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玄武門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侍的聲音高亢尖細,早就驚動了不少大臣,他們很是t7“陳晚榮今天得到皇上垂青,要太子給牽馬,要太子親自給介紹凌煙閣裏的將軍們,可以説榮寵無雙,為何轉眼間就把他打回原形,要他與軍器監的人一道去赴宴呢?”唐朝雖然重視技術,可是,軍器監比起凱旋歸來的將士們大為不如,要陳晚榮跟軍器監的人去,而不是跟着郭虔瓘他們去,這不是把陳晚榮打回原形還能是什麼?
“會不會是陳晚榮做了什麼讓皇上不高興的事兒,藉機懲罰他?”有大臣開始猜測起來了。要真如此的話,陳晚榮的前途就有些不妙,不少人開始為陳晚榮擔心了。
陳晚榮也不明白睿宗的用意,想不明白就不去想,跟着葉天衡他們去了。
望着陳晚榮的背影,費俊行他們這些只會打仗的直腸子也沒有發覺不對勁,大是惋惜,不能與陳晚榮一道。
不少內侍、宮女、雜役挽着那些年高體弱的大臣們,直去玄武門。
玄武門在太極宮的北面,從大明宮去太極宮有點路程,不過,大家心裏高興,走起路來也輕鬆,很快就到了。
“這是玄武門!我終於來到玄武門了!”陳晚榮來到玄武門前,很是動。
要是沒有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會登上帝位麼?李淵雖是高祖,算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可是唐朝的創建者並不是他,是唐太宗。唐太宗在唐朝的創建過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李淵並沒有立他為太子,而是立的李建成。
説到底,李淵心裏對這個功勳蓋世的兒子很是忌憚,處處有所限制。
李世民做皇帝是眾望所歸,只是,要是沒有“玄武門之變”他能做上皇帝麼?誰也説不清。
玄武門之變在中國歷史上具有不可替代地作用。正是“玄武門之變”開啓了中國歷史輝煌地一頁!
陳晚榮對玄武門很是嚮往。早就想來看看了。只是。這裏守衞森嚴。等閒不會開放。想來也沒有機會。現在。終於到了這裏。心中之動非筆墨所能形容。
設宴地地方並不是玄武門。而是因為這裏要舉行一場盛大地歌舞。每逢節慶。或者朝廷有重大喜慶。都要在玄武門舉行歌舞。今天。這歌舞是必備地。這之後才是賜宴。
現在地玄武門人山人海。來觀禮地人不僅有文臣武將。立功將士。士紳名。還有外國使節。
略估計。今天到來地人不下兩千之眾。
站在玄武門城牆上。陳晚榮地覺好象站在**城樓上。倍覺榮幸。
此時地玄武門城外黑漆漆地。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若説奇特地話。就是擺在外面地大鼓。一面接一面。不下數百面之多。每面大鼓後面站着一位個身材高大地壯漢。頭上裹着紅布。手拿鼓槌。靜靜地站立。
在大鼓的正中擺着兩面鼓,兩面鼓前各站着一人。一個是太子李隆基,另一個是眉清目秀的樂師。兩人一般無二,手拿鼓槌,靜立在羯鼓後面,氣定神閒,處之若素。
“是太子!是太子!太子領鼓!”有目力好的大臣已經認出了李隆基,很是驚訝。
“太子之音何其難得!今得聞,快
生平!”不少大臣捋着鬍鬚,期待聽到李隆基演奏的鼓。
李隆基的音樂天賦朝野皆知,很是嚮往。只是,李隆基國事纏身,難得演奏一次。萬未想到,李隆基今天親自奏鼓,這是驚喜,一個大驚喜!
睿宗站在城樓上,打量着玄武門,下旨道:“開始吧!”
“慶賀吐蕃大捷,樂舞起!”內侍高亢的聲音響起。
話音一落,只見李隆基和他身邊的年青人手中的鼓槌舉起,敲擊在羯鼓上,發出“咚”的一聲響。
羯鼓細,兩邊蒙皮,一般是用公羊皮做鼓皮,所以叫做鼓。原本是古代西域龜茲、高昌等國的樂器,後
傳到唐朝,成為廣泛
傳的樂器。
羯鼓主要發出古時十二律中陽律第二律一度,樂音急促、烈、響亮,適於演奏快節奏樂曲。要是在戰場上使用的話,會讓人熱血如沸。
李隆基最善長的就是鼓了,他認為鼓是八音的領袖,其他樂器無法與之相比。
雖是一聲鼓音,卻妙到毫巔,彷彿敲在人的心坎上,陳晚榮沒來由的心頭一震,嘴巴不自然的就張大了。不少大臣更是不堪,居然驚叫出聲:“啊!”李隆基不愧擁有傑出天賦的音樂大師,出手不凡,就一下,就讓所有人為之屏息!
“咚!”李隆基敲擊鼓之時,幾百壯漢手中的鼓槌跟着砸在大鼓上,數百面大鼓發出的響聲匯在一起,形世一個驚天動地的響聲,大地為之顫抖。
這聲音實在是太驚人了,陳晚榮看見身邊不少人嘴在翕動,就是聽不清他們在説什麼,估計是在驚訝。
一聲接一聲的鼓聲響起,遠遠的傳了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