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莫含劉庫仁(弟子羅辰羅辰曾孫仁之尉古真(從玄孫瑾穆崇奚斤叔孫建安同庾業延王建羅結樓伏連(曾孫寶閭大肥奚牧和跋莫題賀狄幹李慄奚眷衞,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俠,有才略。晉徵北將軍衞瓘以為牙門將。當魏神元時,頗自結附。及神元崩後,與從子雄及其宗室鄉親姬淡等來歸,説桓、穆二帝招納晉人。桓帝以為輔相,任以國事。及劉、石之亂,桓帝匡助晉氏。稍遷至右將軍,封定襄侯。

桓帝崩後,立碑於大邗城南,以頌功德,雲“魏,軒轅之苗裔”言桓、穆二帝“統國御眾,威大行,國無盜,路有頌聲。威武所向,下無兵。招喻六狄,鹹來歸誠。奉承晉皇,扞禦邊疆。王室多難,天網弛綱。豪心遠濟,靡離其殃。歲翦逆命,盜豺狼。永安元年,歲次甲子。黨猶逆,東西狼歭。敢天王,兵甲屢起。怙眾肆暴,用將士。鄴、洛構隙,棄親求疏。乃招異類,屠各、匈奴。刃千里,長蛇塗。晉道應天,言展良謨。使持節、平北將軍、幷州刺史、護匈奴中郎將、東嬴公司馬騰,才神絕世,規略超遠。求外救,朝臣莫應。簡賢選士,命茲良使。遣參軍壺倫、牙門中行嘉、義陽亭侯衞謨、協義亭侯衞健等,馳奉檄書,至晉陽城”又稱桓、穆二帝,“心存宸極。輔相二衞,對揚毗翼。展文謀,雄奮武烈。承命會議,諮論奮發。翼衞內外,鎮靜四方。志在竭力,奉戴天王。忠恕用暉,外動亦攘。功濟方州,勳烈光延。昇平之,納貢充籓。馮瞻鑾蓋,步趾三川。有德無祿,大命不延。年三十九,以永興三年六月二十四寢疾薨殂。背棄華殿,雲中名都。國失惠主,哀欷歔。悲痛煩冤,載呼載號。遠近親軌,奔赴梓廬。仰訴造化,痛延悲夫!”時晉光熙元年也。

皇興初,雍州別駕雁門段榮於大邗掘得此碑,文雖非麗,事宜載焉,故略附於傳。以穆帝三年卒。始所與宗室鄉親入國者,衞勤安樂亭侯,衞崇、衞清並都亭侯,衞沈、段繁並信義將軍、都鄉侯,王發建武將軍、都亭侯,範班折衝將軍、廣武亭侯,賈慶建武將軍、上洛亭侯,賈循都亭侯,李壹關中侯,郭關內侯,皆為桓帝所表授也。六修之難,存者多隨劉琨任子遵南奔。

衞雄、姬淡、莫含等名皆見碑。雄字世遠,淡字世雅,並勇健多計,桓帝並以為將,常隨征伐。雄稍遷至左將軍、雲中侯。淡亦以勇績著名,桓帝末,至信義將軍、樓煩侯。穆帝初,並見委任,衞卒後,俱為左右輔相。六修之逆,國內大亂,雄、淡併為羣情所附,乃與劉遵率烏丸、晉人數萬而叛。劉琨聞之,大悦,如平城撫納之,因以滅石勒。後為勒將孔長所滅。

莫含,雁門繁畦人也。劉琨為幷州,闢含從事。含居近下,常通國中。穆帝愛其才器。及為代王,備置官屬,求含於琨,琨喻遣之。乃入參國官,常參軍國大謀。卒於左將軍、關中侯。其故宅在桑乾川南,世稱莫含壁,含音訛,或謂之莫回城雲。

子顯,昭成世為左常侍。

顯子題,道武初,為大將,以功賜爵東宛侯。常與李慄侍宴,慄坐不敬獲罪,題亦被黜為濟陽太守。後道武廣宮室,規度平城四方數十里,將模鄴、洛、長安之制,運材數百萬。以題機巧,徵令監之。召入,與論興造之制,題久侍頗怠,賜死。

題弟雲,好學善。道武時,常典選曹,賜爵安德侯。遷執金吾,參軍國謀議。太武克赫連昌,詔雲與常山王素留鎮統萬,進爵安定公。雲撫新舊,皆得其所。卒,諡敬公。

劉庫仁字沒,獨孤部人,劉武之宗也。少豪俠,有智略。母平文皇帝之女。昭成皇帝復以宗女之,為南部大人。建國三十九年,照成暴崩,道武未立,苻堅以庫仁為陵江將軍、關內侯。令與衞辰分國眾統之,河西屬衞辰,河東屬庫仁。於是獻明皇后攜道武及衞、秦二王自賀蘭部來居焉。庫仁盡忠奉事,不以興廢易節。苻堅處衞辰在庫仁下,衞辰怒,叛,攻庫仁。庫仁伐衞辰,破之。苻堅賜庫仁公孫氏,厚其資送。

