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長安亂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新年第一更,雪戀祝大家新年快樂!)七月中旬,潼關大戰開始。牛輔、李傕、郭汜、樊稠、王方各領大軍,主動出關,向朝廷北軍展開狂瘋反攻。戰正酣之時,胡軫突然倒戈,率軍重擊鮑鴻。鮑鴻戰死,北軍大敗。楊奉、段煨退守華陰,向長安求援。
消息傳到長安,長安震驚。
司徒王允非常氣憤。他在天子和大臣們面前指責驃騎將軍曾炩驕橫跋扈,驕恣枉法,公然違抗聖旨,“朝廷早在四月上就已經急書無極城的曾炩和幷州的趙雲,命令他們立即向關西的叛逆起攻擊,但他們置若罔聞,按兵不動,致使叛逆反擊得手,威脅長安。”王允懇求天子再次下旨,督促趙雲立即攻擊牛輔等人。
皇甫嵩提出反對意見,他力主招撫,並願意親自趕赴潼關。
王允當即予以拒絕。
自從王允主掌國事後,他通過自己早年安排在各地郡縣任職的故吏門生,很快穩定了三輔,並奏請天子,大力提拔和封賞了一批自己的親信。其中成廉被拜為奮威將軍,參隸尚書事,假節,儀比三司,進封臨湘侯,權重一時。楊奉被拜虎賁中郎將。至於士孫瑞、楊瓚、皇甫嵩等大臣,王允卻只是奏請天子予以嘉賞,而沒有拜升他們的官職。其實,這些人個個⾝居⾼位,士孫瑞還是尚書令,即使拜升,也是有限。
王允可能認為,誅殺董卓剷除奷侫,是大臣們應該做的事,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功績。某些大臣可能也是這麼想的,比如士孫瑞就曾在董卓死後,向天子請辭,但是不是所有參予誅殺董卓的大臣都是這麼想的。王允厚此薄彼,對許多有功之臣寡情薄義,他的這種做法遭到了朝野上下很多人的怨恨。
成廉為此善意地提醒過王允。成廉説,朝廷從郿塢中抄沒了三萬多斤⻩金,九萬多斤白銀,絹繒綢,奇珍異寶更是堆積如山,朝廷應該拿一部分出來賞給有功之臣。
王允苦笑。大漢衰敗至此,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重振社稷?如果西涼叛逆被平,天子和朝廷還都洛陽,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完成搬遷?中原一帶⻩巾蟻賊猖獗至極,將來我們需要多少軍資才能徹底平叛?自董卓亂政以來,天下州郡烽煙四起,流民成災,將來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賑濟流民,才能把流民遣回家鄉?朝廷不是錢多了,而是本沒有錢,而是嚴重缺錢啊。從郿塢抄沒的這些錢糧如果能支撐到天子重返洛陽,我就
不盡,拜謝上蒼了。
大漢已經凋敝至此,我等臣民難道就沒有一點忠君報國之心?沒有一點重振社稷之心?沒有大漢,哪來的家?哪來的命?哪來的榮華富貴?大漢傾覆了,就算你家裏有金山銀海,它也一樣會轉瞬即逝。
成廉慚愧不已,低頭無語。
成廉能一步登天,能被拜奮威將軍,參隸尚書事,完全是因為王允要把皇甫嵩排除在權柄之外。王允認為自己目前完全可以控制成廉,成廉也有足夠的兵事才能拱衞長安。等到自己把皇甫嵩的權勢割弱到了極致,削弱到不再對朝廷產生任何威脅的時候,成廉的作用也就沒有了。
王允的這種做法,很有點過河拆橋的味道,很多公卿大臣因此對他非常有意見,對他在朝政上的跋扈專橫更是不満。但王允視而不見,一個人牢牢把持着權柄,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為所為,排除異己的手段也越來越
烈。成廉雖然也參隸尚書事,但他對國政不
悉,事事都聽王允的,純粹就是一個擺設。當然,成廉也知道王允讓他參隸尚書事的真正目的是想獨攬大權,所以他很自覺,一心一意徵募軍隊,
練兵馬,很少過問政事。
天子對長安生的事很恐懼,對王允也很懼怕,不管王允説什麼,他都一個勁地點頭。
王允不同意皇甫嵩的招撫主張,要呂布立即集結扶風、馮翊兩郡的郡國兵,趕到華陰城擊敗叛軍。
七月下旬,長安。
段煨、皇甫鴻急報長安,叛軍突然撤回了潼關。
王允和朝中大臣喜出望外,眾人一致認為叛軍敗亡在即。
皇甫嵩又一次提出了招撫之議。出人意料的是,王允竟然同意了。
此時叛軍的糧草已經用竭,士氣也低落到了極致,北軍如果力猛攻,叛軍可能一擊而潰。但考慮到叛軍已經走投無路,也有可能負隅頑抗,誓死反擊,給北軍以重創。朝廷軍隊人數有限,如果北軍在攻擊過程中遭到重創關中就再也沒有什麼力量震懾其他諸侯了。
王允為了保存北軍實力,下令停止攻擊,向關西出派了招撫使臣。在王允看來,只要再拖一段時間,讓關西的北軍保持對叛軍的威懾,叛軍在既沒有出路又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很快就要崩潰。
王允讓前涼州刺史胡節和前漢陽太守楊榮前往關西招撫。
這時,西疆漢陽郡急奏朝廷,遊擊將軍韓遂和偏將軍馬騰聽説長安生兵變,董卓被殺,匆忙率軍向三輔殺來。漢陽郡太守在急奏中説,韓遂和馬騰本不相信天子詔書,他們認為天子危在旦夕,執意要率軍殺到長安勤王。
王允大怒,當着天子的面指責皇甫嵩勾結叛逆,居心叵測,圖謀不軌。皇甫嵩冷笑,一言不。
太尉楊彪、司空淳于嘉、尚書令士孫瑞和諸多關中、西涼籍大臣實在看不下去了,紛紛出言替皇甫嵩求情。無憑無據,怎麼能説韓遂、馬騰是皇甫嵩叫來的?
