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542章曲阿小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江東依我看來只能固守,雖有長江天險,但既是保障,又是掣肘,孫堅雖猛,卻也只能止步於江東了。如今天下弱強食,伯温你擁經天緯地之才,且與我説説,這大漢天下,最終會落於誰手?”劉伯温正道:“如今天下諸侯,最強大的自然是我漢家正統天子,而能重新統一大漢的,也只有天子,其他據諸侯野心,但卻無法與天子正面抗衡,只有合縱連橫,依我看之,天子攻打袁紹恐怕就在這幾年,且看天子能否迅覆滅袁紹!”

“哦?若勝如何?若敗如何?”

“勝則天子所有土地連接,一統河北雍涼,佔據大漢半壁江山,對各路諸侯呈壓制之勢。若敗,則天子退守河洛,青幽皆失,天下時局,短時間不復明朗!”劉伯温鄭重道。

劉繇聽罷驚訝道:“想不到滅袁之戰居然如此重要,居然關係我漢家生死存亡。”劉伯温點了點頭道:“各路諸侯心照不宣,北方異族更蠢蠢動,到時候天子不僅僅要滅袁紹,面對的還有各路諸侯的明槍暗箭,到時候四面皆敵啊。”

“這是我漢家江山啊,我劉繇無能不能守住揚州,伯温你足智多謀,不能留在揚州,儘快尋辦法離開吧,去洛陽幫助天子,你是漢室宗親,陛下身邊雖然能人無數,但是宗親不多,還要靠我們這些姓劉的撐着才行。”劉繇拍着劉伯温的手背一臉誠懇道。

“我若走了,兄長又何去何從?”

“只可惜我到現在才看清形勢,若是在早些,我便與你一起投天子了,可惜啊,晚了,晚了啊。你走之後,我自有我的路,你不必過問。”劉繇閉上雙目,擺了擺手道。

一個人一旦掌控了權利,又怎麼會沒有野心呢。劉繇初來揚州,剛開始也萌生過那種逐鹿天下的念頭,甚至諸侯討董,劉繇都未曾參與,可隨着孫堅的到來,劉繇的夢想被一步步擊破。到如今,終於是翻然悔悟,若是早點與天子聯繫,以他的地位,三公九卿也是有的,在不濟,也能如劉虞孔融一樣,坐鎮一州啊。

只是現在,談論這些一切都晚了,劉繇只希望劉伯温能夠逃出去,為大漢重建盡一份力。

“哎!”劉伯温長嘆一聲,起身離開,跨過大門那一刻,劉伯温停了下來自言自語道:“稍後我出城投降,乘機離開此地,兄長可自行決斷後續事宜!”聽了劉伯温的話,劉繇滿意的點了點頭,又閉門沉思起來,劉伯温則走出府門喃喃道:“兄長我且看你是生是死,你若擇生,相安無事,你若擇死,我必要孫堅匹夫為你陪葬!”亂入之人總有各種植入身份,有的並無家人,身無長物可為所為,想投奔誰便投奔誰。有的卻拖家帶口,受身份的限制,不能去尋明主。而劉伯温的植入身份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漢室宗親這是個好身份,可身為劉繇的族弟,這個身份又讓他多般無奈。

劉伯温來到城門處,決定挑選幾個勇士保護他,一眾士兵渾渾噩噩的,劉伯温搖了搖頭高聲道:“諸位,主公請我出城求援,爾等誰願護我出城?”劉伯温沒有説要逃走的事情,而是説要人保護他出城求援,若是説逃走,這些人必定爭相恐後,可若説求援,這些便會畏懼不敢應。而敢保護他劉伯温的,就必定是最勇敢,最忠義的人!

果然劉伯温一説是要殺出去求援的,卻沒人敢應,劉伯温等了片刻,略有些失望,終於一個二十多歲的漢子站了出來高聲道:“妄你們出自丹陽,丹陽兵之強天下聞名,如今居然畏而不戰,軍師,小人不才,願意陪軍師走一趟!”劉伯温一看,只見此人穿着小兵的衣服,但身材卻極為魁梧,身長七尺八寸,年紀二十歲上下,頗為年輕。手持一杆長槍,站立於城頭,與其他士兵好似格格不入一般。

劉伯温心生喜愛,這種士兵在一路連敗之下還有這般的氣神,還真是難得!劉伯温連忙詢問道:“你姓甚名誰,哪裏人士,現居何職?”

“小的姓裴名俊,吳郡曲阿人士,現居一騎卒!”裴俊拱手回答道。

“好,一騎卒居然有如此膽量,明你便隨我突出重圍,前去求援!”劉伯温大喜道。

“諾,有小人在,必不讓孫軍傷害軍師!”裴俊拱手道。

話説起來,這裴俊倒也不是一個尋常的小兵,在正常的歷史之中,孫策攻打劉繇,孫策率領十三騎,皆是韓當,程普之輩,前來視察劉繇大營。

而太史慈認為這是一個捉拿孫策的機會,不等劉繇命令,出戰孫策,並大叫“有膽氣者皆隨我來。”但眾將不動,只有一騎卒回應:“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於是拍馬同行,眾將大笑。

後來的結果便是太史慈酣戰小霸王,二人從馬上打到馬下,鬥了數百回合,直到程普等將趕來,劉繇兵馬也趕到,兩方霸戰。

至於這無名騎卒,也沒有了代。

可是人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太史慈與孫策從馬上打到馬下,鬥了上百回合。那程普黃蓋等將去了哪裏?眾人便猜測,是這無名騎卒,曲阿小將攔住了程普等十三騎將。太史慈孫策二人大戰百多回合,起碼也要兩三個時辰,而這騎卒,攔住程普黃蓋等將這麼久,其武力也被無限的誇大。

