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凡是有煙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瑾貴妃卻一味的温柔忠厚,光緒皇帝也十分寵愛她,這時候正在夏之
,光緒皇帝終
坐在宮裏悶得慌,便傳旨下去,明
駕幸西苑。
這西苑又名西海子,周圍數里萬圓。水面上架一座石橋,有五六百步長,雕欄曲檻都是白石築成。橋的東西面矗着兩座華表,東面的稱做玉蛛,西面的稱做金鰲。
水中突出一塊陸地,名叫瓊華島,島上一般的也建造着樓閣亭台,另有一座石橋,接通瓊華島。橋的南北兩面也豎着兩座華表,上面刻着“積翠”、“堆雲”兩方匾額。
瀛台在瓊島的南面,五龍亭又在北面蕉園。和紫光閣又隔水對峙,層甍接天,飛檐拂雲。夾岸榆柳古槐都是幾百年前的遺物。
池中萍荇菱蒲青翠奪目,翠鳥文鴛游泳於綠漪碧波之間,悠然自得。水上藕花攢聚,望去好似一片錦繡,後人有兩律西苑詩道:紅嶼青林閣道重,凌晨霄氣散千峯。
牙檣錦幕懸翔鳳,水殿金鋪隱濯龍。仗外輕陰當檻靜,筵前積翠入杯濃。此身疑是來天上,瑤島風光彷彿逢。高張廣樂播南薰,寶幄樓船劍佩兮。
玉潤鳴泉雲際落,璚蕭奏曲水中聞。槐煙密幕依巖障,藻影連牽寫波紋。共喜昇平邀帝澤,豈同漢武宴橫汾。
這,光緒帝駕幸西苑,殿上安排酒席,瑾珍兩妃輪
把盞,開懷暢飲。這光緒帝自從幼年抱進宮庭,二十年來,起居遊息總是跟隨着太后,處處受着束縛,難得今天自由自在地遊玩着。
便是那班宮女太監們,見皇上在殿上飲酒,也便各自散去玩耍,或在假山邊、曲水泮、畫欄前、花徑裏,三個一堆,五個一簇,也有看花的。也有釣魚的。也有坐在湖石上説笑的。也有倚在欄杆邊唱曲子的。宛如千花競秀,萬卉爭妍。
光緒吃了幾杯酒,帶着兩位妃子走下殿來。後面跟着一隊宮女太監們,慢慢地踱過幾重庭院。狂花撲面,香草勾衣。見一帶疏籬花障,順着花障委委曲曲走去,便到了紫光閣。
一眼見那邊粉牆兒東首杏花樹下面,有十數個宮人在花陰下面鋪着錦禱,盤膝兒團團坐着,一面吃着酒兒,一面唱着曲兒,十分高興。皇上後面的太監正要上前喝住,光緒帝急搖着手,叫不要聲張,自己卻帶着兩個妃子,繞過杏花樹後面去偷聽着。
只見一個嬌小身裁的宮女拍着手掌兒嬌聲唱道:哪裏有什麼風初試薄羅裳!棉襖棉裙棉褲子,膀脹。哪裏有什麼夜深私語口脂香!
生葱生蒜生韭菜,臘髒。哪裏有什麼蘭陵美酒鬱金香!舉杯便吃燒刀子,難當!哪裏有什麼雲髻巧梳宮樣裝!頭上松髻高二尺,蠻娘。哪裏有鴛鴦夜宿銷金帳!
行雲行雨在何方?土炕。光緒帝聽了,也不呵呵大笑,那班宮女們聽得樹陰裏發出笑聲來,大家都不覺嚇了一跳,忙看時,只見皇上左手拉住珍妃的手,右手拉住瑾妃的手,笑容可掬地從花叢裏踱了出來。
宮女們忙上去跪接,光緒帝傳諭,叫她們不必拘束,揀那好的曲兒再唱幾支聽聽。太監們聽皇上説要聽曲子了,便去端一張逍遙椅來,安放在草地上,請萬歲坐下。珍妃傳諭宮女們索拿了三絃鼓板來唱,那宮女聽了,口稱領旨,她們原預備下樂器的,便有小太監捧上來,正預備彈唱。
忽見那總管太監李蓮英急匆匆地走來,見了光緒帝,忙跪下奏道:“萬歲爺快回宮去,老佛爺看了重要的奏本。正找萬歲爺回宮去商量去呢。”光緒帝原是畏懼太后的,一聽説太后傳喚他,如何敢怠慢,急急擺駕回宮,見了西太后,太后正和一班王大臣在勤政殿看黃紙匣裏的奏章。見光緒帝進去了,便把奏章遞給皇帝看。
光緒帝看時,見是軍機大臣榮祿的奏本,上面説的是請皇太后移蹕頤和園,舉行慶祝萬壽的典禮。
光緒帝每次陪着皇太后閲看奏章,看完了依舊把奏章放入黃紙匣裏,不説一句話。惇親王在一旁卻耐不住了,便奏請皇上皇太后準榮祿的奏,在十月裏舉行萬壽大典。西太后聽了,連連搖着頭説道:“不興,不興!
