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02章出現山寨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孫二虎聽着老村長的話,那也是隻有附和的份,畢竟老村長在村中威望甚高,且還是孫家這大家族裏説得上話的人,自然是要尊重的。

孫二虎聽着老村長這話,跟着附和:“您老説得是,兄弟齊心才是長久的。”他也希望自家的幾個孩子能好好的處着,只是…唉,雖然他們兄弟之間出了點事,先前還給老村長留了不好的印象,但這回老大做得好,還讓老村長誇了,只望這事能讓老村長對老大的印象好些,以後有些什麼事也能給老大挑些好的,“我家老大這次自個過來幫忙,我這當爹的看着也高興。哎呦,那天我都不知道他過來,還以為人怎麼突然不見了,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主動過來幫妹夫的。咱這宗族要興旺啊,也少不得兄弟間互相幫襯着。”兩老頭坐那巴拉巴拉的説着一堆兄弟如何,宗族如何之類的話,池蓮蓬是聽不來的,畢竟她腦子裏的概念就家就是一個池家,再大點勉強算上不給力的孫二虎家,並沒有那種整個大姓氏宗族的概念。

池蓮蓬搖着頭進了廚房,或許這就是古代血脈抱團和現代人情疏遠只剩小家的差別吧。

請的人有老村長、孫二虎家父子三人,原是還要請孫大橫、李秋陽、孫柱子過來的,只是這三人均是推,約了一起往孫大橫家去了。

這下加上池康平、孫得安,一共只有六人要上桌,池蓮蓬和池蓮花也就沒把菜式做得太大份,變着法子拿着那幾種食材多做幾樣菜。

土豆栗子燉大白菜放桌子正中,旁邊放了排骨數的清、冬瓜數不清的冬瓜排骨湯,然後依次是一份小葱拌豆腐、一份雞蛋羹、一份花花綠綠的炒三絲,一份爺們沒酒配着吃的炸花生,最後是老村長面前的一小盆紅燒

老村長看着菜,滿意的縷縷鬍鬚,菜不少,花樣也多,重點是,除了花生之外的菜,他都吃得動。

老村長滿意的動了第一筷,其他人就在池康平的招呼下開動起來。

孫得福這回就沒再明目張膽的搶食,只是旁邊夾兩次其他菜,那筷子就一定要往紅燒的盆裏伸一次。

其餘人也沒人説什麼,老村長吃飯慢,其他就陪着老村長慢慢吃。只是在那紅燒剩了三四塊的時候,孫二虎終於忍不住,在桌子底下伸手拍了下孫得福的腿,待他看過去,便用眼神警告他適合而止點。

孫得福不情願的回過頭,那手都伸過去了,不夾收回來不僅尷尬還讓人不甘心。他這幾天的工錢他都沒得要了,不讓他吃回來,心裏頭怎麼會舒服?是以孫得福還是將手伸過去,最後夾了塊紅燒放自個碗裏,一點點邊角的咬着吃。

一頓飯完了,老村長留着又喝了會茶,這才起身離去。孫二虎帶着兩個兒子也跟着告辭,臨走前拉了孫得安到一邊説了句話,最後嘆着氣離開。

孫得安站在門口看着孫二虎離開,許久之後,默默的回了自己的屋子。

池蓮蓬手指指着孫得安在半空中劃了個弧,有些疑惑的用肩膀搗搗池蓮花的手臂,見孫得安關了門,悄聲問池蓮花:“姐,你説,外公跟小舅舅説什麼了?”竟然讓小舅舅悶成這樣。

池蓮花搖搖頭,她剛剛哪裏敢去偷聽,眼神都沒瞄過去過,“不知道。好了,別猜了,咱們趕緊收拾下,這天都要黑了,等會看不見。”池蓮蓬“哦”了聲,垂着頭過去收拾桌子,無意間看見那邊地上一條土溝,想起那是先前的籬笆牆拆掉給留下的,眼睛往後院的地方看了看,那籬笆牆有一部分給移到後院去了,圈了塊地出來,那塊地以後便作為池家的菜地,前院的一小塊菜地也繼續用,兩塊菜地加起來,他們家最基本的吃菜問題就基本能解決了。

