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唐宋之盟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鄭之原之妹?”林靖文想了一會兒,恍然大悟:“愛卿是説鄭六娘吧,一起放便大王選秀,這鄭六娘也在其中,而且深得娘娘喜愛,娘娘已有選其入宮的打算,這個…”選秀一説林靖文倒是想起來了,韓玉容嫁給林靖文也有幾年了,可是一直沒有生育,甚至連懷孕都沒有,以前還不怎麼樣,林靖文夫婦二人都沒將此事放在心上,不過現在嘛…君王不可無後,韓玉容只得為林靖文多選些妃嬪了,只是沒想到這鄭六娘也在其中。
説起這個林靖文就鬱悶,他可是正常的一個大老爺們,後世的多次體檢證明寡人有疾之類的事不可能生在他身上,難道説韓玉容先天不育?或者説他林靖文跟項少龍前輩碰到了同一件事?他林某人不可能背到那份上吧,幾年下來一炮不中?
林大官人十分鬱悶,大手一揮,“美人多的是,不差鄭六娘一個,放逐。”
“喏!”這邊鄭皇后跟韓玉容正聊的歡,卻不想太監突然跑進來:“娘娘,大王詔令到。”韓玉容正準備接詔,太監卻道:“娘娘不必如此,大王詔令是下給鄭姑娘的。”
“鄭姑娘?”鄭六娘正在旁邊坐着呢,林靖文來的時候看到一大一小兩個美女,大的是鄭皇后,小的就是鄭六娘了,可惜他貴人事忙,把人家一個大美人給忘了。不過也是,古代的禮法限制,他不可能死盯着一個大姑娘看,本事就對鄭六孃的樣貌只是有些印象,時間長了加上一直這麼忙,忘了也是正常。
鄭六娘不敢怠慢,連忙屈膝接詔。
宣讀詔令的是大納言李公則。
“維秦元1341年,歲次庚申,六月丁酉朔,七乙亥。大王詔曰,寡人執象御民,稽古布度,顧幅員之至廣,常臨履以自持。莫不順人之心,奉天之道…”(古文很難編啊,偶編不出來,湊了兩句意思一下算了)聖旨這玩意兒就這樣,拖拖拉拉一大篇,中心意思很簡單,要麼升你的官要麼降你的職,但七扯八扯就是能説上一大堆。鄭六娘聽得暈暈乎乎,最後總算是明白了,唐王將她的哥哥放逐到中原。她也跟着被放逐了。
李公則冷着個臉,道:“鄭姑娘,大王洪恩,念在爾兄為朝廷效力有年功勞卓著,故而不加誅戮,你這便回去收拾一下回中原去吧。”鄭之原的事鄭六娘多少知的,這種事放在古代那可是大罪,嚴重點説就是謀逆,説輕點至少也是個欺君。依唐王一貫的行事作風殺頭還是輕的,個株連連坐十分有可能。現在卻僅僅只是被放逐…一時間她還真不知道是該慶幸呢還是表示一下悲哀,整個人顯得有些呆木。
而鄭皇后心裏就複雜多了,剛開始她就一個想法:事了。可後來聽着聽着,事情也不是那麼嚴重嘛。總算是鬆了口氣。在她想來,被放逐就被放逐吧,鄭之原兄妹本就是宋人,而且她也知道鄭之原的心思,鄭之原本沒想過做唐臣,功名富貴每個男人都想,但鄭之原想的更多的卻是宋朝的功名富貴,可沒唐國什麼事…結局還算圓滿,這麼想着鄭皇后反而是有些高興,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事對兩國的結盟有沒有影響,按照歷史上的慣例,影響那是大大的。
不過生了這樣的事總是讓人尷尬的,聊天也聊不下去了,鄭皇后趁機告辭,連忙拉着鄭六娘閃人。
是夜,林靖文在御花園設宴款待鄭皇后一行,宴席間談笑風生,一點也不象是要與大宋惡的樣子,鄭皇后這才鬆了口氣。
休息兩——主要是林靖文要休息——雙方正式商談盟約。
