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15章喚皇帝回宮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幹隆帝每天在正大光明殿坐朝,朝罷回園,便和這三個人調笑。每到天,在瓊華樓一帶遊玩。到夏天。

在採芳洲、飛睇亭、綠帷舫一帶遊玩。到秋天,在煙月清真樓、染霞樓、三潭印月、清曠樓一帶遊玩。到冬天,在無邊風月閣遊玩。有時想別的妃嬪,便回大內去,帶着許多宮眷進園來,滿個園中游玩着。

有時奉着皇太后來遊園。每逢四時佳節,又把文武大臣召進園來,各處遊玩,賜宴詩。皇帝自己做四十景圖詠,命文學大臣和詩,刻一本詩集子,頒賜王公大臣。

圓明園地方闊大,幹隆帝在裏面四時遊玩,毫不厭倦。還有那和珅終陪伴着,常常想出新玩意來,博得皇帝的歡心。和珅在皇帝身邊寸步不離,皇上和宮眷嬉笑‮情調‬。

他也不忌避的。內中一個郭佳氏,因長得白淨秀美,皇帝格外寵愛她。郭佳氏格外愛惜自己。

她最愛洗浴,又愛那玉器,她住的屋子裏,帷帳屏幛都掛着碎玉:微風吹動,一陣陣叮噹響聲,十分悦耳,此外鏡台牙牀都嵌着白玉,便是郭佳氏衣襟裙帶上,都綴着玉片兒。

眉心帽沿上,也綴着一方羊脂白玉。襯着粉腮上紅紅的胭脂,真是嬌滴滴越顯紅白。幹隆帝因她愛玉,凡是四方進貢來的玉器,都搬來陳設在郭佳氏屋子裏,屋子裏有玉樹一株,高和人齊,那樹枝上掛着各種珠寶玩具。幹隆帝寵愛之極,便把郭佳氏進封寶妃,這時,福康安收服和闐。

那和闐地方是出玉的。幹隆帝因寶妃愛玉,便秘密下一道聖旨,叫他多搜玉器。不多幾天,那和闐的玉器送進京來,陳設在圓明園裏,那玉有各種顏,有白如雪一般的,有黃如蠟一般的,有紅如霞一般,有綠如翠一般的。

寶妃看了,拍着手,笑得她一張櫻桃嘴合不攏。其中有一樣最貴重的東西,是大塊白玉雕成一匹玉馬:長鬣高蹄,方眼紫鼻,出幾絲血斑紋,那顏都是天然生就的。

全身潔白光潤,長約三尺餘,高約二尺餘。幹隆帝看了,笑説道:“這玉馬和寶妃,可稱得雙美了!”和珅聽了,便去在華照樓下造一座寶馬亭,把玉馬供在亭子中間,亭子四面,用白石欄杆圍繞着。

寶妃每天要洗澡的,有時拉着阿妃和蔣氏同在浴池裏洗澡,這時雖在夏天,和珅怕她們嬌皮膚受了風寒,便在華照樓後面造起一座大鍋台來,把水燒熱了,用鐵管曲曲折折地通到池底,灌進熱水去,稱做温泉。

三位美人在温泉裏洗浴,大家嬉一陣。皇帝靠在池邊看着她們,和珅也陪在一旁看着,那班妃子,有的在水面上搶着球的,有的爬在石狻背上唱着曲子的。獨有那寶妃從浴池裏出來。

用兩個宮女着臂兒抬着她到寶馬亭中,着身體坐在那玉馬背上,四五個宮女忙着拿軟巾替她揩乾身上的水珠,又替她渾身撲着粉,拿一匹輕紗裹住她的身子。

打開雲鬟來,宮女替她梳一個墮馬髻兒。又有一個宮女送上琵琶來,寶妃彈着琵琶,唱着曲兒。

皇帝在椅子上坐着看着,直看到穿上衣裙,才和她手拉手兒地到天宇空明納涼去,那和珅陪着皇帝,看在眼裏,回家去也和他的姬妾照樣嬉着,他姬妾有一個名叫雲兒的,原是幹隆帝下江南的時候替他帶回京來賞給他的。

