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釣黃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到了九月,雖然天氣依然炎熱,可氣温已經比七八月份舒服多了,一早一晚還要穿個薄外套,晚夏開始向初秋過渡了。
“剛娃,一會兒去你姥姥門前堰塘裏掐點荷葉回來。”吃完早飯,孫媽對兒子代道。
孫剛的姥姥家門前有個小堰塘,裏面是他大舅種的蓮藕,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就是蓮藕大豐收,每家都會分不少。
孫剛記得小時候節待客桌上,會有一道清炒蓮藕,是除了
食外的一道好菜。那時候冬天沒什麼青菜,只有蘿蔔白菜。蓮藕外面糊着泥巴,容易保存,放個十天半個月也不會壞。
荷葉是用來蒸饅頭的,把荷葉掐下來,放在屋裏陰乾。等用的時候用水泡開,把中間一點剪掉,鋪在饃箅子上,可以防止饅頭粘上箅子,蒸出來的饅頭還帶着一股荷葉的清香。
堰塘裏的荷花早已凋謝了,剩下一個個碩大的蓮蓬,其中不少已經開始乾枯發黑了。還有一部分只剩下光禿禿的蓮莖聳立在水裏,那是被人掐去了蓮蓬剩下的。
很快,孫剛就從外婆家準備一竹竿,上面綁上一個鐮刀。這是用來打荷葉的。
如果下水去摘,避免不了會踩到淤泥裏的蓮藕,造成蓮藕壞死,所以就在岸上拿着綁着鐮刀的竹竿去割。
採摘蓮蓬只能算是順帶工作,別看這些荷葉的莖好像很脆弱的樣子,可是真割起來還真費不少勁兒。
別看堰塘不大,由於荷葉生長茂盛,是很多水鳥最佳的藏匿地。不少小型水鳥直接把窩壘在荷葉上。
隨着竹竿的深入,不時的有水鳥被不斷的驚起,水面上不時傳來各種怪異的聲音,動不動就“撲通”一聲,這是水鳥太急衝進水裏發出的聲音。
費了不少勁割了幾十張荷葉,順帶還有十幾個大蓮蓬。
“小剛叔叔,我也想吃蓮蓬,”説話的是外婆的鄰居汪老大的兒子,這小子今年7歲,看着孫剛拿着子在打蓮蓬,就亦步亦趨的跟上來了。
孫剛就遞了兩個給他,這孩子抱着蓮蓬就往家裏跑,深怕別人搶他的。
“剛哥,我也要。”
“叔,我也要,我也要。”
…
站在堰塘邊的其他幾個小娃子看到汪遠蓮蓬搞到手了,也慌忙圍了上來,有叫哥哥的,有叫叔叔的,都是村裏的小孩子。
給他們一人分兩個,孫剛自己反而沒了。於是只好又下手了幾個。
辭別幾個小娃子,孫剛抱着荷葉回家了。
“爸,你在幹啥呢?”孫剛抱着荷葉進門,看見爸爸在院子裏磨刀石邊正忙碌着。
“在做黃鱔鈎…”孫爸頭也不抬的繼續忙碌着。
原來如此,黃鱔鈎要用雨傘傘骨或者自行車車條,把一端磨尖,用老虎鉗完成鈎子。另一端彎成一個圓圈,能入一個手指頭就行,在圈子上纏滿棉線,用來防滑。
孫剛小時候黃鱔很多,和爸爸經常出去釣黃鱔,每次都能有大收穫。這幾年隨着種田地施肥,噴灑農藥越來越多,野生的黃鱔就越來越少了。
“爸,順便給我做一個,我也去釣。”孫剛被爸爸勾起了童年的回憶。
“少不了你的,給你準備了。”孫爸衝着兒子揮了揮手裏的鋼條。
4月--10月為釣黃鱔的好季節,盛夏則是黃金季節。雷雨之前更好。一天當中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後更為好釣。
黃鱔在其一生的發育過程中還要經過一種有趣的逆轉現象,小黃鱔都是雌
,長到30多釐米時開始轉為雄
,50多釐米以上的均為雄
。黃鱔最大可長到3-4斤重。
黃鱔不喜到處遊動,一般經常呆在陰涼濕的
裏休息,在夜間才出來活動覓食。有時白天也出來,但較少。也有時在水面上看到它伸出頭來呼
,很快又潛入水下。鱔魚
一般處於江湖溝塘池渠岸邊水下,石砌的護坡縫隙中也是鱔魚的棲身之處。
下午四點多,太陽不在是那麼灼熱。孫剛帶着爸爸開車來到水庫壩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