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百五十八章監軍之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進來吧!”眾閣臣和劉瑾依次進了書房,一看到正德,同時大吃一驚。

卻見得正德皇帝身上穿着一件鴛鴦戰襖,頭上戴着一頂白軟檐氈帽,帽上的那一叢大紅纓如同燃燒的火苗子一般晃得人眼花。

他身高臂長,以手按着刀柄昂首站在那裏,當真是英姿發,就好象是一個…普通的大明邊軍士兵。

焦芳和張彩心雖然驚駭,卻不好説什麼。

楊廷和以前在東宮的時候身為東宮侍讀,雖然以前被正德捉過許多次。但就情分來説,卻也算得上是皇帝的老師。

對於老楊,正德是非常尊敬的,常都以“楊師傅”稱之。

幾個月之前,正德偷懶,就朝廷大事都扔給了劉瑾,自己躲在皇宮裏玩耍。

劉瑾大權一在手,便把令來行。他以前很是吃過楊廷和不少苦頭,這個時候正好藉機會報復。就將楊廷和趕出了內閣,打發去南京養老。

卻不想,老楊還在路上,正德有一天突然想起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過楊廷和了,就問劉瑾:“楊師傅何在?”在聽説楊廷和被趕去南京之後,正德大怒,説:“楊師傅乃是朕的老師,劉瑾你好大膽子,堂堂閣臣,説趕就趕了,荒唐,還不快追回來。”劉瑾心委屈,萬歲爺你的老師多了,比如劉健和謝遷,還不是説攆走就攆走,怎麼就不荒唐了。

就這樣,楊廷和還在半路上,就被皇帝派人又接回京城,官復舊職。

正因為楊廷和與皇帝有這樣的關係,平見同正德説話時也不客氣。

如今見正德這樣打扮,面一黑,就要發作。

李東陽突然偷偷地拉了他一把,然後搖了搖頭。

楊廷和對於李東陽的智慧一向是非常佩服的,只要他叫自己隱忍,肯定有他的理由,只得黑了臉,強自忍耐。

“各位愛卿來的好,你們看,朕這個打扮如何?”正德得意洋洋地説:“不就是安化王叛亂而已,看你們一個個亂成這樣,當真是舉止失措,六神無主。你們不是閣相就是內相,乃是百官之首。大臣和天下百姓可都看着你們呢,你們一亂,民心不安,軍心不安,怕是那賊王最想看到的吧!安化王謀反的心思,估計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只怕,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了異志。就好象是我大明朝身上的瘡,遲早就要發生。依朕來看,這個膿瘡早一點擠了也好,早擠早好。”正德大笑:“照朕看來,安化王反叛不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好,非常好,好得很。他安化王效成祖舊事,可朕卻不是建。他要戰,便作戰!”這話説得義正詞嚴,眾人看着鎮定的正德,心頓覺羞愧。

恍惚之間,眾人彷彿看到一個如太祖成祖一樣的有為之君出現在自己面前,作為從小教導他成長的楊廷和更是動得身體微顫,眼有熱氣冒出。

可正德皇帝説着説着,卻變了味道:“寧夏那地方地勢很有些意思,四周是山,又有黃河天塹,易守難攻,就好象是一個鐵桶,要想短時間打進去也不是那麼容易。不過,這口鐵桶同時也錮住了賊王,本將軍先前用兵棋推演過,賊王現在大概還被困在寧夏一地,你們也不用擔心。只要本將軍提一支兵馬,也不需要太多,三千足以,一月之內定能平定此亂。”所謂大將軍,就是正德本人。

正德喜歡武藝兵法,給自己起了個朱壽的名字,前一陣子好封自己為大將軍。聖旨下到兵部,搞得兵部的官員抓了半天腦袋,死活也想不起這個朱壽究竟是誰。

“什麼,陛下要親征?”眾人都忍不住驚叫一聲。

楊廷和更是氣憤地大叫一聲:“荒唐,荒唐!”正德:“怎麼了,你們剛才不是正在討論由誰帶兵去寧夏平叛嗎,依朕看來,估計你們也找不到合適人選,真若是沙場上的本事,又有誰能比得過朕?”李東陽做為首輔,用哄小孩子一樣的語氣説:“是是是,聖明英武莫過陛下,真説起帶兵的本事,普天之下也沒有人比得過陛下。可是…”

“別可是了,這事朕乾綱獨斷了。”正德打斷了李東陽的話,滿面興奮:“就任命大將軍朱壽為大將,張永為監軍,帥宣府、大同兩鎮鎮軍出陝西,討伐叛逆。”

“啊,陛下,不可!”所有人都叫出聲來。

楊廷和大急:“陛下,統帥人選臣等已經商議好了,派楊一清過去,他任三邊總制多年,悉寧夏軍情,正是合適人選。天子親征,何等嚴肅的大事,陛下乃是皇帝,豈能離開京城?”正德:“楊一清雖然也不錯,可他那裏比得上朕。各位各位,且聽朕一言,朕剛才和張永經過軍棋推演,已經制訂出一個完善的軍策。用朕這個軍事計劃,定然能夠在最短的子平定叛亂。軍情如火,大家都別説了,前線耽擱不得。”楊廷和還要再鬧,李東陽卻緩緩出聲:“正如陛下所説,軍情如火,平定安化王叛亂必須要快。可天子御駕親征事關重大,儀仗怎麼安排,又該用什麼禮儀,事先還得發聖旨,同百官商議,一路上行在如何安排,路程該怎麼走,都有嚴格的禮制。現在是五月旬,盡數下來,等到陛下離京,怕是要到八月。真到那個時候,也不知道陝西糜爛成什麼模樣,陛下三思。”

“啊,這麼麻煩,那…”正德一臉的不甘心。

見正德語氣有所緩和,眾人心都是一喜,皆想:還是李首輔會説話,有智謀,佩服,李東陽微笑道:“既然陛下已經制定了周密的討賊策略,親不親征也是無妨。不如依舊讓楊一清帶兵,不過得讓他嚴格按照陛下的計劃用兵。陛下若是不放心,可讓張永監軍,監督他實施陛下的對敵策略。如此,就如同陛下親臨前線一樣。即便有了功勞,大將軍朱壽也要記首功。陛下,你看臣的建議可好?”劉瑾一聽讓張永做監軍,立即就急了:“陛下,不能讓張永做監軍。”一直低頭侍侯在正德身後的張永猛地抬起頭,狠狠地看了劉瑾一眼,目光充滿了仇恨。

劉瑾自然不懼,嘴角帶着一絲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