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心中將信將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又添了一百兩,也説不夠。添到五百兩銀子,保姆終是説不夠,説道:“宮裏打發俺到府中來照應公主,倘要宣召駙馬,須是俺替公主擔干係的。”公主一氣,便也罷了。
到了正月初一,大公主進宮去拜歲,見了她父皇,便問道:“父皇究竟將臣女家與何人?”道光帝聽了,十分詫異,説道:“那符珍不是你丈夫嗎?”大公主問道:“什麼符珍?
符珍是怎麼樣的人?臣女嫁了一年,卻不曾見過他一面。”道光帝問道:“你兩人為什麼不見面?”大公主説道:“保姆不許臣女和他見面,臣女如何得見?”道光帝説道:“你夫們的事體,保姆如何管得?”大公主又問道:“父皇不是派保姆到府中來管臣女的嗎?”道光帝道:“全沒有這件事。”大公主聽在肚子裏,回府去先把保姆喚到跟前來訓斥了一頓,趕出府去。又把駙馬召進內院去,夫
兩人一屋子住着,從此後,一連生了八個兒女。
自從清朝立國以來,公主生兒生女的,只有這位大公主。從來清朝的公主都是不得和駙馬見面,大多害相思病而死,這都是那些保姆故意作的。
因為清宮的規矩,公主死了,便把駙馬趕出府去,除房屋繳還內務府外,那公主的器用衣飾全為這班保姆沒。這班保姆因貪得公主的衣飾。便想出法子來
死公主。
有人説那保姆待公主,好似鴇母
待
女。如今再説道光帝被皇后束縛在宮裏,時時有皇后的心腹在暗地裏監督着,心中十分懊悶,他沒有什麼事消遣,自幼兒原練得好弓馬,他每天便帶着一班皇子在御花園中練習騎
。
清宮的規矩,皇子落下地來,便有保姆抱出宮去,給
媽了。一個皇子照例須八個保姆,八個
媽,八個針線上人,八個漿洗上人,四人燈火上人,四個鍋灶上人。
到三歲斷以後,便除去
媽,添八個太監,名叫諳達,教他飲食,教他説話,教他走路,教他行禮。到六歲時候,穿着小袍褂小靴帽,領着他跟大臣們站班當差。每天五更起來。
一樣穿着朝衣進幹清門。過高門檻,便有太監抱着他進門,回頭向兩面一看,踱着方步,到御座前,跟着親王們上朝。
朝罷送到上書房去上學。到十二歲,有滿文諳達教他讀滿文,十四歲教他學騎。宮中喚皇子為阿哥,皇子住的地方,稱做阿哥房,又稱青宮。
直到父皇駕崩,才得帶着生母子出宮去住着。做皇子的,一生和父皇除上朝的時候,只見得十幾面,見面的時候又不得説話。因此,做皇子的和皇帝
情十分冷淡。
道光皇帝改了這些老規矩,常常把皇子召進宮去,帶在身邊一塊兒遊玩,後來皇帝因御花園太小,便索興帶了御林軍到木蘭打圍去。道光帝最愛的是四皇子奕濘、六皇子奕欣,此番出巡,便把這兩個皇子帶在身邊。
那穆彰阿見皇帝寵愛奕欣勝過奕詝,便暗暗地和奕詝結,常常送些禮物。又對奕欣説:“皇上是一位聰明英武的聖王,大阿哥須在父皇跟前格外獻些本領,使父皇看了歡喜。
那皇帝的位置便穩穩是你的了。”奕欣聽了穆彰阿的話,便整習練武藝,每到騎
的時候,總是他得的賞賜獨多。
道光帝心中漸漸偏愛奕欣,奕詝在一旁冷眼看着,知道父皇獨寵那六皇子,那六皇子得了父皇的寵愛,對着他又做出許多驕傲的樣子來,心中實在有些難受,便和他師傅杜受田來商量。
那杜受田是翰林出身,中很有計謀,當下便指教他如此這般的法子,奕詝記在肚子裏。隔了幾天,各人帶了兵馬,預備明天打圍去。第二天皇帝出門,身邊有七個皇子跟着,到了西山,大家動起手來。