慕容垂圍苻丕於鄴,又遣將平規攻堅幽州刺史王永於薊。庫仁遣兄公孫希助永擊規,大破之。庫仁復將大舉以救丕。發雁門、上谷、代郡兵,次於繁畤。先是,慕容文等當徙長安,遁依庫仁部,常思東歸。是役也,文等夜率三郡人,攻殺庫仁,乘其駿馬,奔慕容垂。公孫希聞亂走丁零。

庫仁弟眷,繼攝國事。眷第三子羅辰,機警有智謀,謂眷曰:“從兄顯,忍人也,願早圖之。”眷不以為意。後庫仁子顯果殺眷而代立。顯既殺眷,又謀逆。及道武即位,討顯於馬邑,追至彌澤,大破之。後奔慕容驎,驎徙之中山。

羅辰即宣穆皇后兄也。顯既殺眷,羅辰遂奔道武。顯恃強,每謀逆,羅辰輒先聞奏。拜南部大人。從平中原,以功賜爵永安公。以軍功除徵東將軍、定州刺史。卒,諡曰敬。

子殊暉襲爵,位幷州刺史,卒。子求引,位武衞將軍。卒,諡曰貞。子爾頭,位魏昌、癭陶二縣令,贈鉅鹿太守。

子仁之,字山靜,少有尚,涉書史。歷位衞將軍、西兗州刺史,在州有當時之譽。武定二年卒,贈衞大將軍、吏部尚書、青州刺史,諡曰敬。

仁之外示長者,內多矯詐。其對賓客,破牀弊席,飯冷菜,衣服故惡,乃過下。善候當塗,能為詭。每於稠人廣眾中,或撾一吏,或縱一孤貧,大言自眩,淺識皆稱其美。公能之譽,動過其實。又酷,在晉陽曾營城雉,仁之統監作役。以小稽緩,遂杖前殷州刺史裴瑗、幷州刺史王綽。齊神武大加譴責。好文字。吏書失體,便加鞭撻;言韻微訛,亦見捶楚,吏人以此苦之。而愛好文史,敬重人。與齋帥馮元興款。元興死後積年,仁之營視其家,常出隆厚,時人以此尚之。

仁之伯乞歸,真君中,除中散大夫。寬和,與物無競,未嘗言人善惡。曾遇患晝寢,有奴偷竊,乞歸詐睡不見,亦不之。此奴走入,方笑言之,亦無嗔。獻文末,除主客尚書。孝文初,位東雍州刺史,賜爵永安侯。卒。

子嵩,字阿龍,好賙人之急。與王仲興自平城被追赴洛,家貧不能自達,嵩事事資遣。宣武時,仲興寵幸,乃奏除給事。請疏黃河,以通船漕,授龍門都將。歷年功不就,坐。元曄僭立,授大鴻臚卿。子桃湯,位終奉朝請。

尉古真,代人也。道武之在賀蘭部,賀染干遣侯引乙突等將肆逆。古真知之,密以馳告。染干疑古真其謀,乃執拷之,以兩車軸押其頭,傷其一目。不服,乃免之。後從平中原,以功賜爵束州侯。明元初,為鴻飛將軍,鎮大洛。卒於定州刺史。子億萬襲。

古真弟諾,以忠謹著稱。從道武圍中山,先登,傷一目。道武嘆曰:“諾兄弟並毀目以建功效,誠可嘉也!”賜安樂子。從平姚平,還,拜國部大人。太武時,改邑遼西公。卒,第八子歡襲。

諾長子眷,忠謹有父風。明元時,執事左右,為太官令。時侍臣受斤亡入,詔眷追之。遂至虜庭,禽之大檀前。由是以驍烈聞。太武即位,命眷與散騎侍郎劉庫仁等八人分典四部,綰奏機要,加陳兵將軍。文成時,拜侍中、太尉,封漁陽王,與太宰常英等錄尚書事。文成北巡狩,以寒雪方降,議還。眷曰:“今去都不遠而旋,虜必疑我有內難。方寒雪,宜更進前。”帝遂度漠而還。帝以眷元老,賜杖履上殿。薨,諡曰莊。子多侯襲爵。

