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黃柳霜是此時美國最知名的華人演員,可惜她只能演配角,通常還只能演娼、情婦和小偷。去年賽珍珠的《大地》被改編成電影,明明是講述中國故事的影片,兩個女
角
卻全由白人飾演,黃柳霜盡最大努力也沒有試鏡成功。
易絲·萊納可是憑藉《大地》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啊,若換成黃柳霜來演,以她的實力,説不定就能成為首位華人奧斯卡影后。
可惜,在民權運動興起以前的美國,只有白人才能當電影主角。
胡適和張彭也進入了影院,他們是專從華盛頓趕來的——胡適已經正式擔任中國駐美大使,今天隨他們而來的還有另外一人。
此人名叫李國欽,是個國際軍火原料供應商。
我們前面已經講了鎢礦的重要,而李國欽正是第一個在中國開採鎢礦的人,他曾掌控着中美和中德之間鎢礦貿易的巨大份額。
如果説商人裏面有誰最恨本人,李國欽無疑是其中之一。中
全面戰爭爆發以後,李國欽跟德國的鎢礦生意近乎完蛋,跟美國的鎢礦生意也嚴重受損,恨不得把
本天皇給活活掐死。
直至美國參戰以後,李國欽在美國建了一座當時世界上唯一專門提煉各種鎢礦砂的工廠,由貿易商轉型為生產商,為盟國提供了大量鎢砂原料,由此獲得寶玉勳章、南十字勳章等多國勳章,還被授予一大堆榮譽博士頭銜。
雖然此人在二戰期間入籍美國,但周赫煊還是對他非常尊重。因為李國欽在20年代和30年代,向中國輸出了大量機器和化學品,目的自然是為了賺錢,但也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周先生,我認捐10萬美元,希望祖國早勝利。”李國欽果然土豪,張口就捐10萬美刀,這可是一筆大數字。
周赫煊連忙説:“謝!”不多時,賽珍珠也跟丈夫一起來了,她熱情問候道:“周,好久不見!”
“你好,珀爾。”周赫煊給了她一個擁抱,又跟她的丈夫握手。
順便一提,賽珍珠剛剛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馬上就要前往歐洲領獎。她的丈夫也換了一個,前任丈夫此時還留在中國做農學研究,現任丈夫則是一個出版商人。
愛因斯坦和卓別林也相繼到來,重頭戲則是猶太復國領袖斯蒂芬·懷斯的出現。
在場的猶太人紛紛起身接,就連愛因斯坦在懷斯面前也態度恭敬,這小老頭兒在猶太族羣當中威望沖天。
別的不提,“600萬猶太人正在遭受迫害”這句話,就是在懷斯手裏發揚光大的。
史蒂芬·懷斯和周赫煊握手道:“周先生,希望猶太人和中國人能夠互相幫助。”
“那是應該的。”周赫煊點頭説。
猶太人宣傳自己被迫害,已經足足宣傳了50年,但介於猶太人的惡劣名聲,他們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這次幫着中國人做宣傳,估計也是想換個方式方法,用中國人被屠殺的真實事例,讓美國民眾對猶太人的處境更加關注。
當然,周赫煊在其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周赫煊出手,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一手資料就無法彙總,美國大規模的親華援華宣傳就得等到幾年以後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國政府大肆宣傳援華思想,好萊塢拍攝了大量的中國抗戰題材電影。
今天的首映式來了幾十家媒體記者,以及大量的名人。雖然隆重,卻不喜慶,整個放映廳裏都充滿了肅穆的氣氛。
周赫煊走到麥克風前説道:“今天所放映的紀錄片,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先生所拍攝。他是美國人,如今還留在中國救助戰爭難民,為了避免這位先生遭到軍迫害,所以我暫時不能公開他的名字。紀錄片所產生的票房收益,將全部用於救助中國難民,以及支援中國抗戰。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記住今天,記住南京大屠殺……”第868章【反應】一道光束照在大熒幕上,沒有任何片頭標誌,直接出現紀錄片名字——《南京暴行紀實》!