對林靖文來説,鄭之原的事雖然不是小事,但還沒到影他的戰略佈局的的步,不可能説為了一點意氣就到更改國策的的步,與宋和解是他早就定下的計劃,多一個鄭之原少一個鄭之原沒有區別,這就是政治。
不過麼,宋人,具體的説是儒家盛行的古人,本沒有這樣的政治素養,換作趙佶肯定是因為意氣之爭而放棄國家利益,對他們來説,面子大於一切,或者説是所謂的大義大於國家。因此來説,鄭皇后心中就
覺像是欠了林靖文什麼似的。
“好了,娘娘可以將來意講明,我等這便商議。”鄭皇后畢竟只是女,談判的事還是靠副使鄭居中。
“大王安康。”鄭居中這傢伙雖然還不怎麼瞧得起唐人,但怎麼説,他也是見識到了唐人的武功和強硬的作風,自找苦頭的事他可不會做,因此執禮甚恭。
“我大宋朝皇帝遣下臣與使只為一事:願與唐盟。”林靖文和滿朝文武面面相覷,有這麼談判的嗎,第一句話就透了自己的意圖,這傢伙到底會不會做外
啊?不過這也是林靖文喜聞樂見的,也道:“代問大宋皇帝安康——鄭大人是説大宋想與我大唐結“然。”
“可是鄭大人,唐宋兩國剛剛才兩戰結束,説直接點,大宋方兩敗於唐,且現在尚有寡人:願與唐盟,寡人不得不懷疑你們的意圖。”見林靖文説到宋朝的痛腳,鄭居中一下子麪皮就紅了,頗有些羞怒,卻忍了下去,只道:“大王此言差矣,我大宋確是誠心來與大唐結盟的,沒有什麼別的意圖在內,大王不必懷疑。”
“若是誠不誠心能靠一張嘴説,那麼這世上也就不會有背信棄義這個詞了。得用一些事實來證明才好。鄭大人,大宋朝將用什麼事實來證明你們的誠心呢?”鄭居中更是憤怒,卻強壓下怒氣,道:“大王好生無禮,堂堂大宋朝秉聖人教化,我朝皇帝更是天子之尊,自然是一諾九鼎,何來妄言?我朝皇帝説與唐盟,自然是誠心與唐結盟。”忍了半天這廝還是沒忍住,漏了一句話:“大王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膽。”眾唐臣大怒。眼見就有人準備叫侍衞了眾臣,連連大笑,道:“社稷,聖器也!國家之重,事關億萬黎民福祉。豈能因所謂的聖人教化和什麼一諾九鼎就胡亂託付社稷,寡人雖非明君,卻也非如此昏君。寡人打個比方,比如説大宋與遼國結盟,相約互不攻伐——事實上宋遼兩國已經這樣做了——可是結果呢,遼國雖未大肆舉侵,河北黎民飽受刀兵之災,蕩無依,卻不知鄭大人怎麼解釋宋遼之盟?”這是事實,事實用得着狡辯嗎?不能。鄭居中無法解釋。張着個嘴支支吾吾無話可説。
“那麼鄭大人,現在你還説大宋皇帝一諾九鼎嗎?寡人千萬子民的福祉就依靠你家皇帝的一句話?”鄭居中紅着臉反駁:“我大宋皇帝自不會象契丹蠻夷那樣失信…”林靖文一擺袍袖,“失不失信誰來保證?上天?還是你口中的聖人?好了,不要説這些空口白話,我大唐與你大宋剛剛才經歷一場戰爭,互相之間有些協議還未達成,這結盟一説尚為時過早,貴使還是直接説説來意吧,未知大宋皇帝意何為?”這才説了幾句話啊,才剛開個頭就爭起來了。鄭皇后是不相信鄭居中了,見這丫的張嘴要説話。連忙制止了他,道:“大王明鑑,這結盟一事暫且不談。大王。哀家此次為使,第一個也是主要的目的就是代表大宋來與大唐結善。雖然我們兩家不久前生了一些讓人遺憾的事,不過我們畢竟談不上有什麼仇恨,我們雙方即使不是盟友也完全不必要象宋遼那樣互相敵視,大王以為如何?”
“善!”總算説了句人話,事實上林靖文對鄭皇后的上後世那些上嘴挨天下嘴
挨的的“外
家”了。
鄭皇后一笑,繼續道:“好,那麼大的方向就定下來了,大王説是不是?”
