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陳循(蕭鎡)王文江淵許彬陳文萬安(彭華)劉珝(子鈗)劉吉尹直陳循,字德遵,泰和人。永樂十三年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習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閣書詣行在,遂留侍焉。
洪熙元年,進侍講。宣德初,受命直南宮,承顧問。賜第玉河橋西,巡幸未嘗不從。進侍講學士。正統元年兼經筵官。久之,進翰林院學士。九年入文淵閣,典機務。
初,廷議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楊主之。至是榮、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馬愉在內閣,禮部援故事請。帝以楊溥老,宜優閒,令循等預議。明年進户部右侍郎,兼學士。土木之變,人心洶懼。循居中,所言多采納。進户部尚書,兼職如故。也先犯京師,請敕各邊騎入衞,馳檄回番以疑敵。帝皆從其計。
景泰二年,以葬與鄉人爭墓地,為前後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輒訐奏。給事中林聰等極論循罪。帝是聰言,而置循不問。循本以才望顯,及是素譽隳焉。
二年十二月進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帝易太子,內畏諸閣臣,先期賜循及高谷白金百兩,江淵、王一寧、蕭鎡半之。比下詔議,循等遂不敢諍,加兼太子太傅。尋以太子令旨賜百官銀
。逾月,帝復賜循等六人黃金五十兩,進華蓋殿大學士,兼文淵閣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倫應順天鄉試被黜,相與構考官劉儼、黃諫,為給事中張寧等所劾。帝亦不罪。
英宗復位,于謙、王文死,杖循百,戍鐵嶺衞。
循在宣德時,御史張楷獻詩忤旨。循曰“彼亦忠愛也”遂得釋。御史陳祚上疏,觸帝怒,循婉為解,得不死。景帝朝,嘗集古帝王行事,名《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麥苗死,請發帑市麥種給貧民。因事進言,多足採者。然久居政地,刻躁為士論所薄。其嚴譴則石亨輩為之,非帝意也。
亨等既敗,循自貶所上書自訟,言:“天位,陛下所固有。當天與人歸之時,羣臣備法駕大樂,恭詣南內,奏請臨朝。非特宮不驚,抑亦可示天下萬世。而亨等儌倖一時,計不出此,卒皆自取禍敗。臣服事累葉,曾著微勞,實為所擠,惟陛下憐察。”詔釋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謙事雪,循子引例請恤,乃復官賜祭。
同邑蕭鎡。字孟勤。宣德二年進士,需次於家。八年,帝命楊溥合選三科進士,拔二十八人為庶吉士,鎡為首。英宗即位,授編修。正統三年進侍讀。久之,代李時勉為國子監祭酒。景泰元年以老疾辭。既得允,監丞鮑相率六館生連章乞留。帝可其奏。明年以本官兼翰林學士,與侍郎王一寧併入直文淵閣。又明年進户部右侍郎,兼官如故。易儲議起,鎡曰:“無易樹子,霸者所,矧天朝乎。”不聽。加太子少師。《寰宇通志》成,進户部尚書。帝不豫,諸臣議復憲宗東宮。李賢私問鎡,鎡曰:“既退,不可再也。”英宗復位,遂削籍。天順八年卒。成化中,復官賜祭。鎡學問該博,文章爾雅。然
猜忌,遇事多退避雲。
王文,字千之,初名強,束鹿人。永樂十九年進士。授監察御史。持廉奉法,為都御史顧佐所稱。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賊張普祥獄。還奏稱旨,賜今名。