接着是幾行字幕:“本片拍攝於中國首都南京,因部分畫面過於血腥,請慎重觀看,不建議十六歲以下未成年人觀看。”
“由於紀錄片拍攝者和救助者、受害者仍在中國,仍處於軍的威脅之下,本片人物面部做了模糊處理,具體相關人物皆為化名。”畫面一切,正片開始,又是幾行字幕:“我們的所見所聞,只是發生在這個城市裏的暴行的一個零頭,但我想這足以使你瞭解在這個城市的人們所經歷的地獄般的遭遇。——紀錄者J先生。”
“1937年12月,軍佔領前的南京。”紀錄片使用的是16毫米膠片,黑白無聲,但只是開頭切換的那些字幕就已讓人心情沉重。
一開始的畫面基本上是空鏡頭,那是在軍攻打南京前拍下的,內容都是些南京的建築物。不時出現的街景,向觀眾展示着中國首都的繁華——雖然此時南京已遭多次轟炸,南京居民有一半已經撤離。
每一段畫面都有文字説明,周赫煊為了讓美國觀眾更易理解,甚至在後期補加了南京局部地圖。
“噢,上帝!太可怕了。”僅僅過了六分鐘,就有普通觀眾受不了,站起來匆匆離開影院。
這部紀錄片確實可怕,以至於後世在網上都找不到完整版,只有截取的零星幾個鏡頭。但就算是刪除了血腥畫面的零星鏡頭,也讓人到不寒而慄,更何況此刻觀眾在影院裏看的是原版。
越來越多的普通觀眾離席,20分鐘不到,走得只剩下三分之一。而當105分鐘的紀錄片全部放映完畢,影院裏的普通觀眾僅剩幾個,其他都是周赫煊專門邀請來觀影的名人和記者。
電影院裏一片死寂,連沉重的呼聲都能聽見。
良久,司徒美堂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司徒俊葱連忙扶住説:“慢一些。”
“再慢就來不及了,快回去捐款!”司徒美堂心頭憋着一團火。
張彭對身邊的胡適説:“適之兄……”
“跟我出去走走。”胡適打斷道,聲音有些喑啞。
愛因斯坦、卓別林等人的反應也差不多,如果僅是一般的暴行,人們會憤怒、會唾罵、會議論。但看完這部紀錄片卻只能陷入沉默,它已經徹底背離人,即便是禽獸都比參與屠殺的
軍更高尚。
斯蒂芬·懷斯臉陰鬱,他對中國人沒啥好
,但卻聯想到在德國的猶太人。
軍在佔領南京後大搞屠殺,而希特勒想要屠殺猶太人就更方便了,誰都知道那傢伙是個瘋子。
必須儘快給猶太同胞找出路!
斯蒂芬·懷斯很想把猶太難民安置在巴勒斯坦,但那裏是英國人的地盤。即便二戰後以列建國,英國還站出來支援巴勒斯坦人抵抗呢,現在就更別想從老虎嘴裏搶食吃了。
美國就更不用説,明明今年的移民額度還沒滿,明明猶太財團支持羅斯福新政,卻依舊無法換來普通猶太難民入境美國。
最好的辦法就是跟中國人合作,先為猶太民族保留一線生機。至於本,斯蒂芬·懷斯是非常敵視的,德國的盟友能是啥好鳥?
“周先生,我會盡量幫你宣傳。”斯蒂芬·懷斯説完就離開。
“多謝。”周赫煊親自把對方送出戲院。
斯蒂芬·懷斯的能量非常大,有他的支持,就相當於得到美國猶太財團的支持。
如今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有三位領袖,分別是宗教領袖斯蒂芬·懷斯,科學家哈伊姆·魏茨曼,以及政治活動家本·古裏安。
後面兩位分別是以列的首任總統和總理,因為他們長期在歐洲活動,所以名望和影響力更大。而斯蒂芬·懷斯也為以
列建國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沒有他串聯美國猶太財團搞事,哈伊姆·魏茨曼是很難贏得杜魯門總統支持的。
果不其然,美國猶太媒體在第二天共同發力,鋪天蓋地的宣傳南京大屠殺,並把南京大屠殺和納粹迫害猶太人聯繫起來。
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南京暴行紀實》這部紀錄片的上座率也很低,因為畫面太血腥了,美國民眾不願觀看,就算是看了亦堅持不了多久。
這跟歷史上的情況差不多,美國《生活》雜誌記者戴維·貝爾加米尼後來在《本天皇的陰謀》一書中説:“人們
到影片中顯示的那些殘缺不全的屍體、濺滿血跡的房屋和挑在刺刀上的嬰兒實在慘不忍睹,不堪公演,因而僅有少數人觀看了這部影片。”環球影業、聯美影業和華納兄弟公司有些撐不住,因為這三家電影公司是有非猶太股東的。攤子鋪得太大卻觀影者寥寥,讓那些股東開始反對,只能不斷縮減上映場次。
一個星期過後,上映大屠殺紀錄片的影院只剩下11家,不但沒賺到錢用於支援中國抗戰,周赫煊和發行方反而賠進去不少。
不過周赫煊也帶來更大的變化,那就是有廣播和報紙的大力宣傳,讓即便沒看過紀錄片的美國人,也知道本人是一羣禽獸,知道
本人在中國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
美國的援華情緒更加高漲,利益相關的資本家們趁機推動,讓美國民眾“抵制貨”的運動提前步入巔峯。
有人幫忙就有人搗亂,一些大型財團也出手了,他們發動民間團體,瘋狂鼓吹美國孤立主義。
比如“美國第一委員會”這個組織,居然幫着放映大屠殺紀錄片。他們的目標是恐嚇美國人民,用紀錄片來證明戰爭的殘酷,趁機宣傳美國最好的選擇是保持中立,捲入任何的外國事務都是無益的,戰爭只能給美國人民帶來傷害。
美國民眾很快就分為兩派,一派主張積極援華,另一派主張不能招惹本,雙方在報紙和廣播裏撕得飛起。
這種輿論戰,其實是WASP和猶太族羣的爭鬥,也是相關利益財團的互相爭鬥。
但不管持有哪種觀點,美國民眾對本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
本人很殘暴”、“
本這個國家不可理喻”。
美國民間調查機構迅速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95%的美國人反對美國參戰;92%的美國人對本有厭惡情緒;90%的美國人同情中國;83%的美國人支持抵制
貨;78%的美國人支持廢除美
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