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卧龍鳳雛諸葛龐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周瑜,在得到諸葛謹的舉薦後,立時便來到了這隆中,只不過,一見無果,這,已經是第二次了越往深處看去,周瑜便愈能發現此圖的不同凡響。可以説如果他在早些時候就得到此圖的話,想必如今早已有劉備大半地盤要改姓孫了。就連一旁的魯肅呂蒙,此時也是全神貫注地盯着眼前的地形圖在看。
過了好一陣子,周瑜耳邊方才響起了魯肅帶有驚喜的聲音,只聽其説道:“公瑾,有了此圖,只怕荊州之地便不難得矣”緩緩地了一口氣,周瑜用手緩緩把手中的布匹給小心翼翼地捲了起來,隨即方才一臉和善地向一直在門外的小童問道:“請問小兄弟,此圖乃何人所作?”小童一臉‘明知故問你很笨’的樣子:“此圖既是我家先生所贈,那自然就是我家先生所繪。”周瑜眼中閃過一絲瞭然,隨即便已拱手道:“煩勞小兄弟替我通傳一句,就説待公瑾下次來訪時,還望先生不吝接待”説完,他便招呼魯肅等人一同上馬離去了。
眼見周瑜等人離去,小童這才緩緩地走進草廬之內,而此時就在內堂之中,一位身穿白袍,年約十七八歲的青年文士,正在滿臉悠然地撫琴奏樂。
若單從外貌上看,這位正在撫琴的青年倒是不及周瑜英俊;只不過他的一舉一動卻包含優雅的氣息,在氣質上倒是要略勝常年征戰沙場的周瑜一籌。
此時此刻在青年文士的身邊,一位看去年紀與他相仿,但相貌卻長得極為醜陋不堪,兼之自身衣着更是不修邊幅的青年,正在拿着一隻碩大酒葫蘆在一邊聽琴一邊大口喝酒。
這兩人無論在外貌還是在氣質上都可謂是截然相反,但偏偏悉他們的人都知道,這兩人皆把對方當成是自己此生難得一見的知己好友;而他們的名號更是被號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徽連在一齊作為讚譽,正是“卧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諸葛亮以及龐統龐士元眼見自家先生正在撫琴,已經進到屋內的小童也不敢出聲,隨即便已乖乖地站到一旁聽琴。雖然小童已經進來,但這位氣質優雅的青年卻沒有立即停止撫琴的意思。在一首曲子終於被彈完的時候,他才終於緩緩地停下了正在撫琴的雙手,隨即臉
温和地向小童問道:“童兒,那周公謹可是走了?”見諸葛亮終於問起此事,一旁早已被琴聲所醉的小童這才回過神來,隨即便滿臉不好意思地回道:“是的,周都督還説希望下次來訪時能與先生親自相見。”諸葛亮很是温和地笑道:“若是有緣,下次便定能相見。”就在此時,一道頗有大煞風景之嫌的難聽聲音忽然響起:“怎麼不彈了?”説話這人正是一直坐在諸葛亮右斜側喝酒的龐統。
如果説諸葛亮在眾生眼裏的完美化身,那麼被人稱作是‘鳳雛’的龐統無疑就是最惹人嫌的醜八怪。雖説論才智的話,龐統並不在諸葛亮之下,但一來他相貌奇醜而且衣着時常不修邊幅,再加上他那古怪透頂的脾氣,能夠和他處下去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或許對於外人來説,像諸葛亮這樣的完美之人能和龐統成為好友簡直就是不可思議。但偏偏就是這樣一件讓眾人都難以接受的事,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持續了數年。
而兩人的第一次相見,卻也是因為長輩的原因。諸葛亮,乃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婿;而龐統,則是名士龐德公的侄子龐德公與黃承彥好,多有往來,這樣一來,諸葛亮與龐統認識,自然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眼見龐統似有不滿,諸葛亮倒是笑着説道:“若士元想聽,那亮自當再彈奏一曲。”
“算了算了,好不容易你肯停下來,我又怎敢再勞煩你的大駕?”龐統的話當真是讓諸葛亮有種哭笑不得的覺:“我説孔明,你當真決定要投奔江東孫策?”諸葛亮緩緩的説道:“有何不可?兄長本就是江東之臣,而且頗受孫策的器重,若亮前往投奔的話,想來平步青雲定非難事。而且,此次周瑜來訪,雖然他不知道我是誰,但是我卻能猜到,推薦我讓其來此的,必是我那大兄”
“哈哈,孔明,你這話要是被你岳父聽去,只怕他當即便要大怒”龐統放聲大笑,説道:“這種小兒之言也就能騙騙其他人而已,孔明,若你當真醉心仕途的話,想來定不會選擇投奔江東。”諸葛亮笑道:“士元何出此言?”龐統很是坦白道:“若論天下大勢,江東孫策雖然強大,但比起已得數州之地的袁紹還有所不及,更不要説聲名如中天的黃逍了若非這一次有孔明相助,只怕光是劉備便已足夠讓江東那幫傢伙頭痛不已了。”孔明也倒是沒有認同或者否定龐統的意見:“那依士元看來,亮因何要助那周瑜一臂之力呢?”
