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連連喝着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胤礽是一個書呆子,終埋頭在書堆裏,朝廷的事體聽那班大臣親王貝勒們料理。唯有四皇子胤禛,見父皇不在京裏,越是無法無天,這一
,太子偶然到南苑去打獵。
忽見遠遠的一隊騎馬的侍衞從南面跑來,簇擁着一輛車兒,車子前面儀仗很多,還有許多喇嘛拿着法器在前面領路。太子錯認是皇帝回來了,忙搶上去接時,原來車裏坐的是四皇子胤禛。
胤礽是心下大不舒服,只因礙於弟兄情面,便避在一旁讓他車馬過去。待到皇帝回來,太子見了父皇,第一件事便秦稱四皇子冒用皇帝的儀仗,實是不法。
康熙聽了十分生氣,派人把他的儀仗沒收,又把胤禛喚進宮來,當面訓斥了一場。因此胤禛心中越發憤恨,他回家去收拾行李,帶了幾個拳師,步行走出京城,向西南走去。
他和手下人説定,沿路只許步行,不許坐車騎馬,一來藉此熬煉筋骨,二來沿路也可以找尋英雄好漢。話説胤禛走到嵩山腳下,住在客店裏。
天已晚,手下一班待衞拳師,都趁着月
在廊下坐着説閒話。胤禛一個人悶得慌?便悄悄地溜也客店去。店東面有一座松林,月光照着,分外陰沉。胤禛負着手踱到林子裏面去,耳中只聽得呼呼的響。再繞過去看時。
只見林子東面一方空地上有一個和尚,手裏拿着禪杖,對着月光上下舞動着。胤禛看得手癢,便拔出刀,三腳兩步搶進圈子去,和他對舞起來。
那和尚看有人和他對舞,手中的禪杖便舞得和靈蛇一般,胤禛打了半天,休想近得他身,看了自己的刀法慢慢地慌亂起來,那禪杖
着自己,一步緊一步。胤禛心知這和尚不是等閒之輩,正想着,只見那
禪杖好似泰山壓項一般直劈下來。胤禛忙跪在地下,嘴裏喊着:“師父求饒!”那和尚收住禪杖,哈哈大笑,轉身去松樹腳下拿了被包,拔步便走。胤禛看了,如何肯放,忙追上前去,攀住他胳膊,求他帶回廟去,願拜他為師父,求他傳授本領。
那和尚聽了,向胤禛臉上看了一看,便點頭答應。胤禛轉身回進客店去,如此如此對眾人説了,吩咐他們回京城去候着,自己卻出來跟着那和尚走去,在路上曉行宿,爬山過嶺,走了許多路程。
胤禛生平從來沒有吃過這種苦楚,為要學本領起見,只得忍受着。走了多,忽然
面一座高山。
他兩人爬上山去,走到山項上,把個胤禛累得汗下如雨,看那和尚,卻大腳闊步地走着。走到一座山崗上,便見一座大廟,廟門上豎着一方匾額,上面寫着“少林寺”三個大字,胤禛這才明白過來。
從此他在少林寺裏跟着師父師弟們天天練習本領。同伴們也十分和氣,大家問他什麼地方人,他推説是保定府人,從來不把皇宮裏的話出半個字來。只因他食量甚大,大家取笑説,他和當年師父一般。
原來他師父名叫正覺,初來少林寺的時候,原是一個燒火和尚,食量極大,每跟着眾和尚受齋,總嫌吃不飽,多吃又不好意思。
他便把廚房裏每剩下的殘羹冷飯悄悄地偷來,去藏在後院廊下的一架古鐘下面,覷空便去吃着,那架古鐘和人一般高,擱在廊下多年,足有一千斤重,也沒有人能動得它。
正覺和尚有天生的奇力,提着鍾放上放下,好似小缸兒一般,後來那管香積廚的和尚見天天缺少飯食,便留心察看,知道是正覺和尚偷的,悄悄地跟着他到後園去看時,只見他正提着那口大鐘把飯食藏到裏面去。
