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是!”小李誠惶誠恐地答應着。
“來啊!”恭王一喊,便有個穿一件漿洗得極括的洋藍布長衫的年輕聽差,走了進來,很自然地在他側面一站,聽候吩咐。
“拿二十兩銀子賞他。”於是小李又請安道謝,同時説道:“我伺候六爺進宮?”
“不必!”恭王想了想又説:“你先跟皇上回奏,請皇上也召見軍機。”
“是!我馬上回去説。”等小李一走,恭王立刻把文祥和寶鋆請了來,悄悄説道:“小安子快完了!必是稚璜有個摺子來,上頭立等見面。等我下來,大概軍機還有‘一起’,你們先跟我一塊兒走,我再派人通知蘭蓀和經笙。”文祥很沉着,寶鋆則是一拍大腿,大聲説了一個字:“好!”
“你們看,”恭王又問“還得通知什麼人?”
“內務府啊!”寶鋆很快地接口。
“已經通知了。”
“我看,趁這會兒風聲還不致走漏,先通知榮仲華預備吧!”文祥慢條斯理地説。
恭王懂他的意思,安德海一定會得個抄家的罪名,所謂預備,是派步軍統領衙門左翼總兵榮祿,先派兵看住安家。這是很必要的處置,不但是為了防止安家得到消息,隱匿財產,而且要防他們湮滅罪證。別人猶可,要治安德海的罪,非有明確的罪證不可。
“你的思慮周密!”恭王點點頭表示嘉許“這麼樣吧,就是你辛苦一趟,辦妥了趕快進宮。我跟佩蘅先走。”於是恭王更換公服,傳轎與寶鋆進宮,明善已先在軍機處等候,一見面便疾趨而前,低聲説道:“上頭催了好幾次了。
六爺,到底什麼事啊?”
“小安子的事兒犯了!”恭王低聲答道“回頭你少開口。”
“是!”明善順勢請了個安“六爺,什麼事兒瞞不過你,你老得替內務府説句公話。”恭王未及答話,只見小李氣吁吁地奔了來,一面請安行禮,一面以如釋重負的聲音説道:“六爺可到了!快請上去吧,脾氣發得不得了啦!”一聽這話,恭王倒還不在意,明善心裏卻嘀咕得厲害。但此時也不便向小李多問什麼,只是一路盤算,皇帝會説些什麼話,自己該如何回答?光是應付皇帝的脾氣還好辦,無奈礙着位慈禧太后在內。看樣子討了皇帝的好,會得罪“上頭”此中利害關係,得要有個抉擇。
抉擇未定,人已到了養心殿,進東暖閣兩宮太后常朝之處,只見皇帝已坐在御案前面的黃椅上。等恭王和明善行過禮,他首先就衝着明善問道:“小安子私自出京,你知道不知道?”明善心想,賴是賴不了的,只好硬着頭皮答道:“奴才略有風聞。”
“什麼叫‘略有風聞’?一開口就是這種想推卸責任的話。”頭就碰了個釘子,明善真是起了戒慎恐懼之心,皇帝年紀不小了,不能再當他“孩子”看。年輕的人,都喜歡説話
脆,他便很見機地老實答説:“奴才知道。”
“既然知道,為什麼不攔住他?”這不是明知故問?安德海出京,皇帝也知道,為什麼又不攔住?這樣一想,明善懂了,皇帝也是為了在慈禧太后面前有所代,存心唱一齣戲,那就順着他的語氣答話好了。
“是奴才的錯。”他這樣答道“因為安德海跟人説,是奉懿旨出京,奴才就不敢攔了。”
“他是假傳懿旨,你難道不知道?你不想想,兩位皇太后那麼聖明,事事按着祖宗家法來辦,會有這樣子的亂命嗎?”恭王暗暗點頭,皇帝這幾句話説得很好,抬出“祖宗家法”這頂大帽子,不但慈禧太后不能説什麼庇護安德海的話,臣下有“祖宗家法”四字準則,也比較好辦事了。
看明善低頭不答,恭王便接口説道:“臣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請皇上明示緣故,臣等好商議辦法,奏請聖裁。”
“你看吧!”恭王接過摺子來,為了讓明善也好了解,便出聲唸了一遍,然後上奏摺。
“你們説,本朝兩百四十多年以來,出過這麼樣膽大妄為,混帳到了極點的太監沒有?”
“請皇上息怒。”恭王奏勸:“這件事該如何處置,得要好好兒核計。”
“還核計什麼?象這樣子的人不殺,該殺誰?”皇帝要殺安德海的話,明善不知聽説過多少次了,但此刻明明白白從他口中聽到,覺又自不同,不由得就打了個寒噤。
“怎麼着?”皇帝眼尖看到了,氣鼓鼓地指着明善問:“小安子不該殺嗎?”
“奴才不敢違旨。不過…。”他沒有再説下去,卻跪了下來。
“怎麼?”皇帝問道:“你是替小安子求情?”
“奴才不敢。不過小安子是聖母皇太后宮裏管事的人,請皇上格外開恩。”皇帝氣得幾乎想踹他一腳!明明他心裏也巴不得殺了安德海,偏是嘴裏假仁假義,這話傳到慈禧太后耳中,豈非顯得自己不孝順?
轉念到此,皇帝怒不可遏,俯下身子,一隻手指幾乎指到明善鼻子上:“你既然知道保全聖母皇太后位下的人,為什麼不早勸勸小安子別胡鬧?為什麼不攔住他,不教他犯法?太監不是歸內務府管嗎?你管了什麼啦?”説到這裏,他轉臉向恭王又説:“六叔!先辦安德海,再辦內務府大臣!”這番雷霆之怒,把明善嚇得連連碰頭。皇帝冷笑不理,恭王恨他多嘴,也裝作視而不見,只這樣答道:“安德海違製出京,自然要嚴辦,臣對這方面的律例,還不大清楚,臣請旨,可否召見軍機,問一問大家的意思?”
“這一來,”皇帝有些躊躇“這會兒去找他們,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