“這也正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龐統撓了撓頭,不解的説道:“孔明,我知你素有振興漢室之心,如今這天下,也唯有劉備身為漢室宗親,若你當真施展平生抱負的話,想來就更不應該選擇孫策了。不過,我叔父以及你岳父他二人常常對我們提起黃逍,想來,必是讓我二人投靠黃逍,水鏡先生更是明言,得天下着,非黃逍莫屬若是順應大勢的話,孔明更不該投奔那孫策。”
“雖然我有心振興漢室,但是,你們都是通曉天理之人,又焉會不知大漢已頹,救之無解?水鏡先生説的不錯,天下大勢,現在掌控在黃逍的手中。”諸葛亮點點頭,沉聲説道:“亮又豈能與天抗爭?”
“那你就更不應該投靠孫策了。你説這次周瑜來,其中有着你大兄的舉薦在內,據我所瞭解,你大兄乃是一實在之人,必定會將你的才華實説與那孫策,可是,那孫策做了什麼,按説以孔明之才,他當親自來訪才是,可是,卻只這周瑜前來,依統看來,其飛明主也,孔明為什麼要選擇孫策,還請為統解惑才是”龐統想破了腦袋,終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士元,不投孫策的話,還有誰可投?”諸葛亮輕輕一笑,不答反問道。
“天王黃逍啊”龐統理所當然的説道。
“黃逍麾下,有郭嘉、戲忠、田豐、徐庶、沮授、法正,任何一個都是奇才,如果你我二人投靠了黃逍,做到的無非也就是錦上添花而已,以你我二人之人,寧為雞首,也不能當這鳳尾啊”諸葛亮抓起身旁的羽扇,輕搖了起來。
“孔明,你熱嗎?”龐統突然問道。
“胡説,這正值冬季,何來熱之説?”諸葛亮停止了搖扇,苦笑道。
“不熱,你沒事總拿個扇子搖來晃去的幹什麼?以前你似乎不這樣啊,怎麼結婚了,多出這麼一個怪病?”龐統奇怪的問道。
“我你可是知曉?”諸葛亮微微搖了搖頭,問道。
“你説弟妹啊,這我自然知曉,莫非這扇子和弟妹有什麼關係不成?”龐統似乎有些明白過來了,問道。
“你來看這扇。”諸葛亮不答,反將扇子遞到了龐統的手中。
龐統疑惑的伸手接過,仔細的打量了起來,卻見這扇的正面,是一“亮”字,反面,卻是一“明”字,龐統更是奇怪了,不解的問道:“孔明,你將你的名字寫到扇子上,這卻是有何意?”
“非我所寫也”諸葛亮搖頭説道。
“不是你?難道是弟妹她所書不成?難怪你整天寶一般抓在手中”龐統打趣的説道。
“不是她所書,這扇是她下山之時…”當下,諸葛亮就將這扇子的由來,詳細的講於了龐統。
原來,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並非醜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醜”阿醜黃月英不僅筆下滔滔,而且武藝超羣,她曾就學於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並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後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
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諸葛孔明對鵝
扇愛如掌上明珠,形影不離。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
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
練並運用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
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
經過了諸葛亮的解説,龐統這才發現這扇子上的玄機,當下便是説道:“孔明,你這扇子借我用上幾年,如何?”