這個消息頓時傳遍寺裏,人人詫異。主持僧把他喚去,勸他不可偷糧食,許他每餐飯儘量吃飽。又問他既然有這樣的神力,為什麼不去投軍效力。
正覺便答到:“我打聽到峨嵋山上有一位太師父通拳術,他的百八神拳天下無敵,他專一傳授佛門子弟。
但是沒有佛門名剎主持的推薦,他是不肯收留的。如今只求師父給我一封薦信,到峨嵋山去,學成本領回來,當不忘師父的大德。”那主持僧聽了他的話,便給了他一封薦信。
正覺和尚到峨嵋山去了八年回山來,那主持僧已死了,大家便奉正覺和尚做主持僧。這正覺和尚拳法高明,天下聞名,常常有江湖上的好漢到山上來領教。不論在家人、出家人,到寺裏來學本領的有一千多人。
正覺和尚便細心一一傳授。胤禛也跟着大家用心習練。看看過了一年多,那百八神拳俱已領會,胤禛便和師父説明要下山回家去,他師父點點頭,便喚一百零八個和尚來圍定他,和他比拳。胤禛一點也不害怕,一個一個比過去,那和尚越來越兇,胤禛竭力支架着,把這一百零八個和尚都已打退。
但是這少林寺裏,進出都有送的禮節,凡來寺學藝的,當門擺一石鍾,能夠把石鍾提開走進門去的,便收留他。倘然提不起石鐘的,便不肯收留他。
藝成出寺去的,必須經過三重門,第一重門,有八個和尚,手裏拿着刀候着,殺出了這一重門,便到第二重門。
門外也有八個和尚,手裏拿着子候着,打出了這重門,便到第三重門。門外也有八人和尚空着手候着,這八個和尚,個個本領高強,拳法
,最不容易對付,那出去的人須從門檻下面爬出去。胤禛既要下山去,不得不依寺裏的規矩。
他便從第一重門爬出去,逃了眾人的刀下,趕到第二重門來,正要向門檻下爬時,忽然山門外來了許多侍衞和內監們,是去年胤禛臨分別時候約定他們來
接的。
到這時候,合寺僧人才知道胤禛是皇子,那主持僧方喝退眾人,親自送他出山門。照胤禛的意思,仍舊要照寺的規矩,一重一重門打出去,那正覺和尚不許,説:“堂堂一位皇子,不能太褻瀆了!”臨分別的時候,正覺和尚給他一鐵禪杖,説是留作他
的紀念。又説:“皇子的本領,可以橫行於下,但是若遇到女子,須得格外小心。”胤禛一一領命,告別下山回去。走到山西地界,住在一家悦來客店裏,忽然聽得外面一片吵嚷的聲音,胤禛打發人出去問時,原來有一個大漢在外面打人。
那人快要被打死了,許多人在一旁勸着,那人大聲説道:“俺是當今殿下的教師,鬧出人命來,自當有俺殿下擔當。”這句話惱了這位胤禛,便提着鐵杖走出來看時,見一個人直地躺在地下,打得頭破血
,早已死去。當地站着一個大漢,一手叉着
,一手指着那死人,還在惡狠狠地叫罵。四下裏圍着許多人看熱鬧。
胤禛推開眾人,上去向那大漢問話,誰知那大漢昂着頭説道:“老爺愛打死誰,便打死誰,誰敢來問俺?你敢是長着三頭六臂嗎?”胤禛聽了,不覺無名火冒起了三丈,舉起手中鐵杖,向那大漢腦殼打去。一聲響亮。
那大漢腦殼子破了,倒在地上,一樣的也死去了。慌得那店裏的掌櫃和地保拉住了胤禛不肯放。
胤禛便打發他手下一個待衞,跟着那地保到縣衙門裏去了案。回到北京城裏,便有許多劍客和喇嘛僧在府中替他接風。席間説起在山西路上打死太子的教師,內中有一位喇嘛僧聽了,便説道:“這卻不得了了!
這位教師是太子的心腹,如今聽説他家裏有事,才請假回山西去。現在吃主子打死了,那太子如何肯幹休?”胤禛聽了,卻毫不在意,連連喝着酒,不覺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