俺們堂堂大清國,吃小小本打了敗仗,賠款割地,我的臉也丟盡了,還有什麼心思逛花園去呢。”西太后氣憤憤地説着。
那兩道眼光,卻註定在光緒帝臉上。光緒帝明知道太后在那裏譏諷他,便也低着脖了,不敢作聲兒。嚇得惇親王忙爬在地下磕頭,後來眾大臣會議,擬了一道停止慶賀的諭旨,呈給兩宮看過了,發下去。
那道上諭説道:本年十月,予六旬慶辰,率土臚歡,同深懷祝,屆時皇率中外臣工,詣萬壽山行慶賀禮,向大內至頤和園,沿途蹕路所經,臣民報效點綴景物,建設經壇。
予因康熙幹隆年間,歷屆盛典崇隆,垂為成憲。又值民康物,海宇人安,不能過為矯情。特允皇帝之請,在頤和園受賀。
詎意自六月後,倭人肇釁,侵予藩封。尋復毀我舟船,不得已,興師致討。刻下干戈未戢,徵調頻仍。兩國生靈,場罹鋒鏑。每一念及,悼憫何窮!
前因念士卒臨陣之苦,特頒發內帑三百萬金,俾資飽騰。茲者,慶辰將屆,予何心肆耳目之觀,受台之祝耶。所有慶辰典禮,着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
欽此!朕仰承懿旨,孺懷實有未安。再三籲請,未蒙慈允,敬維盛德所關,不敢不仰遵慈意,物諭爾中外臣工,一體知之。欽此!
光緒帝見西太后臉上不快活,想來因停止慶典,不能到頤和園去遊玩,所以心中鬱鬱不樂。便拿好話勸説,又説:“現在俺們已和本講了和,時局早已太平了。雖説下了上諭停正慶典。
但俺也得替老佛爺做做壽,到那天依舊請老佛爺進頤和園遊玩去。”惇王也在一邊附和着説道:“難得主子一片孝心。
到老佛爺萬壽的一天,奴才們都要到園子裏去給老佛爺磕頭,那天老佛爺也得開開恩,賞奴才們逛一天園子。”西太后原是滿腔怒意的,經惇親王求着,才漸漸地和緩下來,便微微地點着頭。
接着小太監上來,請老佛爺進福壽膏,許多宮女把太后簇擁着進去。什麼叫做福壽膏呢?便是那鴉片煙。這鴉片煙自從道光末年開了五口,和外國通商以後,英國人盡把鴉片煙運到中國來銷售。
那時百姓們都吃了鴉片煙,內中有一個廣東人,名叫陸作圖的,他家裏煮成的煙十分香美,別人都不得他的法子,任你如何考究煮法,總不及陸家的芬芳有味。
第一那陸家有一口井,井水十分清潔,拿這井水盛在碗裏,望去一片綠,和翡翠一般,拿這個井水煮煙,才能有那樣的香味,倘換一種水,那香味便大減了。
第二那陸作圖的煮煙另有一種秘法,他這法子,連自己的兒女也不傳授的,只傳給他子郭氏。當時廣東地方的富家大產都託那郭氏煎煙,每煎一次,要二兩銀子的工錢,郭氏也很賺了許多銀錢。
便是那兩廣總督吃的煙,也是郭氏煎煮的。總督吃得好,便煎了一缸煙送進京去孝敬太后,太后吃了也十分讚美,賞它名稱叫福壽膏。從此,凡是做兩廣總督的都成了一個例規:每月總要煎一缸煙,送進京去孝敬皇太后。
太后傳諭,每月賞郭氏工食銀二百兩。因此那郭氏的名氣通國皆知,各省的文武大員,凡是有煙癮的,都託郭氏煎煙。
講到皇太后的吃煙,宮裏用的煙槍都是出在廣州的,竹做成的,和小孩兒的臂兒一般,上面接一支小管做嘴,煙槍有架子的。吃煙的時候,拿槍擱在架子上,這架子高低遠近都可以隨意伸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