“好你個龐士元,竟然做起了打秋風的勾當,你怎麼不説將這扇子送與你呢”諸葛亮笑罵道。
“如果孔明捨得,那統就卻之不恭了”龐統嘿嘿一笑,腆着臉説道。
“不可這乃是月英送與我的,豈能轉手他人,此事萬萬不可”諸葛亮似乎也知道這龐統臉皮足夠厚,也不着惱,笑罵道。
“哎,有道是君子不奪人所愛,既然孔明捨不得,那愚兄也不強求了”龐統戀戀不捨的看了一眼那鵝扇,將之還給了諸葛亮。他自然知道,這把鵝
扇能得諸葛亮如此的珍重,雖然有着黃月英親手所贈之情在內,但是,更大的原因估計就是這上面的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乃是鬼神之策,若不然,以諸葛亮的才情,也不會在提到扇子上的計策而是那一副表情了“士元,你
中自有溝壑,又豈會在意這上面所載?諸葛亮接過扇子,又搖了起來,笑道。
“能得你諸葛孔明推薦倍至的,又豈能是糟糠之計?正所謂,藝多不壓身啊對了,孔明,我也明白了你投孫策的想法,但是,你這樣做,卻是違背了天意,你不怕落個不好的結局,無法收場嗎?”龐統笑了笑,也不在意諸葛亮的打趣,問道。
“我只不過是想展下我的才識而已,對一統的大局,卻是無傷。大不了,最後促成一統的大局就是”諸葛亮淡淡的説道。
“黃伯父可知你的意圖?”龐統不奇怪諸葛亮的選擇,他太瞭解自己的好友了,當下問道。
“岳父他老人家不知道,不過,即便是知道了,想必也會贊成我的舉措吧”諸葛亮輕輕一笑,顯然是早有了算計。
“是啊,黃逍這人,竟然能得黃伯父他們如此推薦”龐統嘆了一聲,突然話鋒一轉,説道:“既然孔明你執意要投孫策,那恐怕只能你一人上路了。”
“獨自一人?”諸葛亮忽然愣了一下,不解的問道:“那士元你?”龐統朗地笑道:“老實説,如果就這樣投奔黃天王的話,只怕
後就會失去許多與天下賢能一較高低的機會,如此一來,統數年來的苦學豈不是就此白白
費?”諸葛亮並沒有搭話,反而雙眼忽然直
地盯着龐統,隨後方才開口問道:“士元,該不會你想投靠袁紹吧?”
“這又有何不可呢?既然你是抱着一展才華而去,那統又緣何不可?也正好藉此時機,試一下這黃天王究竟如何,到底是不是我們心中的明主,到時再投也是不遲啊”龐統笑道。
“到時,唯一的詬病就是怕有人稱你我為背主之人,與岳父他們的面上不好看啊”諸葛亮突然憂鬱了起來。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侍,難道,孔明你還看不開嗎?”龐統搖頭一笑,問道。
“你倒是瀟灑”諸葛亮笑道。
“不過,孔明,我有一句良言相勸,你聽得進去也得聽,聽不進去,也得聽”龐統突然一臉認真的説道。
“哦,士元,你且説來聽聽。”龐統少有正形,這次,難得的嚴肅起來,諸葛亮也不敢怠慢,頓時神一整,説道。
“孫策此人,剛愎自用,這是不假,然其手段之狠辣,也是為真。既然孔明你不意久侍於他,那就莫要將家眷帶之,以防他害”龐統慎重的説道。
“士元之意,亮明白,就依士元之意”諸葛亮點點頭,深以為然。轉而又對龐統説道:“士元兄,你此去袁紹那裏,也當謹慎才是。袁紹此人,好謀無斷,心狹隘,麾下
人不少,郭圖、逢紀等人,小人也,當小心提防才是。”
“哈哈,凡夫俗子爾,料也無妨”龐統大笑道。
諸葛亮也知道龐統這人生如此,看其外表
礦,其實心細如髮,自己這番提醒,其必會瑾記在心,當下也不多説,淡淡的一笑,説道:“士元兄,不
將別,卻不知何年再見啊”
“哈哈哈…孔明,何來兒女之態?料想也不遠矣,你我天都見”龐統哈哈大笑,爬起身來,搖晃了下酒葫蘆,罵道:“無酒矣,打酒去也”
“珍重啊士元,天都見”諸葛亮望着龐統消失在大雪中的背影,喃喃的念道。
“夫君,你當真要去投靠孫策嗎?”一個動聽的聲音,自失神的諸葛亮背後傳出,卻正是諸葛亮的夫人、黃承彥之女,黃月英,閨名婉貞。
要説這二人的結合,在當地還留下了一段佳話,那就是黃月英長得花容月貌,她聽説諸葛亮學識人品俱佳,就很傾慕他,於是託父親主動提親。她請父親在諸葛亮面前説自己很醜,看他是不是一個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沒想到諸葛亮很快地答應了。結婚那天,黃月英頭上蓋着一塊紅布,她想試探一下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願,毫不猶豫地去揭紅蓋頭。沒想到諸葛亮真的二話沒説就揭了蓋頭。面對花容月貌的黃月英,諸葛亮以為
錯了。這時一臉喜氣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據説,後來人們結婚,姑娘的紅蓋頭就是從黃月英那兒學來的。
“夫人,難道你也要阻我前去嗎?”諸葛亮緩過神來,和聲説道。
“夫君行得是君國大事,妾身自然不當阻攔,夫君要去便去,勿要以家為念。妾身這裏有一陣圖,名為八陣圖,想夫君後用得着,還請夫君收好才是”黃月英搖了搖頭,自袖內取出一圖冊,放到了諸葛亮的手中,隨後説道:“父親那裏,妾身幫你去説便是。”
“如此,多謝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