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47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另外,據方偉傑的介紹,這台“極光-20”戰鬥機能在無加油機支援的情況下,作戰半徑可達3100公里,已經遠超美軍F22創下的2177公里的記錄。一方面是因為飛機使用的新型鈦合金材料使得飛機重量相比21世紀的戰鬥機輕很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飛機使用的引擎與合成燃料都優於21世紀的水平。

“從發動機到火控系統,都是PAC的軍工技術。從飛機的起落架到空空導彈,都是由3D打印技術製造。”

“工業化生產的可行有多少?”江晨問道。

3D打印成本較高,會費很多材料和能源。3D打印生產一架戰鬥機的成本,大概是工業生產線生產一架戰鬥機的三倍以上。雖然NAC財大氣,但若是什麼尖端武器都依靠3D打印技術的話,這個錢燒的江晨還是有些心疼的。

“很難,發動機的耐熱材料,以第六街區的工業水平很難做到。”方偉先搖頭道。

江晨思索了片刻,説道。

“將部分工藝簡單零件的生產資料給第六街區的軍工廠,儘可能的將這些零件外包給他們生產。這樣一來,成本應該比3D打印低得多,而且還能縮短生產週期,你覺得可行嗎?”方偉先捏着下巴苦思冥想了起來。

“工藝簡單的零件嗎?嚴格來説,沒有任何一個部件的生產工藝簡單……”江晨搖了搖頭,微笑着説道。

“我説的工藝簡單,並不是指按照我們所知的生產工藝進行生產的難易度,而是技術上的可行。不要小看廢土人民的創造力,只要我們開價合適,技術上可以實現,他們沒準能開發出比我們更節省成本的生產工藝。”對於江晨的説法,方偉先顯然不是很信服。畢竟他來自避難所,在戰前也屬於英階層。他實在不相信那些打扮與“乞丐”無異的倖存者們,有能力解決戰鬥機零件的生產問題。

但是礙於地位差距,他沒有將對於廢土倖存者的不屑表現出來。

見方偉先不説話,江晨大概還是猜到了他在想些什麼。但他只是笑了笑,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説。

方偉先這人很傲氣,但這傲氣不是無緣無故的狂妄,而是源於他對技術的嚴謹。

“科學和技術是兩回事,前者決定後者的發展空間,後者決定前者的實用價值。能在殘酷的末世生存到今天,已經證明了倖存者的創造力。”

“但您不能指望一羣難民勝任技術員的工作……好吧,如果您堅持的話。我想想……螺絲釘,機翼,座艙蓋,彈座椅,作界面外殼之類的東西,大概60%的基礎零件技術難度不是很大。”放棄似地嘆了口氣,方偉傑説道。

“很好。”江晨點點頭,很滿意地拍了拍這位技術員的肩膀,“這些零件你詳細地列份表格出來,給徐璐。其餘的零件依舊由3D打印機生產。”

“明白。”方偉傑微微頷首道。

他們只負責研發,以及打造第一架樣機,提供圖紙與生產細節。至於生產的具體事項,會由魚骨頭基地的軍工廠負責,無需他們這些科學家過多心。

“關於下一個科研項目。”江晨頓了頓,看着方偉傑認真地説道,“我希望你們研發一艘能夠長時間滯空,具備裝甲防護能力以及基礎火力的飛艇。”

“飛艇?裝甲防護能力?”方偉傑愣了愣,微微皺眉道,“難道還用鋼鐵打造嗎?”

“技術上很難實現嗎?”見方偉傑為難的神,江晨問道。

“不,技術上並非很難實現,只是……飛艇這種武器我還真從來沒聽説過。”方偉傑無奈地道。

他説的從未聽説過,自然只得是戰前。別説是戰前,飛艇這種機動差、目標大的空中單位,早在二戰初期就被淘汰了。雖然以22世紀的技術,製造一艘鋼鐵製的飛艇並沒有很大的難度,但這樣的武器價比能有多高,方偉傑深表懷疑。

所以他委婉地表示,這種武器他從來都沒聽説過,希望江晨改變主意。

“無妨,戰前沒有,用戰前的技術從頭到尾造一架就好。”然而江晨並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

“可是打造這麼一座空中堡壘,需要的鋼鐵、鈦合金、銅、鋁都將是個天文數字。從價比來看,這東西真的有意義嗎?”方偉傑質疑道。

“當然有意義。”江晨笑着説道。

説着,他看向了機場外的天空。

那裏是一片晴朗,但在更遠的地方,依舊是陰雲密佈。

順着江晨的視線望去,並沒有領會江晨意思的他問道。

“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