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煬帝指着一大堆傳來的急報,氣忿忿地道。

宇文化及翻了一遍,卻漫不經心地這:“陛下,這天災可不是為臣之咎,老天不下雨,臣也沒本事把龍王召來,江河發大水有人説是開了運河之故堵了原來的河道。”煬帝怒道:“開運河是你的建議,也是你負責督工,如何能有堵河道的事!”宇文化及道:“因為運河所經之處地勢較高,水不至,所以要把河道堵住,使水增高,才能進入運河。”

“該死,該死!這一來還得了,多水面較低,一時不見其害,到了夏秋之際,雨水綿綿,下游河道被堵,洪水無法宣,豈有不淹之理?而且有些地區,本來靠河水灌溉,你把河水堵了,河改道,自然要鬧乾旱了。這些天災是你做出來的,你作的孽大了!”宇文化及豁出去了,大聲抗辯道:“陛下,這首先開鑿運河是你自己的意思,運河所經的路線也是陛下自己擬定的,陛下信了方士的話,説西南有龍氣,恐天有二,才指定要挖過去,旨在挖斷龍脈…”這倒是事實,那是另一位方士袁天罡,善於占星望鬥,預言休咎,非常靈驗,煬帝十分信任,曾召入宮中夜望氣象,發現西南有龍氣沖霄,直犯帝座,應主天下大亂之象,但他知道煬帝不喜歡聽見天下大亂的話,故而只説西南有龍氣,必須予以挖斷。

煬帝倒是相信了,發動夫工挖運河,通過西南,地經唐公李淵的祖陵,李淵以重金厚諂河督麻叔謀,將河牀偏了過去,未及李氏祖塋,是以龍脈未斷,而那條困居在地底的水龍,卻漸漸的長大了。

煬帝被宇文化及一頓搶白,不惱羞成怒,大聲道:“你!宇文化及,等回京師之後,我們要好好地算下帳,看是你誤國,還是朕誤國!”宇文化及冷笑道:“不必算了,你是皇帝,一切責任自該你來負。我這做臣下的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天下大亂,是人主失德,引退遜位。”煬帝冷笑道:“朕失德遜位,讓給誰,難道讓給你這大賊不成!”宇文化及也冷笑道:“那怕你不讓!此地不比長安,衞軍都是你的心腹,此刻行宮的戍衞,是吾兒宇文成都一手訓練的弟兄,他們不會聽你的。”煬帝大怒道:“朕倒不信,來人哪!擒下這叛賊!”那些衞軍平時受煬帝厚遇,對煬帝倒是忠心耿耿,他們雖受宇文成都統領,但煬帝不時親校,時加待賞,他們仍是以皇帝為最高的擁護者。

聽見皇帝的口論後,那些衞軍執戈向宇文化及,使他大為吃驚,一面後退,一面叫道:“吾兒快來,你的這些部下兄弟反了!”明明是他自己反了,但他卻説人反了。好在宇文成都也帶一批人候在附近,這批人才是他真正的心腹,出入與共,聽見父親的招呼,殺將進來,手中一柄金鐺,勇不可當,幾名衞當者立踣。煬帝為了己身的安全,對宇文成都極盡籠絡之能事,幾乎此自己的兒子還要親,那想到狼子虎心,説叛就叛,終於死在宇文父子之手。

宇文化及父子弒了煬帝之後,一面行文天下,聲討煬帝的罪狀,包括弒父鴆兄,父妃等種種亂倫之舉,而且窮極奢侈暴徵苛斂等等,乃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為了順天應人,解民倒懸,故效成湯之代桀,周武之代紂,並改國號為大許,封宇文成都為武安王兼兵馬大元帥,他的兩個弟弟,宇文士及與宇文智及為左右丞相,把天下朝廷一把抓了。

