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傳奇何以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名戰死在灘頭石壘之前的士卒名為唐勇,幷州上黨郡人,開元三年入伍,今年方剛二十歲,若不是此次赤壁之戰,他本來是要休假回上黨成親的。此戰事關大漢的大一統,也不知多少士卒如同唐勇一般放棄了很多家事投入到這場決定的大戰之中。
方才戰場上的那一幕帶給荊南軍士卒的是深深的震撼,隨之則是一股心寒,他們很難想象血之軀能夠做到如此地步,有這樣的對手絕不是一件令人輕鬆的事情。而在龍驤軍同袍的心裏更多的還是驕傲,為有如此的戰友而驕傲,至於悲傷?那並不是在戰場上適合擁有的情緒。
唐勇的所有資料都在王二虎的心中,當年西園燕郡,劉毅可以記得手下每一個士卒的姓名籍貫,此處與漢軍將領之中也成了一種傳統,尤其是王二虎這般劉毅的起家屬下。
“王風,接下來該你上了,今天我們就要破了他的第一層石壘,你的人分兩部,一部攻城一部搶回兄弟們的屍身,不能讓敵軍糟蹋了,尤其是唐勇的。”此時王二虎的面容依舊是沉靜的,只不過語氣之中帶着一種刻骨的冰寒。
“諾!”王風的回答只有一個字,隨即便轉身開始安排攻擊事宜,本用不着他再有任何的言語鼓動,所有士卒的眼中都
出了仇恨,唐勇的表現引出了他們的憤怒,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拿下面前的石壘,讓內中的敵軍付出百倍的代價。
同樣是憤怒老兵的表達是比較含蓄的,只能從他們握緊兵器的雙手看出一些端倪,身經百戰的他們早就學會了如何在戰場上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年青的新兵們就要外放一些,這種戰陣上的經驗是你平時如何苦練也無法彌補的,只能通過實戰加以領悟。
這一批的新兵普遍年紀都在十**二十歲左右,他們在出生之時劉毅已經是名聞天下的大將了,可以説這一代人也是受他影響最深的。與之前的老兵相比,這些新兵最大的特點便是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尤其是來自幽州的新兵。有了劉毅的出現那裏成了漢末紛亂之時最為安居樂業的地方,百姓生活富足又與異族和睦共同,農家子弟讀上幾年書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情形。
不僅如此,幽州的預備役制度也是天下最為完善的,每旬之中有兩到三適齡的男子就要接受那些退役的百戰老兵的訓練。可以説在他們進入軍營之前就已然具備了一個合格軍人的素質,對此飛燕軍統領于
樂進是
觸最深的,六萬人的軍團編成到形成戰力僅僅用了三個月,隨後便在鮮卑一戰中大放異彩,於樂二人皆對新兵的素質讚歎不已。
正是擁有不錯的文化底是的這些新兵在軍人信念的養成上要順利很多,對他們之中的很多人而言從記事開始劉毅就是心中崇拜的偶像,那種從小就養成的信念才使得他們的
神可以在戰場上超越**,唐勇的表現就是最大的例證,要知道他和劉毅還是同鄉,這亦是一種很大的榮譽。
當年西園之時曹袁紹這對漢末雙雄就曾説過,劉郎生的兵總有一種別人不具備的素質,很難説得清楚卻又實實在在。這種素質説穿了便是劉毅會告訴自己的士兵是為了什麼在打仗為了什麼在拼命!有了這個目標才不僅僅是“當兵吃糧”,越在生死關頭也就越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此處當然不怪曹袁紹看不清,因為他們比劉毅少了近兩千年的見識。從起兵開始郎生對此就是極為重視的,不過真正的形成系統化規程化還是要從五年之前開始。大漢的大致一統與富足的民生也給劉毅提供了更好的基礎。最關鍵的一點還在當年他為士卒們描繪的景象已經成為了現實,勝過千言萬語,也讓劉毅的威信進一步達到了頂點。
赤壁一戰擊敗孫劉一統大漢江山,並不代表這些兵悍將就會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恰恰相反那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最近的便是貴霜帝國,早在三年前其國王就通過黃慎與緹娜公主向大漢提出了出兵相助對付羅馬帝國的請求。在劉毅的計劃中明年就可以派出一支十萬人左右的遠征軍前往天竺!