多侯少有武幹。獻文時,假節、領護羌戎校尉、敦煌鎮將。至,求輕騎五千,西入于闐,兼平諸國,因敵取資,平定為效。弗許。孝文初,又求北取伊吾,斷通西域路。帝善其計,以東作方興,難之。為元所害。

多侯弟子慶賓,善騎,有將略,稍遷太中大夫。明帝時,朝議送主阿那瑰還國。慶賓上表固爭,不從。後遂執行台元孚。慶賓後拜肆州刺史。時爾硃榮兵威漸盛,曾經肆州,慶賓惡之,據城不納。榮襲之,拘還秀容,呼為假父。後以憂還都。尋起為光祿大夫、都督,鎮汝陰。還朝,卒,贈司空。子瑾。

瑾少而悟,好學慕善。以國姓門資,稍遷直後。司馬子如執政,瑾娶其甥皮氏為,由此除中書舍人。後除吏部郎中。齊文襄崩,文宣命瑾在鄴北宮,共高德正典機密。天保中,累遷七兵尚書侍郎。孝昭輔政,除吏部尚書。武成踐祚,趙彥深本子如賓寮,元文遙、和士開並帝鄉故舊,共相薦達,任遇彌重。又吏部銓衡所歸,事多秘密,由是朝之機事,頗亦預聞。後為尚書右僕,卒。武成方在三台饗宴,文遙奏聞,遂命撤樂罷飲。

瑾外雖通顯,內關風訓;閨門穢雜,為世所鄙。有女在室,忽從奔誘,瑾遂以適婦侄皮逸人。瑾又通寡嫂元氏。瑾嘗譏吏部郎中頓丘李構雲:“郎不稽古。”構對令史雲:“我實不稽古,未知通嫂得作稽古不?”瑾聞大慚。然亦能折節下士,意在引接名,但不之別也。有賈彥始者,儀望雖是儒生,稱堪充聘陳使。司徒户曹祖崇儒,文辯俱不足,言將為當世莫及。好學吳人搖振足,為人所哂。見人好笑,時論比之寒蟬。又少威儀。子德載,以蒲鞭責之,便自投井。瑾自臨井上,呼雲:“兒出!聞者皆笑。及位任重,便大躁急,省內郎中將論事者,逆即瞋罵。既居大選,彌自驕狠。皮子賤恃其親通,多所談薦,大有受納。瑾死後,其弟靜忿而發之。子賤坐決鞭二百,配北營州。

初,瑾為聘梁使,梁人陳昭善相,謂瑾曰:“二十年後當為宰相。”瑾出,私謂人曰:“此公宰相後,不過三年,當死。”昭後為陳使主,兼散騎常侍,至齊。瑾時兼右僕,鳴騶鐃吹。昭復謂人曰:“二年當死。”果如言焉。德載位通直散騎侍郎。

眷弟地幹,機悟有才藝,馳馬立五的,時人莫能及。太武時,位庫部尚書,加散騎常侍,領侍輦郎。奉上忠謹,尤善嘲笑。太武見其效人舉措,忻悦不能自勝。甚見親愛,參軍國大謀。時徵平原,試衝車以攻冢。地幹為索所摐,折脅而卒。帝親往哭慟,贈中領軍、燕郡公,諡曰惠。

子長壽,位右曹殿中尚書,賜爵會稽公,卒於涇州刺史。

古真族玄孫聿,字成興,耿介。明帝時,為武衞將軍。時領軍元叉執權,百寮莫不加敬,聿獨長揖不拜。尋出為氵京州刺史。氵京州緋,天下之最,叉送白綾二千匹令染,聿拒不受。叉諷御史劾之,驛徵至京。覆,無狀。還任,卒。

穆崇,代人也,其先代效節於神元、桓、穆之時。崇少以盜竊為事。道武之居獨孤部,崇往來奉給,時人無及者。後劉顯之逆,平文皇帝外孫梁眷知之,密遣崇告道武。眷謂崇曰:“顯若知之,雖刀劍刳割勿也。”因以寵及所乘良馬付崇曰:“事覺,吾當以此自明。”崇來告難,道武馳如賀蘭部。顯果疑眷,將囚之。崇乃唱言:“梁眷不顧恩義,將顯為逆。今我掠得其、馬,足以雪忿。”顯聞信之。窟咄之難,崇外甥於植等與崇謀執道武以應之。崇夜告道武,道武誅植等。北逾陰山,復幸賀蘭部。

道武為魏王,崇從平中原,位侍中、豫州刺史、太尉、宜都公。天賜三年,薨。先是,衞王儀謀逆,崇預焉。道武惜其功,秘之。及有司奏諡,帝親覽諡法,述義不克曰丁,曰:“此當矣。”乃諡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