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37遵遺詔盡罷敝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關於“蓋衍補過”的辦法,遺詔中有明確的指示,分條註釋如下:一、“內閣輔臣,亟為簡任。”按:自永樂年起,大學士大致為四人,資望最深的為“首輔”自萬曆四十三年起,只有方從哲、吳道南兩人,吳道南丁憂,只剩下方從哲。神宗不補輔臣,沒有別的原因,只是一個“懶”字。

二、“卿貳大僚,盡行推補。兩諮考選,並散館科道官,俱令授職。”按:卿者部院大臣,貳者副手,侍郎等官俱皆為“堂官”科為六科給事中,道者各道御史。六科給事中及各道御史都為言官,在清朝的區分較微;而在明朝,兩者的職權區分得很清楚:各道御史巡按地方,兼有行政官的質,而各科給事中掌封駁,純為糾正政令的言官。就此一方面而言,自軍機處成為制度後,清朝的給事中權力遠不如明朝的給事中。

“萬曆末年,怠荒甚,官缺多不補。舊制,給事中五十餘員,御史百餘員。至是六科(吏、户、禮、兵、刑、工)只四人,而五科印無所屬(每科的首席稱為‘掌印’,印無所屬,是説沒有‘掌印給事中’以為主持),十三道只五人(御史以十三行省區分,稱為十三道,計為浙江、江西、河南、山東、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陝西、湖廣、山西、雲南等十三省,河北為北直隸,江南為南直隸,不專設而由各道分管,都察院衙門歸河南道御史監察,在十三道中格外突出),六部堂官僅四五人,都御史數年空署。”此見《廿二史札記》所述,可以想見當時政務的廢弛。

三、“建言廢棄及礦税詿誤諸臣,酌量起用。”按:自礦税興,凡有所奏諫或被認為辦理不力的地方官,大多獲罪,廢為庶民。歷任輔臣,多有請起復的奏諫,十九置之不理,此亦為言官所以缺額的主因之一。

四、“一切榷税並新增織造、燒造,悉停止。”(按:“織造”的名目為清朝所沿用“燒造”原駐江西景德鎮等處,在明朝即廢止。)此外還有“各衙門見監人犯,俱送司條審,應釋者釋放。東師缺餉,多發內帑,以助軍需。陣亡將士,速加恤錄”真是“盡罷敝政”光宗皆遵遺詔辦理,為先人補過,如此之勇,得力於一個人。

這個人名汪文言,是皖南人“有智術、負俠氣”王安延為上客。光宗即位,在內唯有王安可為倚恃,於是汪文言向王安建議如此,而王安照樣建議於光宗,於是有發帑金犒邊、盡罷天下礦税、起建言得罪諸臣、下前後考選之命等等中外之望的善政。光宗如能久居大位,明朝還有可救,不想在位只得四十天。此是別一案,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