當然,這也是後人的猜測,至於這曲阿小將是不是真有這麼高強的武藝,尚且不得而知。不過眼下這裴俊身而出,卻正是演義中提及的那個曲阿小將。

眾人見裴俊如此豪氣干雲,如此有膽氣,許多士卒不由得自慚形愧,卻是,揚州兵多出自丹陽,而丹陽兵,號稱是天下第一強兵。其實兵種,與地域有很大的關係,而在這個時代,拋棄主將的因素不説,丹陽出身的士兵,卻是最強的。

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兵之地,這是丹陽出兵的源。劉繇手下的兵馬也大多出自丹陽,只可惜沒人領導,一敗再敗,早已經沒了往的鋭氣。

裴俊輕蔑不屑的話語,大大的刺了這些丹陽兵的血,許多人當即大怒道:“左右不過一死,你曲阿人都不怕,我丹陽的更不會慫,軍師,我明跟你一起出城!”

“我也去!這些年打的敗仗比老子走的路都多,我這次要一次打回來!”

“算我一個!”

“也算我一個!”人在絕境之中,哪怕是一個平裏讓人輕視懦弱的人,也能爆出恐怖的潛能。這些丹陽兵知恥而後勇,被裴俊給勵了士氣,一個個紛紛表示要隨劉伯温出城。

劉伯温很是高興,輕點一番,有三百人願意陪他突圍出城。

將裴俊與三百人召集到一處,劉伯温才説出實情:“主公意與宜共存亡,他讓我前去投奔天子,幫助天子興復大漢。所以明並非是突圍,而是逃亡,這樣,你們還願意嗎?”原本鬥志昂揚的眾人頓時蔫了氣勢,又逃?從吳郡一直逃到豫章,如今又逃,還能逃到哪裏去?更何況天子治下,離此地千里有餘,一路上不知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能夠逃得了嗎?

“我等困守宜,又有誰會來救援呢?我知道諸位想要奮力一博,可保留殘軀,才能復今之恥。我有辦法帶着兄弟們離開此地,不知道兄弟們來願不願意跟隨我在徵江東,雪今之恥?”劉伯温看着三百甲士沉聲説道。

“願意!”這個聲音自三百個熱血青年的腔中噴薄而出,恥辱,算不了什麼,有朝一還回去就是了,怕就怕沒了血,喪失了鬥志。

見三百人異口同聲,劉伯温滿意的點了點頭,下令道:“爾等備三百匹馬,準備充足的弓箭鬥具,明再城門下等待。只等我騙過孫堅兵馬,爾等便開城殺出與我匯合!”

“諾!”三百丹陽鋭點頭領命。

劉伯温自帶着裴俊離開,到了第二,裴俊保護着劉伯温出了宜城,城外大軍頓時圍了過來,劉伯温手持書信,將書信高舉道:“我手中乃是降表,帶我去見孫將軍!”此處守衞乃是孫堅大將黃蓋,見劉伯温如此盛氣凌人,黃蓋大怒道:“爾等不過冢中枯骨,我旦夕便能取爾級,出降也敢如此張狂?且將降表附與我看!”

“大膽,我家大人乃朝廷冊封揚州刺史,孫堅不過破虜將軍,其官位遠在孫堅之上。孫堅就算要取代我就大人,也應是我家大人退讓,若他奪取,便是篡逆,你忘了袁術的下場不成!”劉伯温冷喝道。

這一喝,也讓黃蓋不敢輕舉妄動了。

打仗都需要名義啊,像趙匡胤苦心孤詣奪取徐州,剛開始都想要一步步收買糜竺,曹豹,後來連戲志才都死在了兗州,才讓趙匡胤有了出兵的名義。

而孫堅為什麼打劉繇,剛開始孫堅是聽袁術的,打着袁術的旗號為袁術擴充地盤。後來他實力強大,離了袁術,正好劉辯也攻打袁術,就沒顧得上他,孫堅便拼命的對付劉繇,一步步強大起來。可孫堅的揚州,來的是名不正要不順,劉繇才是揚州名義上的主人。

原本孫堅想着,他幫助劉辯對付袁術也算勞苦功高,自己這裏快要拿下揚州了,怎麼着劉辯也會將揚州封給他。可劉辯也不是省油的燈沒有這麼做,劉辯是封孫堅為豫州刺史,在趙匡胤兗州刺史的上面加封兗州牧牧。

劉辯的主意不言而喻,是讓他們狗咬狗,可這聖旨孫堅也不敢接啊,接了的話,他就要去跟趙匡胤爭其地盤來。不接的話,孫堅就是抗旨不遵,不過後來孫堅到底是接了,但他沒那麼做,他還是待在揚州,不去豫州上任。

所以説現在的孫堅,身份是極為尷尬,一方面劉辯封他為豫州刺史,他不去上任,另一方面他攻打着劉繇這個名正言順的揚州刺史那是動不義的戰爭,並且劉繇這個人治理揚州還算不錯,很有威望,而孫堅這麼做,一個野心諸侯形象已經不言而喻了。天下人會如何看待他?

反正孫堅的名聲已經被劉辯搞臭了,而孫堅也想做‮子婊‬還要立牌坊,他擊敗劉繇卻不敢殺,圍宜只是要瓦解劉繇的軍心,只希望劉繇主動投降,將揚州主動讓給他。到時候他就不會揹負這些負面名聲。

若是他在這件事上沒處理好,説好聽點是有野心,若劉辯要對他下手,給孫堅打上一個袁術同黨的罪名,那孫堅就算拿到了揚州,短時間也是要頭疼的。要知道九江,廬江兩郡的百姓有多麼恨袁術,若是孫堅是袁術同黨,這兩郡百姓豈會服他?

如今劉伯温拿出孫堅最怕的法寶,一下便將黃蓋給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