英宗即位,遷陝西按察使。遭父憂,命奔喪,起視事。正統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五年召為大理寺卿。明年與刑部侍郎何文淵錄在京刑獄,尋遷右都御史。九年出視延綏、寧夏邊務。劾治定邊營失律都督僉事王禎、都督同知黃真等罪,邊徼為肅。明年代陳鎰鎮守陝西,平涼、臨洮、鞏昌飢,奏免其租。尋進左都御史。在陝五年,鎮靜不擾。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嚴冷,與陳鎰同官,一揖外未嘗接談。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無敢幹以私者,然中實柔媚。初,按大理少卿薛瑄獄,希王振指,坐瑄死。至是治中官金英縱家奴不法事,但抵奴罪。給事中林聰等劾文、鎰畏勢長
,下詔獄。二人俱伏,乃宥之。二年六月,學士江淵上言法司斷獄多枉。文及刑部尚書俞士悦求罷。且言淵嘗私以事,不聽,故見誣。帝兩置之。
三年,加太子太保。時陳鎰鎮陝西,將還,文當代。諸御史
章留之,乃改命侍郎耿九疇。南京地震,江、淮北大水,命巡視。偕南九卿議上軍民便宜九事。又言徐、淮間飢甚,而南京儲蓄有餘,請盡發徐、淮倉粟振貸,而以應輸南京者輸徐、淮,補其缺。皆報可。
是時,陳循最任,好剛自用。高谷與循不相能,以文強悍,思引與共政以敵之,乃疏請增閣員。循舉其鄉人蕭維禎,谷遂舉文。而文得中官王誠助,於是詔用文。尋自江、淮還朝,改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直文淵閣。二品大臣入閣自文始。尋遭母喪,奪哀如前。文雖為谷所引,而谷遲重,循明決,文反與循合而不附谷。其後以子倫故,
傾考官,又用谷言而罷。由是兩人卒不相得。
五年三月,江、淮大水,覆命巡視。先是蘇、松、常、鎮四府糧四石折白銀一兩,民以為便。後户部復徵米,令輸徐、淮,凡一百十餘萬石。率三石而致一石,有破家者。文用便宜停之。又發廩振饑民三百六十餘萬。時年飢多盜,文捕長洲盜許道師等二百人。張其功,坐以謀逆。大理卿薛瑄辨其誣。給事中王鎮乞會廷臣勘實,得為盜者十六人置之法,而餘得釋。還進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再進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
初,英宗之還也,廷臣議奉禮。文時為都御史,厲聲曰:“公等謂上皇果還耶?也先不索土地、金
而遽送駕來耶?”眾素畏文,皆愕然不決而罷。及易儲議起,文率先承命。景帝不豫,羣臣
乞還沂王東宮。文曰:“安知上意誰屬?”乃疏請早選元良。以是中外喧傳文與中官王誠等謀召取襄世子。
英宗復位,即與于謙執於班內。言官劾文與謙等謀立外藩,命鞫於廷。文力辯曰:“召親王須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馬牌,內府兵部可驗也。”辭氣
壯。逮車駕主事沈敬按問,無跡。廷臣遂坐謙、文召敬謀未定,與謙同斬於市,諸子悉戍邊。敬亦坐知謀反故縱,減死,戍鐵嶺。文之死,人皆知其誣。以素刻忮,且
駕、復儲之議不愜輿論,故冤死而民不思。成化初,赦其子還,尋復官,贈太保,諡毅愍。
倫,改名宗彝。成化初進士。歷户部郎中,出理遼東餉。中官汪直東征,言宗彝督餉勞,擢太僕少卿。弘治中,累官南京禮部尚書。卒,諡安簡。
江淵,字世用,江津人。宣德五年庶吉士,授編修。正統十二年詔與杜寧、裴綸、劉儼、商輅、陳文、楊鼎、呂原、劉俊、王玉共十人,肄業東閣,曹鼐等為之師。
郕王監國,徐有貞倡議南遷,太監金英叱出之,踉蹌過左掖門。淵適入,問之。有貞曰:“以吾議南遷不合也。”於是淵入,極陳固守之策。遂見知於王,由侍講超擢刑部右侍郎。也先薄京師,命淵參都督孫鏜軍事。
景泰元年出視紫荊、倒馬、白羊諸關隘,與都指揮同知翁信督修雁門關。其秋遂以本官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尋改户部侍郎,兼職如故。明年六月以天變條上三事:一,厚結朵顏、赤斤諸衞,為東西藩籬;一,免京軍餘丁,以資生業;一,訐告王振餘黨,以免枉濫。詔悉從之。又明年二月改吏部,仍兼學士。是