“然!”林靖文道:“唐宋疆土並無連接,雙方之間並無利益上的糾葛,更無宋遼那樣的土的之爭,我們雙方是應該友善相待。”
“正如大王所言,卻不知大王為了兩次派兵攻我大宋?”看不出來,這個女子的言辭倒還鋒利。不過林靖文卻不在意,只是笑道:“娘娘言重了。誠如娘娘所言,寡人兩次派兵攻略中原,不過也只是攻打的方而已,畢竟還沒有攻打東京城,自然也就談不上攻打大宋,娘娘你説是不貌似,這個,有點無賴啊!扇了人家耳光卻説我沒打你,是不是有點無恥啊?不少大臣都忍不住樂了。
“你…”鄭皇后的臉也紅了,那是氣得。
林靖文也不逗她了,這樣的手段放在後世無可厚非,但在古代這個對道德要求很高的年代,這樣無恥的行徑只會自降身份而已,平白讓人瞧不起。林靖文輕輕一笑,轉口道:“寡人説笑而已,娘娘勿怪。”又道:“寡人第一次派兵攻打山東,那是為青州6家和一些豪強而去,寡人與6家和那些豪強有些恩怨未結,而彼娘,寡人身為一國之君,君王的私仇即是國仇,寡人派兵攻打山東也無可厚非,娘娘以為如何?”你要報仇那是無可厚非,可你打的卻是我大宋的江山而不僅僅是什麼豪強。鄭皇后腹誹不已,卻也沒宣之於口,只道:“那大王二打江南也是為那6家而去了?”
“那是自然,寡人的兵馬不是連大江都未曾過去麼?”鄭皇后氣結,可隱隱中又到慶幸,幸虧那什麼6家只龜縮在江寧,要是跑到東京去了那還得了,不由得,她有些相信林靖文的藉口了,哪裏又知道她面前這個無恥的傢伙兩次出兵就是為了削弱大宋朝的實力呢!
當然,鄭皇后有這種阿q式的想法完全是因為唐軍的實力,那些黑甲士兵實在太善戰了,包括鋭
軍在內,宋軍
本就是一觸即潰,二三十萬人居然被人家幾萬人象趕鴨子似的趕着到處跑,通過鄭之原她更加知道,在她眼中厲害無比的契丹兵馬都被唐軍壓着打,這樣的人是惹不起的,也只有阿q一下。
“那麼大王,不知大唐的兵馬何時撤出江南?”林靖文回答的倒是快,“只要你們能答應寡人的兩個條件,寡人的兵馬馬上撤走。”鄭皇后頓時急了,連道:“可是大王不是説出兵只為6家麼,江寧府已經被大王的兵個6家早就被擒,大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林靖文直指的看着她,就跟看一個白痴差不多。
鄭皇后雖然惱怒,卻忍着問道:“大王為何如此…”
“寡人的私仇雖然就是國仇,但畢竟寡人不能因一己之私就擅用國器——皇后娘娘,大唐出兵十萬,耗費錢糧無數,難道説大唐無數臣民的賦税就這樣耗費了麼?寡人出兵,一是報仇,二嘛,自然要為大唐的臣民考慮一些。”通商,或者宋國開放一部分沿海港口城鎮作為商埠,而這些商埠呢允許我大唐的商船停靠並且貿易,當然,賦税不能比你們宋國的商賈高;二,你們中原畢竟是亂了些,沒有我們大唐這麼安定,貪官污吏和盜賊匪寇什麼的也太多了些,我大唐國民在中原的安全必須得到保障,寡人認為,你們大宋應該為我大唐國民提供安全保障,或者,由我大唐租借一個港口,並且駐軍,一旦有匪寇山賊或者是官吏欺壓我大唐國民,駐軍也好就近提供保護。”幸虧鄭之原被趕回了中原,如果他在這裏就能聽明白林靖文的大致意圖了,可惜的是沒有如果。
鄭皇后和鄭居中等人可是聽的不大明白,第一條很好辦,大宋朝對商貿是的,為大唐國民提供安全保障?怎麼個保障法?或者租借港口並且駐軍,那是什麼來着…鄭皇后不大明白,她即使有些政治素質但畢竟只是女,而鄭居中…這傢伙要是靠得住《宋史》也就不會那麼寫了。
不明白?好辦,慢慢商議就是了,反正寡人不急,就是項兵打到了東京城下也沒什麼。
林靖文笑不已,心裏想着,這些宋人畢竟無知了點,時代的侷限,很多東西他們不可能看的明白,這是不是在欺負人呢?
(以下字數不計費。)(有幾天沒更了,我大姐生孩子,我去做舅爺,耽誤了幾天,不過一個月之內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