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召喚人物介紹不用訂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私章小説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首戰不利,龍紋珏居然給扶蘇召喚出一個腦後有反骨的二五仔陳霸先,雖然他很厲害,但是扶蘇不稀罕。
時間一分一秒的消逝,龍紋珏很快速的給扶蘇召喚出了剩下的19名武將。
分別是第二人南朝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劉寄奴,武力97,統帥98,智力89,政治88;劉裕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裏,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裏,西漢楚元王劉之後。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
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
永初元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
執政期間,取前朝士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併,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並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與發揚有重大貢獻,並開創了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時期,為“元嘉之治”打下堅實的基礎。被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也被稱為“南朝第一帝”永初三年,劉裕計劃出征北魏,結果還未來得及出兵,便於同年病逝,年五十九。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葬於初寧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佚。
第三人南朝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武力92,統帥96,智力90,政治94;蕭道成字紹伯,小名鬥將,西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南朝宋右軍將軍蕭承之之子。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屬山東省臨沂市)。
他少年時在名儒雷次宗處接受教育,鑽研《禮》及《左氏秋》。
情深沉,通習經史。齊高帝在宋明帝時為右軍將軍,先後鎮會稽(今浙江紹興)、淮陰(今江蘇清江西),以軍功累官至南兗州刺史。平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的反叛,進爵為公,遷中領軍將軍,掌握了
衞軍,督五州軍事。
與尚書令袁粲、中書令褚淵、丹陽尹劉秉號稱“四貴”之後宋皇室成員爭權,自相殘殺,朝廷實權漸集於道成。升明元年七月,蕭道成殺後廢帝劉昱,立劉準(宋順帝)。
被封齊王,兼總軍國,次第誅滅忠於宋室的司徒袁粲、荊州刺史沈攸之、鎮北將軍黃回等人。升明三年四月受宋禪即皇帝位,國號齊,改元建元,史稱南齊。
蕭道成懲宋之亡,務從儉約,減免百姓逋租宿債,寬簡刑罰。次年下令擴大清理户籍,按虞玩之的建議,設立校籍官,以宋元嘉二十七年版籍為準整理户籍。但校籍工作弊端百出,貧苦人民常被巫為户籍詐偽而“卻籍”同時也侵犯了庶族地主的利益。
齊建元四年,蕭道成去世,終年五十五歲,葬於泰安陵。死後廟號太祖,諡曰高皇帝。除了在政治上的功業,蕭道成也廣覽經學、史學書籍,善寫作文、書法。
第四人南朝梁開國皇帝蕭衍,武力81,統帥94,智力80,政治90;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裏(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蕭衍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南齊丹陽尹蕭順之之子。
南齊時,蕭衍歷任東閣祭酒、黃門侍郎、雍州刺史等職,兩次參與抵禦北魏,頗受齊明帝寵待。永元二年,蕭衍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並擁立南康王蕭寶融稱帝。次年,攻陷建康。中興二年,蕭衍接受蕭寶融的“禪位”建立南朝梁。
蕭衍統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務,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他為了使各州郡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採取了更換異己、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但對門閥世族,蕭衍一改前例,儘可能地恢復他們尊崇的地位,並對儘量授予宗室諸王實權。
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他在位晚期,隨着功成業就、年事增高,開始怠於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被囚死於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修陵。
蕭衍博通文史,曾欽令編《通史》六百卷,並親自撰寫贊序。他才思捷,文筆華麗,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
第五名猛將侯景,武力96,統帥95,智力78,政治70;侯景(503年-552年),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南)鮮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瘤所以行走不穩,但是擅長騎
,因此被選為懷朔鎮兵,後又被提升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級官職。
北魏末年邊鎮各胡族羣起反抗鮮卑族的統治,侯景開始建立功勳,後來侯景投靠東魏丞相高歡。
魏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駐守壽陽。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亂起兵進攻梁。
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漢”稱南梁漢帝,史稱“侯景之亂”其後,江州刺史王僧辯、揚州刺史陳霸先先後發難,率領軍隊進攻侯景,侯景軍隊一觸即潰。侯景死後,屍體被分成好幾份,被人搶食。
第六人恆玄,武力91,統帥86,智力85,政治91;桓玄字敬道,小字靈寶,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晉將領、權臣,大司馬桓温之子。
形貌瑰奇,風神疏朗,襲爵南郡公,世稱“桓南郡”先後消滅殷仲堪和楊佺期,除掉執政的司馬道子父子,把持朝權。歷任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相國、大將軍,晉封楚王。大亨元年,威晉安帝禪位,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不久,劉裕舉北府兵起義,桓玄敗逃江陵重整軍力,遭西討義軍擊敗。試圖入蜀,被益州督護馮遷殺死,時年三十六歲。博綜藝術,善屬文,著有《桓玄集》二十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