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推行科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午飯過後,文武百官再次進入府衙,之前留在府衙的幾十位官員將領,已經知道了下午的主題,而後來進來的卻一頭霧水。
尤其是典韋這廝,看起來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戲志才和徐庶也是滿臉紅光。
王浩:“韓墨,你將新律法和眾人説一説吧!”韓墨:“在下初到主公麾下不久,寸功未立主公卻讓我參與立法…”典韋:“韓典曹不用再囉嗦了,主公讓你説你就説唄!”王浩:“典韋不得放肆,如果你不想參與議事就滾出去…”胡車兒:“呵呵…”胡車兒站在王浩身後,對典韋咧牙嘲諷,典韋知道王浩沒有別的意思,不過給胡車兒這廝嘲諷,典韋還是滿臉不,一直以來他都能力壓胡車兒一頭,最近好像越混越回去了!
韓墨:“呵呵,典將軍説的對,是我矯情了。
下面是這次議事的第一條,取消招賢館的招募資格,以後所有世子想要從事,就必須經過科舉一途,科舉制度取下…”在兩漢時期,想要入朝為官就必須舉孝廉,也就是是所謂的察舉徵辟,像董卓入京後徵辟蔡邕為太師。
蔡邕身為當世大儒,倒也擔當得起太師的職位,漢靈帝徵辟何進為大將軍,完全是因為何進是他大舅子,屠夫出生的何進有何才能,擔任百官之首的大將軍。
王浩非常不喜歡這種制度,尤其是想要建立一個皇朝,絕對不能再沿用這種制度,否則還會走上漢室的老路。
興盛時期看起來生機,一旦到後期就普通枯朽的老樹,輕輕一推就會連
拔起,王浩想要的是一個萬年皇朝!
就連後來的九品中正制度,也是察舉制度的一種變形,上品的人入仕後,可以從很高的官員開始,而且升遷很快。
而下品的人入仕後,則只能從低級的官員開始,而且升遷很慢,這就是為什麼世家門閥如此高傲,寒門學子鮮少有出頭之人。
楊堅和始皇一樣,都是一統天下的大能者,可是他們並沒有守住自己的江山,因為許多制度層層包裹,受到世家和門閥的制肋。
徐庶:“科舉制度一出,當然會引起一番波折,尤其是那些腐儒和書香門第,已經天下的學者…”王浩:“曹孟德都能唯才是用,我連書院這樣大不韙的事都做了,再創辦一個科舉又如何呢?”陸遜:“如果真的實施科舉制度,相信主公會收羅到一批後輩英,可是那些已經為官多年的從事…”王浩:“他們也該回去好好養老了,我不認為少了誰就不行了,關鍵是他們自己要擺正位置,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無論是察舉制度,還是徵辟制度,除了州郡的長官,是由朝廷來任命之外,剩下僚屬則都是他們自己聘請的,也就是由他們徵辟。
這種制度很容易出現土皇帝,尤其是那些邊境之地,時間久了百姓都忘記皇帝姓什麼了。
加上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政策,不僅為那些土皇帝提供方便,還要免費贈送他們資源,漢室之所以有今天,開府儀同三司就是一大禍端。
如果沒有開府儀同三司,袁家所謂的四世三公不過是個笑話,因為開府儀同三司,加上徵辟僚屬這樣弊端,袁家才能左右朝政,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徐庶:“地方上的人事權力過大主公想要回收人事權,這個屬下可以理解,如果所有的官員,都要由朝廷的吏部來任命,那中央的三公九卿豈不是…”王浩:“你認為科舉只是為了選拔官員嗎?韓墨你接着説…”韓墨:“實施科舉制度後,別置品官皆吏部除授,每歲考殿最,州牧、太守、縣令,三年一遷,佐官四年一遷”徐庶:“這不是亂套了嗎?一個從事文書的主簿,升遷之後還能就任太守之職不成,而是每歲殿考,又以何為憑呢?”戲志才也看不懂這科舉,既然還有三年一遷的説法,總不能讓一個縣令一直升到州牧吧,那州牧又升到什麼位置呢?
王浩:“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有道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開局科舉制度的目的在於,讓平民入仕的有了渠道,也讓許多懷才不遇的寒門子弟不被埋沒。
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因為科舉無疑是最公平的一種方式,那怕科舉還存在種種隱患,總比監察、徵辟制度要強得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一句話從王浩嘴裏説出來,在座六層之人都陷入了深思之中,他們能朦朧的聽懂其中意思,卻無法抓住其中的關鍵點。
就連韓墨也愣了一下,他也沒有想到王浩會有這種想法,這個時代還是以帝王權勢的政治中心的時代,此話確實超前了幾百升職上千年,而是其中寓意深長!
文聘:“照主公這麼説,所有的官員都有任期,每年還要接受考核,那麼審核不過的官員,或者説武將呢?”王浩:“今天先議文管入職體系,至於軍政之事後會告知各位…”對於軍隊管理王浩也會進行改革,府兵制度絕對不合理,就連現在的將軍,曲部等規劃都不合理,王浩既然決定大變革,軍政自然也要改革。
戲志才:“如果科舉是由吏部來負責,官員如果推薦或者吏部出了問題,那…”韓墨:“就算吏部也無法作弊,鄉試作為初階試考,由各郡太守叉監考。
通過鄉試之後進入科舉,科舉由州牧和將軍負責監考,選出百位科舉學子,進入御前殿試。
舉時主公和各位大人一通監考,成績出眾者,由主公來受命官職。”科舉制度等於是面向全國招募,不僅僅唯才是用那麼簡單,而是讓不同之人能在不同崗位上,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科舉皇帝的認可和支持,同時也等於得到人民普遍的贊同和接受,科舉試考事關權位、聲望、榮譽及財富,王浩不相信百姓會不接受!
張儀:“主公此舉完全斷絕了世家,以及門閥的後路,會不會引起他們的側面反抗啊?”王浩:“亂世當用重典,當初商鞅變法,始皇焚書坑儒,一樁一樁被稱為不可能之事,都一一的實現了,萬里長城都能鑄建起來,為何科舉卻不能適應呢?”陸遜:“有誰不服可以站出來,我倒要看看…”胡車兒:“要是真的有這種人,那麼我們是不是該出手了?”胡車兒和陸遜已經獸血沸騰,這次王浩變法事關三年後,絕對不會因為某些人的不願意,不舒服而做出妥協,那怕因此血成河,也必須堅定的實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