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076章英雄末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賈復一路向北,趕往一線峽北的戰場。

路過蒙古營寨,也不進去廝殺。

有兵馬士兵發現賈復向北而去,連忙趕去通知奚康生。

奚康生得知賈復向北殺去,當即哈哈大笑,説道:“如今大汗率領十萬鐵騎而來,賈復區區一人,有何懼之?立刻點起營中所有可戰之士,隨我向北殺去。咱們將一線峽堵將起來,便要這賈復也死在亂軍之中,他既然過去送死,咱們就成全了他!”

“諾!”眾將士紛紛領命。

很快奚康生便聚集了將近五千騎兵。

雖然賈復不久前在蒙古營寨中縱橫衝殺,但只是製造出混亂,他真正斬殺的蒙古騎兵,也不過兩三百騎,故而蒙古營寨中的兵馬,卻沒有損失多少。

不過此刻的賈復已經越過一線峽,殺奔峽谷北邊的戰場之上。

方圓數里的曠野平原,山巒,都有兵馬廝殺。

不過戰場上廝殺的兩方兵馬,卻大大出乎賈復的預料。

其中一股是蒙古騎兵沒錯,但另外一股兵馬,卻並非漢軍援兵,而是乞活軍。

雖然乞活軍並非是隸屬於大漢的兵馬,但這種情況下,賈復知道乞活軍趕來,乃是支援大漢的。

對於乞活軍能夠在大漢危難之際伸出援手,賈復心中還是非常,不會因為援兵不是大漢兵馬而坐視不管。

“乞活軍的兄弟們休慌,賈復來也,定帶着爾等突出重圍!”賈復大喝一聲,便向着戰場殺去。

賈復身為頂尖猛將,自幼便習有修煉勁力的法門,沉聲大喝之下,彷彿驚雷乍現,其聲勢絲毫不下於張飛當陽長坂坡的那一聲怒吼。巨大的聲勢,引得周圍千萬兵馬紛紛側目。

只得眨眼功夫,兵馬又陷入大戰之中,賈復的到來,沒有掀起絲毫波瀾。

乞活軍士兵,原先聽見大喝聲,還以為漢軍來了大量援兵,誰知就來了一個,只是嗓門大些,又有什麼用,能解如今他們兵馬的危局嗎。

對於乞活軍的想法,賈復如今不得而知。

他已經策馬衝入戰場之中,銀月方天戟已然揮舞開來,用自己的實力告訴乞活軍,他能帶着他們殺出去!

而奚康生,此刻也帶領着麾下五千騎兵,趕到一線峽。

他並沒有帶兵殺入戰場,奚康生對於鐵木真的實力,非常自信。十萬鐵騎加上王保保麾下萬餘騎兵,對付四萬乞活軍,已經是綽綽有餘。他這五千騎兵,就算參與大戰,也不過是錦上添花。

不如將一線峽佔據,免得乞活軍兵馬從一線峽南逃進入大漢城池駐守。

一線峽的防禦工事是現成的,峽谷口石頭仍在,只不過先前被王保保下令搬開了。兩側懸崖上,仍有乾柴,弓箭。

奚康生擔心夜長夢多,飛快向士兵下令:“分出兩千人佔據兩側懸崖,剩下三千人馬將石頭堆砌起來堵住谷口,隨我在谷外列陣!”很快,蒙古騎兵便在一線峽忙碌而來。

而賈復,則在北邊戰場之上縱橫廝殺。

鐵木真麾下騎兵加上王保保的兵馬,可戰之士已經達到十萬。

乞活軍雖然兇猛,但經過連番大戰,兵馬已不足四萬,且郭衞麾下兵馬,還是從鐵木真手下逃過來的,士氣低。雖然冉閔在兩側小道伏擊蒙古軍兩翼,殺了蒙古騎兵一個措手不及,但卻並沒有地形的上的優勢,蒙古騎兵很快便組織反撲。

