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迎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在御書房中,我終究是沒有説出那個秘密。而皇帝解除我
足的聖旨一下,人人都歡天喜地的準備
接
節,永壽宮裏頓時熱鬧起來。
然而,聞聽這個訊息,第一個到我宮裏來的人,既不是寧夙、也不是德妃,而是坤寧宮的桂婕妤。
當沈秋笛稟報桂婕妤來訪時,躺在貴妃榻上的我不由蹙起了眉頭,拉過身側的毯蓋在了自己的身上,道:“她來做什麼?”她不知道自己是個大麻煩麼?且不説我和皇后如今仇怨已深,單説她一個懷着身子的宮嬪,大過年的,不在自個兒的宮裏好好待着,偏要四處走動,萬一有個閃失可怎麼得了?該説是誰的責任?
説來説去,我是萬分不願意見桂婕妤的,當下指示沈秋笛打發她走。但是,既然桂婕妤能主動上門來,又豈是那麼容易打發走的?
不一會兒,沈秋笛苦着臉回來,意思是桂婕妤死活不肯走,一定要見我一面。我不氣得笑了,心中道:沈秋笛,原來你也有辦不到的事。
無奈之下,我只得將桂婕妤請到暖閣中來,要我出去見她,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又用毯仔細地遮擋了一下
身,叫人看不清楚我的肚子,桂婕妤已經由她的一個隨身宮女攙着進來了。
桂婕妤一進門就對我笑,在椅子上坐下後,開門見山道:“嬪妾聽説娘娘有觀肚中嬰孩別地本領。特地來請娘娘幫嬪妾相一相,嬪妾肚中的孩子究竟是男是女?”原來如此。
我淡淡地一笑道:“桂婕妤打哪兒聽來我有這樣的本領?”桂婕妤道:“嬪妾是從皇上口中得知的。”一聽是皇上説的,我倒不好反駁了,免得成了打自己的嘴巴子。只好道:“我只是看着玩兒的,做不得準,桂婕妤真的要想知道,不如去問宮中專司婦產地太醫,想必。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結果。”桂婕妤瞥了我一眼,道:“莊妃娘娘可不要因為我如今住在坤寧宮裏,就不敢對我説實話了。説到底,我們都是任別人擺佈的可憐人罷了。而歸究底,我有這個孩子還是託了莊妃娘娘的福,怎麼如今娘娘卻變得小氣起來了麼?”我給了沈秋笛一個眼
,沈秋笛替我叱道:“放肆!桂婕妤,這樣的話也是能當着娘娘的面説的?”桂婕妤看了沈秋笛一眼,沒有吱聲。。我才笑着道:“非是我小氣。萬一錯了怎麼辦?何況,知道是男是女又如何?”桂婕妤注視着我道:“聽皇上説,莊妃娘娘肚子裏的應是個公主。我看皇上很高興的樣子,也希望自己能生個公主。”我注意到沈秋笛在聽到桂婕妤説這句話時。目光閃動着向我投來,而我卻想:假如桂婕妤生公主地話,是順了她自己的意思,但是恐怕有人要不樂意了…我一下子體會到了桂婕妤的心意:恐怕身為棋子,沒有一個人是心甘情願的。何況對於桂婕妤來説。懷了這個孩子。她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不説。孩子生下來之後,連孩子都將失去---只有她生下公主,才有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撫育地可能。而在這樣的後宮中。有一個孩子、哪怕僅是一個公主,都比什麼都要強。
我嘆了一口氣,對桂婕妤道:“你站起身來。”桂婕妤一愣,有些茫然地看着我。
我道:“你站起來,我才好幫你看。”桂婕妤的臉上出喜
,連忙站起身來,我又叫她走了幾步,然後讓她伸過手腕來,給她診了一番脈,最後,心中有了計較。我淡淡笑着告訴她:“應該是個公主。”末了,還補了一句“假如不準,可不要怨我。”桂婕妤興高采烈地去了,我的心情卻有些沉重。
沈秋笛望着我道:“奴婢以前也聽説過一些關於看生男生女的方法,不過奴婢看不準,只是覺得桂婕妤地身形和娘娘很是不同。娘娘肚子裏是公主地話,那麼桂婕妤肚子裏地…”我面無表情地回視沈秋笛道:“你説的沒錯,桂婕妤肚子裏的應該是個皇子,你是想問我為何會騙她吧?”沈秋笛點點頭。
我道:“這樣從外形上看生男生女,並不是多有把握地事,我告訴她是個公主,叫她多高興幾天不好麼?懷着孕的人假如天天憂愁,對孩子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無論如何,我希望皇上的孩子都能夠健健康康的。何況,一旦她生下來的真是個皇子,她也怪不到我頭上。”沈秋笛眸光閃動,説了句:“娘娘心地善良。”她卻不知道,這些話,我不但是説給她聽的,更是説給她背後不知道是哪個人聽的。我要叫宮裏所有的人都相信,我一定生公主。而桂婕妤生的是皇子還是公主,我説給沈秋笛聽的是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事有萬千變化,待她順利將孩子生下來的時候,是否會是如同今這般光景?皇后能否將她的孩子要去,都是未知數…畢竟,她要比我晚生好幾個月。
只是,桂婕妤的來訪,使我想起蕭貴人、德妃和官妃的胎…她們腹中的會是男是女呢?公主固然好,假如是皇子的話,未來我就要多費幾番周折了。
除夕乾清宮的家宴上,我見到了久違的太后、皇后,還見到了許多許多的人。所有的人都喜笑晏晏,在看到我的時候,臉上都掛着貌似真誠的笑容,對我説“恭喜”彷彿,後宮裏從來就是這樣一個和睦的大家庭。今年的年節因了宮中幾位有孕的宮嬪而顯得格外熱鬧,之前我一直擔心着的皇后和德妃,也沒有趁着過年的時候出什麼事來,使我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不由格外擔心年後。因為我知道她們是不會隨便鬆弛下來的,而眼看着“長公主”就要降生了…
除夕夜家宴,我唯一的收穫,就是見到了同樣大腹便便的德妃、安妃和蕭貴人,在我們互相打量的眼光中,都見到了彼此心中的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