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百萬大軍戰狄道隴西捷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私章小説網】:4ZXS.COM
“爆表第一人,三國曹魏後期名將鄧艾,武力84,統帥98,智力90,政治81;植入身份齊國前將軍,目前擔任南皮城燕齊聯軍副統帥。”
“就是成語期期艾艾裏面的那個鄧艾?”蒙茜問。
“對頭。”扶蘇讚賞的捋了捋蒙茜的秀髮:“世説新語·言語篇》中記載:鄧艾有口吃的病,説話時稱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陽參加司馬昭的聚會,
談時,他又開始“艾…艾…”司馬昭就跟他開玩笑:“你老説艾艾,到底是幾個艾?”鄧艾也不示弱,説:“鳳兮鳳兮,難道不是一個鳳?””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後因遭到鍾會的污衊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後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衞瓘派遣的武將田續所殺害。他被推崇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爆表第二人,元末明初陳友諒麾下頭號猛將張定邊,武力102,統帥94,智力80,政治73;當前植入身份齊國裨將軍,正在南皮城擔任燕齊聯軍的先鋒大將。”
“哎呦不錯哦,這齊國一下子多了兩個人才,一將一帥都是華夏曆史當中的頂尖人才,可以的,運氣不錯。”扶蘇不由慨道。
“老公,這張定邊是誰,我咋沒聽過?”
“張定邊(1318—1417),沔陽人,元末第一猛將,若論勇猛天下無出其右者。張定邊原籍湖北沔陽州湖弦口,出身漁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綹美髯,瀟灑英俊。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拳藝,擅岐黃。
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從陳友諒起義,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攻無不克。”
“這麼厲害怎麼都沒人知道?”
“因為他跟錯人了。”扶蘇的回答很簡單,歷史都由勝利者書寫,有時候選對領導真的很重要,因為他一旦搞出問題不但自己倒黴,就連手下人也會跟着一起完蛋。
你説投降吧後世史書罵你是軟骨頭,你説守節吧,好的,那麼歷史永遠不會記住你的名字,安心歸隱吧。
“那他結局是什麼?”
“陳友諒死了以後,陳漢朝廷羣龍無首,起義失敗。張定邊不願意做朱元璋的降將,遂於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削髮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當和尚了?”
“是的。”扶蘇點點頭:“小鳳,下一個。”
“爆表第三人,唐初明相杜如晦,武力66,統帥85,智力99,政治97;植入身份晉國國相,目前作為李世民手下頭號軍師隨軍出征鉅鹿,抵禦三族聯軍。”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
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陽尉。隋朝末年,成為秦王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
李世民建立文學館時,用杜如晦為從事中郎,為十八學士之首。玄武門之變時,杜如晦與房玄齡參與策劃,事成之後,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即位後,杜如晦獲封蔡國公,累遷尚書僕,與房玄齡同心輔政,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二人因此被稱為“房謀杜斷”後世將杜如晦與房玄齡作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貞觀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追贈司空、蔡國公,諡號“成”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於凌煙閣,位列第三。
後世非常著名的兩個成語一個叫房謀杜斷,另一個叫刀筆小吏,這兩個都是源於杜如晦。
第一個房謀杜斷: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同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卻是不一樣的。房玄齡擅長給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個問題,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採用哪個好,於是這時候杜如晦將房玄齡的主意加以分析,選出一個最適用的辦法,讓李世民採用。
房玄齡幫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幫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稱為“房謀杜斷”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輔佐李世民處理朝政。時人論及良相時,首推房玄齡與杜如晦。
第二個刀筆之吏: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對帳下官屬進行論功行賞,文官裏,杜如晦與房玄齡功居第一。
封賞完畢之後,李世民覺得按照功勞的大小進行封賞,估計不會完全妥當,於是便問諸將誰有意見。
淮安王李神通對李世民説:“當初我們舉義兵的時候,是我率領兵馬先到的。房玄齡、杜如晦不過是刀筆之吏,把他們的功勞放在首位,我不服。”李世民説:“剛剛起兵的時候,人們各懷異心,你雖然率領兵馬前來響應,但是不曾上陣殺敵過,在竇建德南侵與征討劉黑闥的戰鬥中,你都立有功勞。今天論功行賞,房玄齡與杜如晦有運籌帷幄、安邦定國的功勞,可以比於漢朝的蕭何,雖然不是通過上陣殺敵建功立業,但是他們指揮全軍獲取最終的勝利,所以功居第一。叔父你雖然是皇親國戚,但在論功行賞上,我不能有所偏頗,濫加賞賜。”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父,倆人關係向來比較親近,李世民降所有宗室郡王為縣公時,只有李神通的爵位保持不變,丘師利等居功自傲的武將們見到李神通都沒有得到過多的賞賜,於是都覺得自己沒什麼好申訴的了。
扶蘇知道現在李世民麾下最缺的就是文臣謀士,現在這杜如晦一過去他算是發了財了,十足的雪中送炭。
“最後一個是誰?”
“爆表第四人,隋唐第二好漢宇文成都,武力104,統帥92,智力73,政治71,植入身份曹麾下大將,目前正隨軍出城。”
“靠——”扶蘇鬱悶了,這麼厲害的一員猛將就這麼歸曹****?好雞兒虧啊。扶蘇此時有點後悔自己非要召喚文臣給他們送人才了,實在是太虧了這下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