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強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威王問孫子曰:“。。齊士教寡人強兵者,皆不同道…[有]教寡人以政教者,有教寡人以。。[有教]寡人以散糧者,有教寡人以靜者,。。之教□□行之教奚。。[孫子曰]:“。。皆非強兵之急者也。”威[王]。。孫子曰:“富國。”威王曰:“富國。。厚威王、宣王以勝諸侯,至於。。”譯文齊威王問孫臏:“。。齊國的許多謀士對我講強兵的策略,各有各的主張…有的人提出施行仁政,。。有的人讓我把糧食發放給百姓,有的人主張保持安定,。。”孫臏説:“。。這些都不是強兵的最緊要的策略。”威王問:“。。”孫臏説:“富國!”威王説:“富國。。積蓄起比我以前更雄厚的國力,比宣王更雄厚的國力,藉以戰勝諸侯。

解析這篇文章以孫臏與齊威王問答的方式,論述強兵的戰略。作者借威王之口,提出了人們對強兵問題的各種主張,諸如施仁政以得民心、散發糧食以得民心、保持安定,由於原文殘缺,雖無從知道還有些什麼主張,但從行文關係,可以看出,所有當時的各種主張都提出來了,孫臏一一予以否定,最121後提出“富國”二字,明確而肯定地指出,唯有“富國”才能“強兵”

“富國”是“強兵”的唯一正確途徑。孫臏使用排他法對自己的主張進行論證,把其他主張一一排除。這是一種很巧妙的論證方法,可以給人以深刻印象。在抗戰爭時期,主席在《論持久戰》一文中,就用同樣的論證方法,既批駁了亡國論,又批駁了速勝論,最後得出“抗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的結論。古今中外強兵的辦法多種多樣,但以不同的辦法造就的軍隊,維持其強大的時間和最終的結果,也不一樣。秦國是歷史上強極一時的軍事大國,秦始皇橫掃六國,把全國歸於一統,其武力之強大,一時之間,無人能比,他的軍隊強大是建立在殘暴和掠奪的基礎上的,在進攻趙國一役,竟然殺死40萬降兵;在滅掉六國之後,他把金銀財寶、美女都搶回秦國;他怕反抗,把全國的銅、鐵器全都收繳熔化;他強徵民工戍邊和修造阿房宮,稍有延誤就加以殺害。。他的種種舉措雖然求得一時強大,但是,他死後不久,秦國也就滅亡了,他想把江山萬世相傳,結果僅傳到二世就完了。西楚霸王項羽,帶領“八千子弟兵”英勇作戰,很快強大起來,後來在鉅鹿與秦國大將章邯決戰,一舉戰勝秦軍九路人馬,聲威大震。後來項羽收降了秦國三員大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以及他們帶領的20多萬大軍。由於楚軍許多將士過去吃過秦軍欺壓的苦頭,而且秦軍投降的軍兵衣甲、武器都比楚軍好,所以楚軍上下都對秦軍有仇恨、嫉忌和不信任,擔心帶他們去打關中,秦軍可能叛變而使楚軍吃虧。結果項羽殺心大起,趁秦兵睡之機,指揮楚軍收繳了秦兵的武器,隨後又把20多萬秦兵全部活埋了。項羽表面看來消除了一個隱患,可是,從此以殘暴出了名,秦軍再遇楚軍時都拼死抵抗,使得楚軍進軍緩慢,結果劉邦的軍隊搶先進了長安,並最終擊敗了項羽,劉邦登上了帝位。項羽坑殺秦軍,本想掃除障礙,結果不但沒有壯大自己,反而自食惡果。

成吉思汗曾被稱為一代天驕,蒙古鐵騎確曾令各國軍隊望而生畏。但蒙古貴族是把他們的強大建立在殘暴鎮壓和瘋狂掠奪的基礎上的,他們所到之處殺人無數,在征討歐洲時,還曾以割下人耳作為報功的憑據,真是前所未聞。他們強佔大批農田,揚言要把世界變成蒙古的牧場。他們的瘋狂掠奪和壓榨,造成各族人民生活貧困、痛苦,因而起人民的強烈仇恨和反抗。儘管他們在中國大地上連菜刀都作為非法“武器”而加以收繳,但仍不能阻止人民的反抗,強大的蒙古帝國終於在一個相對短暫的時期內滅亡。歷史證明,以暴力和掠奪強兵不會維持多久。唐朝的前後歷史對比,亦可説明什麼是正確的強兵之路。唐太宗登基以後,重用賢能,輕徭薄賦,讓全國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並實行睦鄰政策,因此,在貞觀年間,百姓富足,國力大增,也達到強兵的目的,偶有外族犯邊,都能很快平定,所以四夷歸服,邊境安寧。當時到長安入朝的各族使者就達數千之多,四鄰誠心歸服,共推李世民為天可汗。這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正確道路。然而在李世民去世後,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期間,由於內部爭鬥,統治者奢侈腐敗,揮霍民財,因而國力急劇下降,這時四鄰入侵連續不斷,唐廷不能正確處理,本可化解的,也要以武力對付,甚至有的邊防將領為了邀功請賞,故意製造事端,引發戰爭,連年戰爭又進一步加重了百姓負擔,使得國力更加下降,形成惡循環,到武則天統治的後期,突厥騎兵在中國華北大地四處侵擾,唐軍竟無力抵擋。高宗、武則天這段歷史證明,民貧必然國窮,國窮必然兵弱,後來李隆基繼位,重用姚崇和宋璟等賢德良才,多方整治,關心百姓疾苦,吏治清明,百姓得到休養生息的良機,全國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唐朝第二個盛世。張説升任兵部尚書後,更奏請裁減邊防部隊士兵三分之一,對國家的兵役制度實行大的改革,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實行兵農分開,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同時又增強了兵力。由十鎮節度使鎮守邊疆,執掌兵權,雖有四鄰入侵,都能很快擊退,唐朝的兵威,再次遠震外,重現四境安寧。後來唐玄宗晚節不保,沉,重用人,使得國家重新陷入深淵,出現了安史之亂,從此唐朝一蹶不振,晚唐時期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唐朝就此滅亡。唐朝兩盛兩衰的歷史經驗值得人們深思。正如本文所述,唯有“富國”才能“強兵”只是“強兵”的辦法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