那雲兒皮膚長得十分白淨,長身玉立、轉盼動人。幹隆帝曾經臨幸過她一次,那雲兒也仗着自己曾伺候過皇上,瞧不起同輩的姬妾們。

和珅也因也是御賜的,格外寵愛她。當雲貴將軍進獻和闐玉器的時候,先請和珅過目,和珅也拿了幾樣到家裏去,給雲兒玩

內中有一個白玉墩,雲兒每浴罷,便坐墩子上,揩抹水珠,又渾身撲着香粉,也命丫環替她重整雲鬢。和珅也坐在一旁,忽然想起圓明園和玉馬,和珅笑對雲兒説道:“像你這樣白馬也似的肌膚,也配得騎在馬上。”後來不多幾天,那寶妃因常常洗浴,和皇上在風裏調笑着,風寒入骨,一病身亡。寶妃一死,把個幹隆帝傷心得茶飯無心,神魂顛倒。雖説一般也有阿妃和蔣氏伺候着,那皇帝總是鬱鬱不樂,每見了那玉馬,便想起了寶紀,掉下淚來。

後來,阿紀怕皇上傷心過甚,便悄悄地把那匹馬偷出園去,給和珅拿去藏在內庫裏。誰知那和珅也要謀那匹玉馬。便悄悄地拿回家去,給那雲兒騎坐取樂去。幹隆帝見死了寶紀,連圓明園也不願住了。

後來和珅想出法兒來。哄着皇帝到熱河去,這時已到八月,清官舊例,每年秋天必行秋彌禮。

在熱河地方的木蘭圍場。幹隆帝雖然常到江南去,每年並不忘這個禮節。木蘭左近,熱河城裏,原有康熙帝造着的行宮,這地方風景是古樸、天然、雄偉。

後來幹隆帝嫌地方太蕭索,便在行宮四面添造御苑,共在三十六景。此番皇帝帶了阿紀和蔣氏到熱河打圍獵,臣下許多武將各逞英雄,追飛逐走,一連打了十天,捉獲了許多野獸。

回到行宮裏,又大排筵宴,召集了許多蒙古王公在別殿中賜酒賜,那王公把眷屬一齊帶進宮裏。

皇帝見裏面有幾個長得英撫媚的,留下了充做官娥。內中有一位哈刺沁親王的女兒,還有一位塔固牛錄的妹妹,都是長得俊眉秀眼,顧盼動人。幹隆帝封她做妃子。如今有了新歡,便忘了舊恨。

那兩個妃子都是信奉喇嘛的。幹隆帝便在行宮裏造起高大的喇嘛廟來,和北京的雍和宮相似,裏面養着許多喇嘛和尚。皇帝常常帶着兩個妃子進廟去禮佛。

那喇嘛知道皇帝的格,也在廟裏塑起歡喜佛來,比北京的還要塑得巧,那歡喜佛共分三種,供奉在三座秘殿裏。第一座殿,都是銅鑄成的佛像,外面鍍着金葉。

那佛像有男佛女佛,每一對都是相對着,或坐、或立、或卧,奇形怪狀,蕩人心魄。殿裏還一座小閣,羅帳繡幃,牙牀寶座,望去暗的。四面用雕欄圍住。

裏面塑着兩尊佛像,一個是男身的,貂帽東珠,辮髮袍褂,坐在寶座上,好似滿清帝王的佛像,垂下眼皮,看着腳下一個女身的佛像。

那女佛斜靠着身體,睡在地毯上,抬起眼望着那男像:星眼斜溜,朱含笑,出十分的意。這小閣上只有皇帝和妃嬪可以進去。第二座殿,是滿掛着畫像。第三殿,滿掛着繡像。

當時有一個郎世寧是好畫手,她畫了十六幅,懸掛在第二座殿裏。畫上的男子,都畫着皇帝的面貌,那女子畫得卻個個是美人兒。

皇帝看了,心中十分歡喜。又有一個漢畫工,也畫了十六幅,畫上的女子,卻都是畫着某妃的面貌,那男子的面貌個個不同。幹隆帝看了大怒。

立刻傳諭把那漢畫工捉來正法。獨有那喇嘛作畫十分奇怪:他先靜悄悄地去盤腿坐在牀上,閉目靜氣,坐在第七天上,他牀對面的白牆壁上,忽然慢慢地出影子來了。

那影子越越濃,竟成了一幅極好的畫兒,再叫畫工進屋子去,依着牆上的格局畫下來。畫上的相貌,也有極醜的,也有極美的,但總是縱橫顛倒,十分動人的,那繡像,都是蒙古男人繡的,也繡得十分出神。

幹隆帝帶着幾個喜歡的妃嬪,天天在秘殿裏遊玩調戲,玩厭了,又在各處風景優美的地方去遊玩。

行宮有三十六景,幹隆帝還嫌狹小,傳諭下去,又添造二十六景,依舊給和珅承辦,那和珅打樣採料,夜趕造。看看已到殘冬,太后幾次傳旨出來,喚皇帝回宮去,這時已在十二月裏,幹隆帝也無可延挨了,只得擺駕回京去。臨走的時候,吩咐和珅趕快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