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章入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翻卷的波濤,夜的拍打着險峭的岩石,高飛的海鳥,永不知疲倦的在天空翱翔,放眼海洋,一片眼波浩淼,回眸台島,卻依然是一片荒涼。

來到台灣已經三天了,如今已經是祥興二年三月初十,早已是暮初夏,蕭統所率的宋軍大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求,從後世所稱的台南那裏登陸。

可是,雖然早就對台灣的荒涼有了充足的準備,但是隻有親自來到島上一看,蕭統才知道如今的台灣絕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物富民豐,恰恰相反,如今台灣條件之差,簡直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張世傑帶人在方圓十里轉了個圈,基本全是山地原始森林,遇見的人穿着獸皮,説着嘰哩咕嚕本聽不懂的話,見到外人就用石頭做箭簇藤條做弓弦的弓箭回擊,而等到宋軍亮出明晃晃的大刀長矛,那些原住民馬上做鳥獸散,呼嘯着隱入山林,再也不見。

沒有辦法,張世傑四處找了許久,也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鑑於宋軍隨行人員太多,糧草不豐,張世傑專門調出2000人,一聲令下,這支宋軍殘餘中最鋭的部隊分成數十人的小隊,開始打獵!

不得不説,這些宋軍應付那些見人很少的野獸還是很輕鬆的,不少畜生面對拿着當時最先進的武器的宋軍居然傻傻的呆在那裏,等着宋軍來抓。這樣一來,自然宋軍收穫頗豐。

按照來台時的部署,宋軍主力從南部登陸,建城立郡縣,豎起天子旌旗,而張世英則率部從北部入台,張世豪則取接受澎湖。

而老大難馬南寶,則被蕭統派出去安撫各地原住民,這讓自從宋軍船隊開拔以來就一直天天發飆,不斷進諫的馬南寶終於轉怒為喜,興沖沖帶着一羣護衞開始去深山老林找那些茹飲血的“野蠻人”了。

不過這幾天,陸秀夫依然謹守臣節,而蕭統也能安下心來,聽着一代大儒講授着儒學的經典。

雖然陸秀夫本人,偏向於程朱理學,可是陸秀夫最難得的一點,是充分的尊重其他的學説,而不是其他人那樣對異端學説非要批倒批臭再踏上一萬隻腳,而且當小皇帝向他提出許多匪夷所思的觀點時,陸秀夫既不因為對方是皇帝而唯唯諾諾,也不因為自己是帝師而強行糾正對方,而小皇帝彷彿也陶醉在辯論中,和陸秀夫這位博學之士暢論古今,不僅小皇帝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就是自己也是從中有頗多的心得。

不消説,隨行的宋軍十餘萬家屬後勤人員,已經被迅速安置下來,尤其是士卒們的親屬,為了迅速開始擴大生產,蕭統就直接下令,台灣之地任爾所取,所有人都可以圈地,能圈多少圈多少,若是建房,自有官軍協助,種子嘛,宋軍船上倒是不缺。而且台灣水稻是一年三,耕種不是問題。

當然,這一政策肯定也是遭到了一定的阻力,不過既然皇帝和張,陸兩位大佬都支持,也就得到了很快的推行。可是明顯,軍方還是有點想法的,蕭統微一考慮,鑑於台灣土地實在充足,所以蕭統還是決定進行軍屯,畢竟這是數百年來確定行之有效的法子。

至於漳州泉州之地,關於是立即出兵襲擊,而是等宋軍息後再予以攻取,小朝廷內部也有很大的爭議,有人主張漳泉乃是咽喉之地,貿易之基,蒲家乃是叛臣之首,閩地之霸,必須雷霆擊之,有漳泉才能保台灣,另一派自然是主張暫時收縮,確保台灣。在從厓山起錨時開始,這個話題就成為每天例行小朝會的主要話題,只是雙方都爭論烈,誰也不能説服誰,蕭統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先把拳頭握起來,不要四處樹敵的好。

而金廈之地,自然是毫無疑問的必須拿下,這一點誰都沒有疑議,於是錢能熙的船隊在台灣略微修整,就直趨清遠軍,務必一戰得金廈,以為台灣屏障。

此外,此時宋軍名義上還有二十萬眾,可是實際戰鬥力卻很是不堪,沒有辦法,裁軍是必須的,可是目前宋軍卻基本是兵為將有,蕭統剛剛把裁軍的説法一提出來,馬上遭到羣臣的反對,文臣們説形式危急,斷不可裁,武將們更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命子被人動。只有到了這時候,蕭統才發現,自己的皇權,竟然是這麼的經不起考驗。

厓山之時,之所以蕭統一言,萬軍呼應,那是因為所有人都已經面臨死地,除了求生,他們幾乎沒有別的**,可是如今到了求,形勢稍安,自然人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就得靠實力説話了,所謂的天子之威,就很值得玩味了。

在幾名士卒的護衞下,蕭統幼小的身軀風而立,温暖的海風吹拂着,蕭統似乎隱然看見了對面的大陸,那是他,他們永遠的故鄉,是他們的出生之地,當然,也必然會成為他們埋骨的所在。

反攻大陸,從經略台灣做起!

諸位不好意思,今第二更現在才放上去,女人啊…恩,三江的數據很是慘淡,大家多多支持下小白吧,把你們的推薦票和書架貢獻出來吧,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