,京師久雨雪。淵上言:“漢劉向曰,凡雨陰也,雪又雨之陰也。仲
少陽用事,而寒氣脅之,佔法謂人君刑法暴濫之象。陛下恩威溥洽,未嘗不赦過宥罪,竊恐有司奉行無狀,冤抑或有未伸。且曏者下明詔,免景泰二年田租之三。今復移檄追徵,則是朝廷自失大信於民。怨氣鬱結,良由此也。”帝乃令法司申冤濫,詰户部違詔,下尚書金濂於獄,卒免税加詔。東宮既易,加太子少師。四川巡撫僉都御史李匡不職,以淵言罷之。母憂起復。初侍講學士倪謙遭喪,淵薦謙為講官,謙遂奪哀。至是御史周文言淵引謙,正自為今
地。帝以事既處分,不問,而令自今羣臣遭喪無濫保。
五年,山東、河南、江北飢,命同平江侯陳預往撫。淵前後條上軍民便宜十數事。並請築淮安月城以護常盈倉,廣徐州東城以護廣運倉。悉議行。時江北洊飢,淮安糧運在塗者,淵悉追還備振,漕卒乘機侵耗。事聞,遣御史按實。淵被劾。當削籍。廷臣以淵守便宜,不當罪。帝宥之。
閣臣既不相協,而陳循、王文尤刻私。淵好議論,每為同官所抑,意忽忽不樂。會兵部尚書于謙以病在告,詔推一人協理部事。淵心得之。循等佯推淵,而密令商輅草奏,示以“石兵江工”四字,淵在旁不知也。比詔下,調工部尚書石璞於兵部,而以淵代璞。淵大失望。英宗復位,與陳循等俱謫戍遼東,未幾卒。
初,黃矰之奏易儲也,或疑淵主之。丘浚曰:“此易辨也,廣西紙與京師紙異。”索奏視之,果廣西紙,其誣乃白。成化初,復官。
許彬,字道中,寧陽人。永樂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正統末,累遷太常少卿,兼翰林待詔,提督四夷館。上皇將還,遣彬至宣府奉。上皇命書罪己詔及諭羣臣敕,遣祭土木陣亡官軍。以此受知上皇。還擢本寺卿。石亨等謀覆上皇,以其謀告彬,彬進徐有貞,語具有貞傳。英宗復位,進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直文淵閣。未幾,為石亨所忌,出為南京禮部右侍郎,甫行,貶陝西參政。至則乞休去。憲宗立,命以侍郎致仕,尋卒。
彬坦率,好
遊,不能擇人,一時浮蕩士多出其門。晚參大政,方
杜門謝客,而客惡其變態,競相騰謗,竟不安其位。
陳文,字安簡,廬陵人。鄉試第一,正統元年進士及第,授編修。十二年命進學東閣。秩滿,遷侍講。
景泰二年,閣臣高谷薦文才,遂擢雲南右布政使,貴州比歲用兵,資餉雲南,民困轉輸。文令商賈代輸,而民倍償其費,皆稱便。税課額鈔七十餘萬,吏俸所取給,典者侵蝕,吏或累歲不得俸。文悉按治,課羨溢。雲南產銀,民間用銀貿易,視內地三倍。隸在官者免役,納銀亦三之,納者不為病。文曰:“雖如是,得無傷廉乎?”損之,復令減隸額三之一。名譽
起,遷廣東左布政使,母憂未赴。
英宗即復位,一謂左右曰:“向侍朕編修,皙而長者安在?”左右以文對,即召為詹事。乞終制。不允。入侍東宮講讀。學士呂原卒,帝問李賢誰可代者,曰:“柯潛可。”出告王翱,翱曰:“陳文以次當及,奈何抑之?”明
,賢入見,如翱言。
七年二月進禮部右侍郎兼學士,入內閣。文既入,數撓賢以自異,曰:“吾非若所薦也。”侍讀學士錢溥與文比舍居,甚歡。溥嘗授內侍書。其徒多貴幸,來謁,必邀文共飲。英宗大漸,東宮內侍王綸私詣溥計事,不召文。文密覘之。綸言:“帝不豫,東宮納妃,如何?”溥謂:“當奉遺詔行事。”已而英宗崩,賢當草詔。文起奪其筆曰:“無庸,已有草者。”因言綸、溥定計,
逐賢以溥代之,而以兵部侍郎韓雍代尚書馬昂。賢怒,發其事。是時憲宗初立,綸自謂當得司禮,氣張甚。英宗大殮,綸衰服襲貂,帝見而惡之。太監牛玉恐其軋己,因數綸罪,逐之去。溥謫知順德縣,雍浙江參政。詞所連,順天府尹王福,通政參議趙昂,南寧伯
榮,都督馬良、馮宗、劉聚,錦衣都指揮僉事門達等皆坐謫。雍亦文素所不悦者也。改吏部左侍郎,同知經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