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十三章大婚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若是家裏有人生病了,在以往,這些老百姓要嘛任親人自生自滅,要嘛就買賣土地,湊錢給親人看病,現在,他們不需要這樣做了,親人生病了,可以送到神廟去,由神官免費治療,若是農莊的神官治療不好,他們還會把他送到城裏的神廟去醫治,若是要治不好,那沒有辦法了,那時他的時限到了,神君把他招到天國去了,親人們不應為他的離去悲哀,應該為他高興才行,他終於結束了苦難的生活,到真正的天堂去享福了。

就算夏國不是真正的天堂,這些老百姓也相信,只要跟隨着神君大人步伐,總有一天,全天下會變成真正的天堂,他們對此深信不疑。

管平彙報完畢之後,負責工部的宋正本走上堂來,開始了他的工作報告。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

這個口號並不適合現在的夏國,變成要想富,多生孩子多修路方才正確,在高暢目前的領地中,由於戰亂和饑荒,人口稀少,所謂千里無雞鳴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就算高暢大量收攏民,在四野八鄉,仍然有大量荒蕪無人耕種的田地,欠缺人口,對高暢勢力的發展是一個重大的制約。

當然,只要休生養息一段時間,人口是會慢慢增加的,不過,這需要一定的過程,要想擴大人口,就不可能真正的休生養息,向外出兵掠奪是唯一的途經。

不過,剛剛打下河間城的高暢暫時沒有出兵的打算,冬天已經來了,沒有幾個勢力喜歡在冰天雪地下作戰,乘着這段時間,高暢要好好治理內政。

修路成為了工部的一項重要任務。

要想把工匠所製造的商品賣出去,要想將領地欠缺的商品買進來,就需要引商人來此,為了方便商業通,將那些年久失修的馳道重新修築就成為了要務。

現在是農閒,暫時又沒有戰爭,正是進行築路的大好時機,負責工部的宋正本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於是,在崇文殿上,將他的一攬子計劃向高暢做了彙報。

除了修路,還要興修水利,每年夏之經信都,清河等地的漳河就會爆發洪水,對沿岸老百姓的生活造成重大的困擾,為此,乘着冬季漳河水蟄伏之際,宋正本決定動用大量的民夫來開挖河道,修築堤壩,爭取治理好漳河。

高暢一邊聆聽宋正本的彙報,一邊微微點頭,他的神情專注,神看上去非常良好,只是面略微蒼白了一點,這是因為在上次的河間戰役中,他殺敵將何亮那一箭用力過度,使得他的傷勢又加重了一些,不能儘快痊癒。

禮部尚紹望着堂中侃侃而談的宋正本,眼神略微有些離,,宋正本所言並沒有進入他的耳中,他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孔德紹雖然是孔子的三十四代孫,乃先聖的嫡系傳人,但是,孔家在天下卻名聲不彰,遠遠比不上那些所謂的天下望族,清河崔,陽鄭,范陽盧,太原王,這讓一心想恢復至聖先師地位,恢復孔門榮光的孔德紹分外不平。

然而,他除了自家的身世之外,並沒有其他任何拿得出的東西,要想恢復孔家的榮光,要想天下人尊儒拜孔,他必須依仗外力。

這個所謂的外力就是軍閥的力量。

以孔德紹看來,在如今這個亂世之下,大隋的基業註定不保,而誰又能真正取代大隋王朝,建立新的帝國呢?在當前的形勢下,還看不分明。

但是,若是等形勢分明之後,他再加入其中,那就得不到主君的信任了,看在他這個姓氏的份上,主君或許不會拒絕他的效力,但是,要想恢復孔門的榮光卻絕不可能。

孔德紹深知,他並沒有安邦定國之能,他的能力極其有限,若不在那個有能力奪取天下的人起事之初加入,後就一定難以登上高位。

所以,當高暢火併竇建德,雄踞河北,大肆招攬天下士子,卻響應寥寥之際,他率先投奔,並且,以鳳凰降臨,百鳥來拜為吉兆,上書高暢,讓他登壇為王,最後,高暢如他所願,登壇為王,國號為夏。

然而,高暢卻玩了一出神君降世的把戲,震懾了麾下的文臣武將,這讓不信鬼神的他分外難堪,他在這次勸進中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他原想高暢立國之後,會重用士子,以孔門儒學為尊,豈料,高暢卻走上了另一條路,對自認為是儒家嫡系傳人的他來説,那是一條魔之路。

不過,孔德紹是一個實用之人,並非讀儒家經典把腦袋讀成一團糨糊的那種儒士,他將自己的真實心態隱瞞了起來,欣然領受了禮部尚書一職。

高暢是個注重實效,不喜虛禮的人,孔德紹的這個禮部尚書當得有些鬱悶,實際上,主宰禮部運作的是兩個侍郎,而非他這個尚書,所謂的禮部,對高暢來説,相當於後世外部一般的角,在現在這個羣雄紛爭的時代,禮部的作用其實非常重要,需要的是張儀,蘇秦一般的角,在對孔德紹還不完全瞭解的情況下,高暢是不會將禮部完全付給他的。

孔德紹似乎也明白自己的地位,並沒有口出怨言,對高暢待的工作也是勤勤懇懇地幹了下去,若是他自己的主意和高暢相違背,他會在第一時間改變主意,按照高暢的想法去做,比如這一次高暢大婚就是如此。

夏王大婚,對夏國的所有人來説,都是潑天之喜,因此,在負責禮部的孔德紹看來,應該按照周禮大辦特辦,就算再是豪奢也不為過。

然而,他才將自己的計劃送給高暢閲覽,就被高暢否決了,讓他重新制定大婚典禮。

孔德紹以為高暢是心疼銀錢,不想因為一場婚禮耗費財賦,故而,他的第二個計劃縮小了婚禮的規模,一切還是按照古禮來進行,只是不再鋪張費。

然而,這個計劃同樣被高暢否決了。

於是,孔德紹不敢再自行其是,他小心地向高暢請教,詢問這個大婚典禮該如何運作。

高暢告訴他,時代是在不停變化的,古代必須遵循的禮節在如今不一定適合,希望他懂得因時制宜,不要一味尊古,如此,永遠也不得進步。

孔德紹明白了高暢話裏的意思,隨後,他不再大包大攬,而是和大神官金球得以及神廟聖女荷花仙子商議,最終制定了大婚的典禮。

這一次,他將制定好的計劃奉獻給高暢閲覽,終於得到了高暢的認可。

不過,他這次在大殿上走神,卻不是為了大婚典禮,那件事情在他看來已經結束了,他為的是另一件要事,那件事情或許對明天的那個婚禮有所影響,他不知道該不該在這個時候提出來,以免掃了高暢的興致。

但是,他也知道那事情分外緊急,若是不説,有延誤軍機的嫌疑,雖然,有可能高暢已經通過別的渠道知道了這件事情,但是,自己不主動提出來,質完全不一樣。

待宋正本彙報完畢之後,孔德紹深了一口氣,離席而起,來到堂前,向高暢躬身為禮,朗聲説道。

“臣有要事稟奏!”高暢瞄了他一眼,不動聲地説道。

“講!”孔德紹抬起頭,説道。

“歷山飛魏刀兒派來使者求見夏王!現正在禮部公館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