混亂的戰場上,四萬乞活軍士兵被眾多的蒙古騎兵分割開來,形勢非常不利。

賈復殺向的地方,就有一支乞活軍被蒙古兵馬包圍,人數大約有三千人左右。

賈復揮舞這銀月方天戟,殺得蒙古騎兵如同波開裂,很快便幫將包圍着這支乞活軍的蒙古軍包圍圈殺開了一個口子。

賈復對着乞活軍士兵喝道:“蒙古軍勢大,兄弟們快隨我突圍出去,南邊不遠便是我大漢城池!”但是乞活軍卻仍是死戰不走。

賈復又喝道:“快隨我殺出去!”為首的乞活軍將校一邊殺敵,一邊回應着賈復:“我乞活軍四萬將士一體,兄弟們仍在重圍,我們豈會獨自逃生?”賈復聞言不由得又敬又氣。

望這左右戰場看去,只見三萬多乞活軍被蒙古十萬鐵騎兵分割開來,都陷入了重圍當中。

又見南方奚康生已經帶兵趕到一線峽,正在佔據峽谷,賈復不由得大驚。連忙對着乞活軍將校説道:“蒙古騎兵已經在趕到一線峽了,爾等速速前去爭奪,休教蒙古人佔據了一線峽。我在去廝殺,解你們兵馬之圍,咱們一起從一線峽殺將出去。否則讓蒙古牢牢佔據一線峽,爾等數萬兵馬,非得戰死不可!”乞活軍將校往南看去,果然見到有蒙古騎兵奔着一線峽趕來。教賈復説的有理,便説道:“如此便多謝英雄了,我帶兵前去爭奪峽谷要道,還請將軍務必救我家將軍出困!”

“你放心便是!”見乞活軍將校答應撤退,賈復應了一聲,又望着不遠處一股被圍的乞活軍方向殺去。

“兄弟們隨我殺進峽谷,接應將軍突圍!”乞活軍將校一揮手,帶着兵馬望着一線峽殺去。

很快,三千乞活軍便殺奔南邊谷口,此刻奚康生不過剛剛帶兵趕到一線峽,尚未牢牢佔據地形。兩方兵馬廝殺至一處,雖然蒙古騎兵這邊人要多一點,但有些乞活軍的干擾,他們一時半會卻無法拿下谷口要道。

賈復則在亂軍之中不斷衝殺,哪裏有乞活軍被包圍,便殺向哪裏,解了乞活軍之圍,便告知他們往谷口殺去,準備撤退。

不過多時,賈復便解了數支乞活軍的圍困。

隨後遙目望去,戰場上被圍的乞活軍已經寥寥無幾,只有最中心,乃是冉閔親自率領的兵馬,人數有萬騎,被蒙古數萬兵馬包圍。其他方向,皆是小股騎兵,少則數十,多則百餘,乃是必死之局,救也救不了。

見此情況,賈復便直奔戰場中心殺去。

賈復所到之處,蒙古騎兵皆人仰馬翻,無法阻攔。

很快賈復便殺至中心戰場,與乞活軍兵馬匯合。

賈復沉聲大喝道:“爾等被圍兵馬已被我救出,正在谷口策應,你們隨我殺出去!”

“張舉,郭衞,帶兵跟他殺出去!”冉閔見四野兵馬大多突圍出去,便對着麾下一文一武命令道。

“將軍,你呢?”冉閔渾身浴血,兩手揮舞着兵器瘋狂殺敵,嘴裏説道:“我冉閔與胡人勢不兩立,如今我麾下兵馬損失殆盡,在也無力駐守河套。我不願歸順大漢,便跟蒙古兵馬同歸於盡好了!我冉閔一生殺胡,與胡人拼盡最後一滴鮮血,是我最好的歸宿!”

“殺!”冉閔説罷,便向着蒙古騎兵衝去。

“將軍不走,我也不走!”張舉,郭衞二人雙目通紅,跟着冉閔繼續衝殺。

一眾乞活軍也沒人有突圍的意思,繼續與蒙古軍血戰。

冉閔一生殺胡,仇視胡人,哪怕大漢在給他優待,他也無法投入大漢,因為政見不同。

對於外族,劉辯知道殺是殺不掉的,漢武帝窮極一生與匈奴作戰,最後雖然將匈奴驅逐,但若干年後匈奴還是捲土重來了。並且西漢王朝也因為與匈奴連年作戰國力衰退,由盛轉衰。

有此為鑑,加上後世的經驗,劉辯知道想要永久解決漢胡問題,只有教化,同化,融合。

其實這些胡人,也是炎黃後裔,匈奴便是夏朝的後裔。只因為生活的習不同,才導致雙方戰亂不斷,説到底還是華夏自己的內戰。

比如大漢周圍,鮮卑,女真,羌等族,也都是華夏本土誕生的民族。若要分內外,在這個時期,也只有倭國,貴霜,羅馬等才是真正的外語。

劉辯有後世的經驗,主張以武力威懾的同時加以治理,而冉閔則主張殺,殺光。二人政治理念不同,就註定不會成為君臣。

雖然張舉,郭衞二人,與乞活軍士兵,都希望能夠迴歸大漢,但,士為知己者死,他們深受冉閔大恩,不忍相棄,便甘願與冉閔一同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