武軍的那場撕殺來説,這卻是一個安靜的戰場,一個只讓戰雙方看那些軍士表演水的戰場。

不多時,便有一載木樁自水裏浮了起來。接着又是幾…只盞茶的時間,河面上便像拔葱似地,浮起了一木樁。潛水的軍士們此時也憋不住氣了,陸陸續續地浮上水面來深幾口氣,而後一個猛子又紮了下去。

木樁不斷地浮起,而後順而下,小舟也跟着不斷地前進。同時,數十艘車船也緊跟了上去。不稍説。這些車船便是那些潛水軍士的掩護,車船上的水師軍士個個箭上弦,弩上機,拋石機也準備好的石彈,時刻準備着打擊敢上前來的任何敵人。

不過此時卻有了新的麻煩,木樁浮起的之處已在幾橫江鏈地前方。由於車船過高。是以這些橫江鏈卻能很好地阻止車船經過。倘若車船就此被擋在後面,那麼接下的事也就可想而知了。潛水的軍士很快便會失去掩護,過不了多久,這次行動也要宣告失敗了。但我知道李寶一定會有辦法的,正如他所説的一樣,我相信龍衞水師早就訓練過如何對付這些東西的了。

於是,在我期待地眼神之下,一艘車船駛上前來。與其它車船不同的是,這艘船頭稍矮,而且其上還擺着一個大火爐。數十名軍士正赤着上身奮力壓拉着風箱。此種風箱也稱風囊。為牛皮所制,便是一個簡單的收空氣。封口,而後將空氣壓入火爐的裝置,卻是宋時鐵匠常用的東西。

原來是這麼回事,見此我不由苦笑一聲,又是那種像我這樣現代人無法想像的最原始的方法。只見那車船減緩了速度,緩緩靠近那橫江鏈,已有十餘人立於船頭,只一下便以鈎鐮槍將那橫江鏈鈎了上來,再將其置於火爐之上。

“嘿嗬…嘿嗬…”軍士們喊着號子,以更快的速度動作着,只得火爐中的木炭火星亂跳,噼啪作響。不一會兒,置於火爐上的那一段鐵鏈便漸漸轉紅,不久便紅得耀眼。這時眾軍士有條不紊地撤下火爐,併為鐵鏈墊上一塊鐵錠。幾名赤着上身,渾身滿是塊狀肌地軍士上前揮錘便打。乒乒乓乓之聲不絕於耳,接着又是啪地一聲,眾軍士一聲歡呼,橫江鏈已從中斷開,無力地往兩邊分了開去。

原來這便是李寶對付封江的方法,見此我不由釋然。怪不得李寶説只當心岸上地拋石車,可以想像,如若是這時岸上還有數百輛拋石車,那麼那些潛水的軍士,那些小船,還有那對付橫江鏈的車船,只怕在幾輪石彈之後,便剩不了多少了。更何況,即便是付出慘重的傷亡解除了封江的所有障礙,開上前去與蒙軍水師作戰的龍衞水師也要承受一遍石彈的洗禮。如此這般,那龍衞水師哪還不元氣大傷。

不過如今的狀況卻是完全不同了,只因有王夔的犧牲,岸邊的拋石車已付之一炬,所以才有瞭如今我等的這般輕鬆。我再次望向岸邊,塵土此時早已消散,只現出了一堆堆血模糊的死屍,卻早已面目全非。騎軍作戰便是這樣,大多的軍士都不是死於敵手,而是死於馬蹄之下,這似乎是策馬而戰的英雄們的悲哀,或者也可以説是他們的榮耀。

你們不會白死的,我默默地説了一句,你們的死,我定會在蒙軍身上以十倍的數量將其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