池蓮蓬跟池蓮花收拾好桌椅碗筷,天也暗了下來,這幾天大傢伙都累了,特別是池康平和孫得安,乾的那活都是重活,一天下來早就痠背痛,是以新屋子建好了,那些罐子也沒急着搬進去,等大家休息好了再搬不遲。

院牆建好了,池家這從外頭瞧着就好看了些,不像之前,透過籬笆牆就能看見裏頭的茅草屋,如今瞧着多少好看點。

池蓮蓬隔天起早,一到院子,還沒顧上洗漱,就樂呵呵的跑去院牆邊瞧了遍,繞着院牆喜滋滋的又走了圈。

孫得安一出來就看見池蓮蓬滿臉的笑容,心情也跟着好起來,“蓮蓬,大清早的高興什麼呢?”池蓮蓬挑着眉,示意孫得安看牆頂的那些碎罐子片:“昨天我興奮的不行,都給忘了這事了,剛剛看見才想起來。沒想到竟然有上,這樣咱家就安全多了,看誰敢爬牆,扎他!”孫得安彎下,臉跟池蓮蓬平行,這丫頭把這事唸叨了幾十遍,他哪裏會忘,“丫頭,那是小舅舅我給上的,怎麼樣,想怎麼謝謝小舅舅?”池蓮蓬仰着頭想了想,半晌,低頭,語氣鄭重的説道:“小舅舅你放心,我會給我找個小舅母回來的!”然後給她生幾個像她兩個弟弟那般可愛的小侄子、小侄女。

孫得安站直了身子,表情無奈,鬼知道這丫頭怎麼這麼執着於要找個小舅母,“你怎麼還記得這事…”池蓮蓬晃着腦袋朝廚房去,邊走邊回頭,給了孫得安一個燦爛的笑臉:“我希望小舅舅幸福!”希望她身邊的每個人都幸福!

孫得安看着她離開的背影,面上的笑容暖了三分,他回頭望了下孫二虎家那方向,長長的舒出一口氣,這才往柴火堆走去,拿起斧頭開始劈柴。

池家這院牆建起來,村裏人都是知道的,暗地裏也沒少議論。有些知道池家跟鎮上酒樓做起了生意的,便開始加入話題討論。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大家便都知道池家這是賣起了甜醬和味,雖然許多人沒嘗過,但是“據傳聞”這兩樣都是從沒有過的東西,眾人這就又開始揣測池家哪裏來的方子。

最終,就有人扯到了池康平的身世,説這人是外來户,也不知道具體從哪裏過來的,家裏頭幹什麼的也沒人知道,莫不是這是人家家裏的秘方,可是之前緣何就沒拿出來,平白讓那個家餓了那麼多年云云…

池家對這些事沒有解釋,而是池康平和孫得安提着兩罐甜醬和味上老村長家逛了圈,順道嘮了嘮嗑,説説鎮上沈府的氣派、沈家少爺的淘氣和那節鎮長判案的事。

他們回來後不久,村裏雖説傳出了小孩子們曾經找池家兩姐妹買甜醬吃的事,長輩們心疼銀子,有心想找池家鬧,但是最後還是被老村長給壓了下來。

老村長説:“孩子們吃的既然是我家土富請客的,那大家就別客氣了。”村民們一聽這話,也就鬧不起來了,畢竟大部分人家老村長的孫子出的銀子請客,人家都沒計較,他們計較不是跟老村長過不去嘛。

池蓮蓬沒想到這事就這樣過了,原本她還擔心着自己最初賺孩子錢的事被挖出來,會被大家圍攻,可是老村長一句話,這事就掀過了。

池蓮蓬不得不嘆,有時候有錢有權還好用的。

只是沒錢沒權的話,唉聲嘆氣可不是法子,池蓮蓬自此幹勁更足,雖然自家得不來權,但好歹來點錢湊數,怎麼着都比什麼都沒有的好。

甜醬和味賣出一個月,便開始陸續有些小攤販找上門,買走了一些普通的甜醬,順帶也帶走了一點味。池蓮蓬每算着銀子,發現小攤販們買走的一比一多,心下欣喜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