太尉楊彪隨即奏請天子拜封皇甫嵩為徵西大將軍,即刻西上涼州,勸撫韓遂、馬騰罷兵。
天子不敢答應,轉頭望着王允。
現在朝中能以一己之力,讓韓遂、馬騰罷兵的,只有皇甫嵩。另外,王允也不想在這個危急時刻得罪關中、西涼籍大臣。於是,他勉強點頭答應了。
當天下午,徵西大將軍皇甫嵩帶着五十名鐵騎衞匆匆西上涼州而去。
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王方憤怒了,五個人衝出潼關,集結軍隊,把牛輔的大軍團團包圍。李儒百般勸阻,可惜無濟於事。就在雙方一觸即之時,朝廷的招撫使臣到了。
“文才(胡節)、整修(楊榮),如果是勸降,你們就立即給我滾回長安去。”李傕怒氣沖天地説道,“大家都是多年的朋友,我不想殺了你們。”胡節拱手説道:“稚然,我們不是來勸降的,是來幫助你殺回長安的。”李傕仰天苦笑,“算了,不要陪我們死了,不值得。你們回去吧。我知道王允、成廉對西涼人恨之入骨,他們把關中的西涼官吏殺得差不多了,但現在我們自⾝難保,無力報仇啊。”
“稚然,韓遂和馬騰馬上就要打到長安了。”楊榮説道“真的?”李傕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文約先生和壽成殺到了三輔?”
“千真萬確。”胡榮説道,“董卓一死,韓遂和馬騰又成了叛逆,西涼眼看就要再起戰火,兩人豈能忍受?所以我們去信之後,他們立即出兵了。稚然,殺回去,立即殺向長安。”
“拼了。”李傕揮手大叫,“是死是活,都是一回事。我們殺回去…”李傕的提議並沒有得到西涼諸將的響應,郭汜、樊稠、張濟、王方等人低頭不語,各人想着各人的心事。
李傕氣得一拍案几,大聲叫道:“既然不敢戰,那就散夥,大家各自逃難去吧。”
“慢,慢…”一直伏在案几上細看地圖的李儒急忙説道,“稚然,此事要從長計議,不能急躁,更不可貿然行動。長安之戰如果大敗,我們勢必要死無葬⾝之地。”殺回長安,説起來很輕鬆,但真要做起來,非常困難。
大軍在潼關大戰中損失嚴重,目前只有八萬人左右,而且軍隊已經斷糧,現在只能靠在山上挖野菜和宰殺戰馬度曰。另外軍械也很緊缺,但最為嚴重的是軍心渙散,將士們看不到生存的希望,惶惶不可終曰。帶着這樣的軍隊去打長安,只要稍稍受挫,必是崩潰的結局。
這些困難都是看得到的,還有看不到的重重危機。
一是正在往關中而來的韓遂和馬騰。這兩年韓遂、馬騰利用社稷動盪,董卓無力西顧的有利時機,迅佔據了西疆西部的所有郡縣,並想盡一切辦法大力經營西疆。安撫和穩定西疆,形成了事實上的割據。不過西疆太窮,無論韓遂、馬騰怎麼努力,都無法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扭轉西疆窮困的局面,所以他們對富裕的關中垂涎三尺,絞盡腦汁想佔據關中。今天有這麼好的機會,他們豈肯錯過?把韓遂、馬騰請進關中很容易,但要把他們送出關中,那就難於登天了。
二是天子和朝廷怎麼處置?挾持天子和朝廷就會象董卓一樣,成為天下人的敵人。以目前八萬大軍的實力,本無法和北疆軍抗衡。一旦北疆軍置天子和朝廷的生死於不顧,傾盡全力攻打關中,大家何去何從?逃亡西疆,可能會被韓遂、馬騰一口吃了。逃亡益州,那裏人生地不
,可能會被劉焉一口吃了。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