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胡弗是幸運的,但他註定將面臨悲劇,我敢預言,他會成為美國最倒黴的總統,沒有之一。
十年前的世界大戰,扭轉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美國的國際地位飛速提升。同樣提升的還有美國工業,利用歐洲戰爭(此時還沒有‘一戰’的説法),美國商人大賺錢財,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全面發展。但歐洲戰爭已經結束,歐洲各國重新發展,再加上本的競爭,美國的工業產品開始供大於求。
近年來,美國工業產值已經出現滯漲情況,美國失業人數不斷增加。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股票證券市場畸形繁榮。據我預測,最遲到1929年,就會爆發一次經濟危機。就像1857年的經濟危機一樣,這次的經濟危機將會是世界的,它發源於美國,並且影響全世界……”世界經濟危機?
亨利如今還不滿30歲,他對幾十年前那場世界經濟危機毫無印象。但他極為崇拜《大國崛起》這本書的作者,而且據書中的分析,似乎也很有道理。
難道明年美國股市真要崩潰?
亨利找來各種財經報紙閲讀,可報紙上全是利好消息。甚至還有各種趣談質的小故事,比如某某家庭主婦用零花錢炒股,半年就買了一輛小轎車。
換做以前,亨利絕對會被這些新聞所刺,更加狂熱地撲到股市裏。但現在卻無比冷靜,甚至
到後怕,當全民都陷入狂熱中,這本身就是個危險信號。
不過股票暴利還是引着亨利,他捨不得現在就退出。
半年,對,再買半年股票。半年之內,股市應該還是安全的,亨利這樣安着自己。
而此時此刻,在紐約的一間辦公室裏,傑西·李費摩爾正翻閲着《大國崛起》,自言自語地樂道:“真是一本有趣的書,不過作者對美國股市太過悲觀了。”李費摩爾是個富有傳奇彩的人物,從號子裏擦黑板的小學徒做起,一步步成長為美國股市最活躍的投機客。20年前他做空美股,大賺300萬美元,結果引發美股大崩盤,連金融鉅子J.P.摩
都派人來求他不要再做空。
要賺大錢不是靠股價起伏,而是靠市場大波動——這是李費摩爾的至理名言,他如今就在等待一場美國股市大波動。
就如周赫煊在《大國崛起》中預測的那樣,李費摩爾也覺近兩年美股要崩盤,他時刻準備着玩一筆大買賣。
當然,李費摩爾只相信美股會崩盤,卻不相信什麼經濟危機。他對所謂的經濟危機之言,視為胡説八道的妄想,等到股災降臨後,他就會用做空賺到的錢,大舉抄底購買潛力股票。
嗯,歷史上的李費摩爾,在美股崩盤時賺了1億多美金。然後他就抄底買股票,認為股災會在一年內結束,撐過這段時間,他手裏的潛力股就又能賺大錢。
於是乎,他被套牢了,下場是破產。
“傑西,看過我推薦的那本書了嗎?”馬卡斯走進辦公室。
李費摩爾笑道:“看到《美國篇》了,我贊成作者的部分觀點。但他説美國1929年要發生經濟危機,我覺得就是個大笑話,這個作者寫書的時候,肯定腦袋不太清醒。”馬卡斯是哈佛大學的歷史教授,應出版社邀請給《大國崛起》寫過序,他表情嚴肅的説:“我覺得那位周赫煊先生,在書中的敍述很有道理。所以,我勸你還是要謹慎些。”
“哈哈,我就等着這場股災呢,”李費摩爾樂道,“放心吧,你是我的老朋友,賺錢肯定會帶上你的。”馬卡斯聳聳肩,他只會陪李費摩爾玩到股災降臨,賺筆小錢就撤退走人。
美國的這次大股災,很多有識之士都預料到了。甚至他們還在努力推動,美國政府不斷呼籲股民冷靜,這些傢伙卻宣揚美國股市還能再繁榮四年,就為了能坑害股民大賺錢財。
但誰都沒料到,伴隨股災而來的還有經濟危機,這些貪婪的血鬼最終把自己也推進墳墓。
馬卡斯教授明天還有課,他這次是來紐約做學術演講的,當晚就乘火車回到麻省的哈佛大學。他拿着《大國崛起》走進教室,講完正課後對自己的學生説:“我推薦一本課後讀物,它是中國學者寫的,名字叫《大國崛起》。我希望大家能夠在讀完此書後,隨便選取一篇寫讀後言。這算是一項作業,本月內完成即可。”等馬卡斯一離開,哈佛曆史專業的學生們議論紛紛:“中國人寫的世界歷史著作?哈哈,我沒有聽錯吧。”
“馬卡斯教授肯定瘋了,居然讓我們去讀一本沒有任何名氣的作品。”
“就是,中國人能寫出什麼好東西?他們連世界地圖都看不懂。”
“我知道中國,那裏的人腦袋後面都拖着辮子。”
“這可是教授佈置的作業,你們敢不看嗎?走吧,一起買書去。”
“……”面對美國學生的冷嘲熱諷,陳榮捷臉鐵青地離開教室。他是嶺南大學的畢業生,去年剛拿到哈佛的碩士學位,如今正在攻讀博士,雖然主修哲學,但也經常來聽歷史專業的課。