獨有那四皇子奕詝勒住了馬,跟定了父皇不動,便是他手下的兵士們,也各按兵不動。道光帝看了,也十分詫異,便問:“我兒為什麼不打獵去?”那奕詝在馬上躬身回答道:“臣子心想,如今時當令,鳥獸正好孕育,臣子不忍多傷生命,以違天和。且也不忍以弓馬之長與諸弟競爭呢。”奕詝冠冕堂皇地説了這幾句話,倒不覺把個道光帝聽怔了。
半晌,嘆道:“吾兒真有人君之度!”説着,便傳令收場,那班王爺正殺得起勁,忽然聽説傳旨收場,大家都覺得奇怪,但是皇命不敢不遵,一場掃興,個個掩旗息鼓回來,這一晚,皇帝回到寢殿裏,想起間四皇子的一番説話,覺得仁慈寬大,便打定主意傳位給奕詝,把他的名字暗暗地寫下了。
道光帝雖罷了這圍獵的事體,但他因住在行宮裏十分自由,一時裏不想回京,他這時只把一個靜妃博爾濟錦氏帶在身旁,那靜妃生着嬌小身材,俊俏面龐,又是一副伶牙俐齒,終有説有笑。
她陪伴着皇帝,卻也不覺得寂寞,這一天,皇帝要一個人出去打獵,靜妃説也要去,那五皇子奕誴説也要去,那奕誴是靜妃親生的兒子,自幼長得十分頑皮,只因他弓馬嫺,每逢皇上出去圍獵,總是帶着他去的。今天他父子夫
三人,帶了一大隊神機兵去打圍獵,卻十分快樂。
那靜妃穿着一身獵裝,愈顯得婀娜之中帶着剛健。皇帝帶着他母子二人在林中亂闖,東奔西跑。
皇帝的馬快,早和那班兵士離得遠了,看看身後只留下幾個貼身太監和御前侍衞,忽然,一頭小獐兒在皇帝馬前跑過,皇帝箭
去,那獐兒帶着箭逃出林子去了。皇帝吩咐眾人站住。
他自己匹馬趕出林子去。四面一看,不見那獐兒,卻遠遠地看見一株大樹下一個男子在那裏上吊,看他拿帶子在樹枝兒套着一個圈子,把頸子湊上去吊住,兩腳騰空,臨風擺動着。
道光帝起了一片憐惜之心,便在箭壺裏出一支箭來,颼的一聲
去,不偏不倚地把帶子
斷了。
男子落下地來,十分詫異,急向四面看時,道光帝隱身在樹林裏,他見沒人,便拾起來又要上吊。道光帝拍馬趕去,把他帶子奪下來,這時道光帝穿的是獵裝,那男子説道:“俺活着挨漿受餓,不尋死卻怎麼?”説着大哭起來。
道光帝喝住他,制止他不要哭,繼續問他:“你怎麼到這地方來的?”那男子抹淚説道:“俺原是四川人,得了一個小小的功名,進京來考銓選,考了第二名。
心想不久便有差使了,便把家眷接到京裏來住着守着。誰知一守三年,那考第三名直至第十名的都得了差使出去了,獨我永得不到差使。住在京裏吃盡當光,老婆替人家縫衣裳,女兒替人家鄉花,賺得幾個工錢過子。
看看實在撐下不去了,便想到部裏去問一個信,卻被那班差役們攔住了,不得進去。是我氣憤極了,打聽得皇上在熱河出巡,便瞞着家裏人悄悄地來這地方尋死。
我也不想別的,只望萬歲爺知道了,可憐我這客地孤魂,便大發慈悲,打發幾個盤纏,使我女搬着我的棺材回四川去。這個恩德,便是我做了鬼也不忘記的。”説着,又撐不住大哭起來。
道光帝生長在帝王家,卻想不到世間有如此苦惱的人,便怔怔地看着他哭,那人哭過了,又從身邊掏出一本奏摺來給道光帝。道光帝也不看,便從身邊掏出一個白玉鼻煙壺來,
給這男子,叮囑他道:“你拿這個到吏部大堂去,不怕沒有差使給你。你快離了這地方,這裏是皇家
地,吃御林軍捉住了要砍腦袋的呢。”道光帝説着,拍馬轉身去了,那男子拿了一個鼻煙壺,心中將信將疑,又看看這煙壺玉
光潤,知道是珍貴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