在大漢沒有真正一統之前劉毅絕不會擅自對外動兵,但西域各國在他眼中本就是大漢領土。因此在收拾了鮮卑之後兩年前馬超便率領五萬騎掃蕩西域各國,重建西域都護府,馬孟起亦成為了第一任都統。
這些局部戰爭劉毅之前都必須仔細的綜合考量國力,他要揚大漢武威與天下卻絕不會學劉徹一般窮兵黷武,到了晚年還不得不下罪己詔。郎生要的是文治武功齊頭並進,不僅武力堅強也要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文明!可説在這一點上,當世不會有人比他看得更深更透,只有打牢基礎才能更好的爭霸。
當然派出軍隊暫時不現實可先期的運作卻早已開始了,這五年隨着造船業的發展和劉毅的大力支持提倡,大漢的航海業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峯。其中最盡力的急先鋒便要算趙海了,不僅全力以赴自己亦參與其中,最遠甚至到達了非洲大陸,探索航道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後世趙家被稱為“七海有趙”正是此時打下的基礎。
伴隨其中也少不了種種風險,在海上很多次趙海都是九死一生,好在運氣極佳每次都能逢凶化吉。便是劉毅在聽聞之後笑言他名字起的好的同時亦勸他不要親身範險。可是此時的趙海已然愛上了這種充滿新奇與刺的生活,更是帶上了愛
姚倩兒一道,夫
二人聯袂而行儼然一對神仙眷侶。
至於賺來的那些錢趙海反而並不在意,按他的話説“我的命都是大哥的,區區錢財算得了什麼?”除了是太子劉桓的金庫以及各地的慈善事業便是廣朋友,到了後來民間都要以“趙孟嘗”稱之了,還是劉毅相勸要為趙明着想這兩年方才有了一些積蓄。
海路如此陸路也是一般,當大漢的商人們為了更高的利益往各處行商之時也將先進的文化傳遞了過去。在劉毅眼中這種傳播的威力並不比運用武力差上多少,況且還有着道教的傳播,如今的漢中太守張魯就會卸下官位專心與傳教,此亦是他最大的志向了。不過如今五斗米教的教義中已經添加進了很多的元素,其中大部來自劉毅,後世道教傳播不如其它很多也是因為教義不引人。
有了商業文化神等各個領域同時開展,劉毅相信當自己真的訴諸與武力之時就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劉郎浦處有王牌龍驤軍,也有似唐勇這般的英雄人物。在孫策親自領軍鎮守的漁腹浦也有漢軍老四營之一的玄武營,更有着在士卒中享有崇高聲譽,其威風甚至不下於張遼張合等大將的人,“打不死的張十八”石壘之上的小霸王很是想不通一件事情,那個看上去體型已經發福還着個肚腩的中年士卒怎會如此的難殺,第一陣衝鋒他就冒着漫天的箭雨與傾瀉而下的滾木礌石衝了上來,可無論箭矢如何密集,滾石如何迅速他總能及時的加以躲避,有幾次孫策都以為他必死了,可那具臃腫的身軀卻在瞬間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速度與靈巧,總能在刻不容緩之間全身而退!那種瞬間的反應簡直猶如野獸一般,預判亦是無比
準。
很快孫策就知道了那個發福的中年漢子就是漢軍之中聲名極濃的張十八,心中暗贊此人不愧打不死稱號的同時也定下了要將之斬殺的決心。因為殺死這樣一個對手將會對敵軍的士氣形成巨大的打擊!
不過張十八打不死之名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哪怕他的對手是名列風雲將譜的孫策,打不過張十八可跑的比誰都快,在衝上城樓看見敵軍防禦之後,孫策剛到他便飛身而退,全力以赴的霸王槍也只能在他的右臂留下一道傷痕!對於常人而言四寸長的傷口已經很重了,但張十八卻像是無事一般,受傷對他來説早就是家常便飯,倒是有一次他仗打下來沒有受傷才是全軍皆知,上至劉毅下至一眾將校聞聽都是一臉的不可思議。
看着右臂血不止,左肩還
着一支箭矢的張十八飛快的奔回本方陣地,很多新兵都是一副瞠目結舌的表情!見過猛的還沒見過這麼猛地,剛才張十八無論是衝擊、閃避還是攀爬都經典的猶如教科書一般!便是平
訓練中最以戰術動作為傲的士卒也不得不承認到了戰陣上他們誰也比不上張十八。
這些新兵沒有親眼見過張十八打仗,雖説相信那些傳説也對之尊敬有加,可如今見他這般的體型和肚腩多多少少都會認為其不復當年之勇,可今天之後他們再也不會這樣認為,也更加知道軍中傳奇為什麼是軍中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