美國人對中國毫無瞭解,打心裏充滿了歧視。這種歧視深深刺痛了陳榮捷的心臟,他早已打定主意,要用英文來介紹中國諸子百家,用中國傳統思想征服美國人。
陳榮捷來到校外書店買《大國崛起》,結果被告知沒有此書,他連跑了三家書店才買到,看來這套書的發行量並不大,鋪貨也鋪得不廣。
買書回到宿舍,陳榮捷迫不及待地翻開閲讀,結果一讀就是天亮,他居然看了整個通宵。
“居然是我們中國人寫的,真是一本傑作啊!”陳榮捷不嘆。
週末哈弗大學的中國校友聚會,陳榮捷專門抱着《大國崛起》去參加。他進門就遇到梁思成,迫不及待地推薦説:“思成兄,我前幾天得到一本傑作,咱們中國人寫的!你快看看。”梁思成看到書名就不由笑道:“這本書我知道,家父在信中提起過。那位叫周赫煊的作者,如今還是北大校長。”
“真的?等我畢業回國,一定要去北大拜訪請教!”陳榮捷説。
就在此時,江澤涵也捧着書進來,見面就説:“梁兄,陳兄,我有一本好書推薦給你們,叫《大國崛起》,是中國人寫的。去年我在國內就讀過,沒想到美國居然出了英文版。”梁思成和陳榮捷對視一眼,隨即哈哈大笑。
第183章【英青睞】麥克·勞爾圖書公司,確實是一家小出版社,發行能力嚴重不足。
這次《大國崛起》首印僅5000冊,只在美國東部各大城市才能見到,平均下來,每個城市的發行量還不足1000冊。
咱們在前面説過,20年代是美國出版界的繁榮時期,暢銷作品的銷量動輒以十萬計。《大國崛起》那5000冊的首印量,顯得非常可憐。不過這種情況屬於出版界主,新人和二三
作者,出版商不敢印太多出來。
像《飄》那種新人新作首印就是10萬起,最高銷量超過5萬,半年賣出100萬冊,一年賣出200萬冊的神書,實在可遇而不可求。
金絲貓女秘書急匆匆地敲開辦公室門,喜悦之情溢於言表:“老闆,好幾個城市的經銷商都發電報來告知缺貨,《大國崛起》需要加印。”
“把名單給我。”麥克·霍華德説。
沒辦法,像這種小出版社,什麼事情都要老闆親力親為。
麥克仔細地研究名單,發現缺貨的都是教育發達的城市,比如周邊有常青藤大學和著名高中,看來《大國崛起》很受知識分子歡。
特別是紐約這種大城市,轄區內教育機構眾多,高級知識分子也不少,1500冊的鋪貨量不到一週就快要賣完。
麥克·霍華德左思右想,終於咬牙説:“再印兩萬冊!”
“兩萬冊?”女秘書吃驚道,“太多了吧,萬一賣不完怎麼辦?”麥克笑道:“照現在這種情況來看,肯定能夠賣完的。另外,你幫忙聯繫西部地區的書商,把《大國崛起》東部的銷售情況發過去,他們應該會興趣。”就這樣,加印的2萬冊《大國崛起》迅速補貨,購買者多為高級知識分子、在校學生和歷史愛好者。
至於普通美國人,呵呵,他們連亞洲都搞不清楚在哪裏,怎麼可能對這種學術著作興趣——雖然《大國崛起》已經寫得夠通俗了。
《大國崛起》之所以引起轟動,正是因為它走上層英路線。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議員們,還有各種政客、學者,許多都購買閲讀了這本書。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見當官的愛讀《大國崛起》,政府部門的職員們也跟着看,幾乎形成一種風。
美國東部地區銷量狀況良好,西部地區的書商迅速跟進。不過此時的西部還相對落後,民眾識字率也沒東邊高,銷量勉強只有東部地區的一半。
當新年的2月來臨,《大國崛起》再次加印一萬冊,前面那兩萬五千冊已經快賣完了。
可惜這年代還沒啥“暢銷圖書榜”,否則《大國崛起》肯定能排進全美1月份暢銷榜前20位。
《紐約時報》作為美國高端嚴肅報刊的標杆,在文化版面還專門寫了推薦書評:“這是一本神奇的歷史著作,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描述了世界各大強國的崛起和衰落。普通人可以讀懂,甚至可以把它當成消遣讀物,在打發空閒時間的同時增進知識;專業學者更是為它着,它分析歷史的角度非常全面而客觀,並且數據資料極為詳實,它在現代史學界有着極高地位,幾乎就要成為歷史專業學生的必讀參考書籍……當然,這本書並不完美,比如它預言美國即將爆發經濟危機,這種觀點非常可笑而幼稚。它還預言蘇聯在30年代將會崛起,雖然書中有着嚴謹的論證,但並不排除作者是在譁眾取寵。作者對未來的種種猜測,嚴重降低了《大國崛起》的學術
,對此我
到非常惋惜。”《大國崛起》在美國賣出4萬冊以後,
銷量明顯下滑,幾乎賣不動了。不過作為學術著作,它的壽命很長,用不着跟那些商業作品比較,每年都會有學生和學者為它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