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父殺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姚重華先生“天下第一大孝”的美譽,跟父母兄弟“天下第一大惡”的惡名,在他苦心孤詣的設計下,向四面八方傳播。岳父兼君王的伊放勳先生,或許不願兩個女兒受到牽連,或許被女婿奇異的孝行深深動,於是把他召到首都平陽(山西臨汾),做自己的助理。這正是姚重華先生追求的,現在終於追求到手。
第二個目的是為自己掌權後的暴行,建立掩飾的理由。《史記》説,姚重華先生對所受到的迫害,不但沒有反擊,反而“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比沒有謀殺前,對老爹更孝順,對老弟更親愛。孟軻先生,這位儒家學派的雄辯家,更熱情洋溢,當萬章先生問他:“難道姚重華不知道姚象要宰了他呀”孟軻先生曰:“這還用問,當然知道。不過,他太重手足之情,姚象憂的時候他跟着憂,姚象喜的時候他跟着喜。”孟軻先生不像是在敍述一樁史蹟,卻像一個詩人在那裏閉着尊眼,搖頭擺尾詩,把姚重華先生形容成一個怪物。不過,這話太重啦,還是用我們用過的比喻:他把姚重華先生形容成一隻純潔雪白的可愛羔羊。事實上這位空前的陰謀家的反應,不但強烈,而且無情。他在他的權位穩固了之後,也就是在他用君王名義處決了“四凶”之後,乘威追擊,把老爹瞎老頭驅離家園,充軍邊陲蠻荒,任他自生自滅;對“象憂亦憂,象喜亦喜”的老弟姚象先生,可沒有這麼便宜,而是索
綁赴法場,一刀砍下尊頭。只有繼母不知道下落,依情勢判斷,她可能在繼子有權柄之前,已一命歸天。如果沒有這份早死的幸運,姚重華先生連親爹都不饒,對這個繼母,豈肯放她一馬。不可避免的,她要陪着瞎老頭充軍到邊陲蠻荒,最後就死在邊陲蠻荒。
《莊子》曾直接斥責姚重華先生不孝。這是姚重華先生最恐懼的指責,他之所以努力宣傳親人全是惡,就是要人相信他逐父殺弟,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因為他們太壞,他不得不保護自己,併為天下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