弒煬帝,反對他的聲還小,實在那位皇帝在民間的怨恨太大了。但宇文氏自立為帝,卻令人難以心服。

於是各路反王俱起,而在山西的唐公李淵,奉太子,立為恭帝,三軍縞素,發兵討宇文氏為煬帝復仇。

這是李淵此宇文氏高明的地方,因為隋代楊氏畢竟已有了幾十年的天下,雖然近幾年徵飲過多,但許多建設確也有利於民生不少,怨之者固眾之者亦大有人在。

人死不計其怨,推出太子來討公道卻是名正言順的。

唐公素來就跟宇文氏不睦,宇文氏當權,他在太原秣馬厲兵,隨時都準備抗拒進一步的迫害而戰,這時明知宇文氏必將容不下自己,乾脆先發制人,起兵討宇文氏。

這時金墉李密本受煬帝封為魏公,及時也自號為西魏王,發出了十八道通知,給十八個已成勢力的反王,約期在甘泉關會師,合兵討許,並且聲明不來者為反賊將為公敵。

這是一種表明立場以及先圖自保的做法,當時各路反王紛紛而至,雖然不是烏合之眾,多少也經過多年的籌措準備,但是在暗中行事究竟有很多的限制。所以聲勢也沒有很大的,誰都無法與久掌兵符的宇文氏一抗,只有大家合起來才有辦法。

再説,把宇文氏打垮,既無燃眉之急,又可以收編其殘兵再擴充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他們看準了,這十八路反王自己互相火併時,誰都無法很輕易的把對方掉。目前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封許帝的宇文化及。因此,接到通知後,大家都來了,而且都帶了自己最鋭的部除來甘泉關下。

每一個人都知道此一戰的關係太大。

但是卻有兩個很重要的人沒有來:一個是李靖,他手頭擁有的勢力不下於任何一家反王,只不過他沒有把那通知放在心上,因為他尚未揭竿而起,還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而且通知是給虯髯客的,虯髯客這時出海軍,李靖本可全權代人,可是他放棄了。

最重要的是李靖發覺這些人中沒一個是成事之器,他不想去上什麼牽扯,以免將來難以身。

另一個沒有到的人是唐公李淵,他奉了恭帝,在名義上應屬正統,沒有理由要去接受別人的召集。但是他也不能不聞不問,因此這他的次子李世民以及四子李元霸,率了一彪人馬,出潼關而來。

宇文化及對這些反王合兵前來征討,倒是大出意料,他本以為挾自己的優勢,除了煬帝之後,他可席捲天下,那些反王力不足與抗,若再許以高官厚爵,一定能得到他們的擁護,等江山坐穩,再侵慢地個別收拾他們好了。

如意算盤打得妙,卻也未敢掉以輕心,深恐在路上受到襲擊,故而仍舊駐守在揚州。

此地有城池可以據險,有河川可拒大軍,而且糧米儲藏豐富,足可守個一年半載的,故而,他的臨時朝廷就設在揚州,而且還接收了煬帝的一大堆美人。

只不過遺憾的是,有一半以上的美人很貞烈,煬帝一死,她們也隨之自殺了。這使宇文化及掃興,但頗可告的是皇后蕭氏請降。

蕭皇后國天香,體態風,宇文化及在做臣子時就已經聞之久矣,那時只不過眼睛裏看看,心裏想想而已,現在這位大美人居然屬於自己了,怎不喜出望外?只可惜的是温存沒有幾天,首先接獲的報告是李淵兵發潼關。

宇文化及對太原李氏是早有提防的,當下命宇文成都領了一支大軍前往抗拒,而且授命他趁機進擊,直入太原。

因為李氏的存在,始終是他的心腹之患。

宇文成都領兵去了幾天,又接各路反王要在甘泉開會師討許的消息,這下子可把宇文化及嚇得魂飛天外,重兵已經發往潼關去了,對這些反王的聯軍,實在沒辦法急調人馬來抵擋。

宇文化及野心雖大,卻是個無膽的懦夫,一看情形不對,連忙把剩下的少數軍隊分出一半給弟弟宇文士及據守揚州,自己則帶了蕭後以及一批美女,逕往淮河逃去,想與兒子宇文成都會合。

宇文成都與唐公的李家軍在潼關僵持不下,李靖卻率了弟兄們來到附近。他對山河大勢看得明白,逐鹿中原,潼關當是第一要,若能據此,西控晉陝,緊扼長安咽喉,無論誰得了天下,都將受制於潼關。所以他先打算謀取了潼關再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