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百八十七章高朋滿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蔡教授家中,高朋滿座。

楊鋭悉的唐集中教授、王永教授,不那麼悉的盧月萍教授,安林海教授,以及完全陌生的伍洪波教授和沈興德教授等人都坐在客廳裏,除此以外,還有十多人在房間裏擠不下,不得不倚着門框,或者乾脆坐在廚房、走道或者陽台。

楊鋭得到了眾星捧月的待遇,被一直推到客廳中間,坐在茶几旁邊説話,相比之下,劉院長只能委委屈屈的坐在面對茶几的一間卧室內,隔着數人,可憐巴巴的望向中間。

“楊鋭,你可是茶杯的待遇,別客氣,先喝點水再説。”伍洪波教授同樣是學部委員,在中科院的遺傳所工作,説話有些戲謔。

楊鋭低頭一看,果然有的人抱着大茶缸和茶杯,也有的人面前放着碗,明顯是杯子不夠用了。

蔡院士咳嗽一聲,道:“別聽老伍胡説,我這裏不分三六九等。”唐集中笑道:“我就説,我怎麼也應該是小碗待遇吧。”楊鋭回頭一看,唐集中面前直接是個湯盆。

好幾個人都大笑出聲。

蔡院士拱手説“原諒則個”又道:“小孫子這幾天過來,他怕他把玻璃杯都給砸了,一股腦收拾起來牀下了。”

“是小兒子的?”伍洪波問:“快上小學了吧,沒送幼兒園?”蔡院士滿面笑容道:“幼兒園也去,我有空也教教他,幼兒園老師教數數教半年了,我説,不如趁這兩天閒下來,給小孫子做個啓蒙,我教語文有點不夠格,俄語、英語和數學還是可以的。”

“這兩天本來是閒下來了對吧,都怪楊鋭。”伍洪波笑着打趣。

“怪楊鋭!”

“都怪楊鋭!”好幾個人趁亂起鬨。

楊鋭沒想到高朋們竟然都像是中學生似的,無奈道:“實驗室的事,誰説得清楚。”

“兩個月做一種新藥,也有點太快了吧。”靠着暖氣的是中科院藥品研究所的研究員慶志勇,不像是大學裏的教授隔着窗户紙看不清楚,他是經常要對接各地製藥廠的,因此很悉而今做一款新藥的難度。

如果50年代的中國,有現在的生物研究水平,那在抗生素大發展的熱中,還是有一分餘力的,但在84年來説,中國開發新藥的能力就太弱了,尤其是競爭力薄弱,即使看準了一個靶點,預計十年二十年能做出來,也沒人敢做,因萬一你做到一半的時候,其他公司就可能率先做出來了,若是如此,其前期投入就全白瞎了。

所以,時間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楊鋭只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做到了臨牀前,在慶志勇這樣的專業人士眼裏,基本等同於“我了個大去!”楊鋭回答過無數類似的問題了,靦腆笑一笑説“運氣好”就閉口不言了。

反正,怎麼想就是你們的事了。

慶志勇搖搖頭,道:“我們怎麼就沒有遇到好運的時候。”

“我看,是咱們的機制有問題,為什麼華鋭實驗室敢於投資,願意投資,最後能夠做出來?”有教授毫不意外的提出體制問題。現如今,這是時髦話題,就像是30年後的房價一樣,哪怕你一點都不關心,你也能説出一二三五四五點出來。

沈興德教授是個文弱書生的模樣,下眼鏡,用衣角擦一擦,道:“也不能全然責怪體制,咱們的研究經費就那麼點,再改制,難道能改出經費來?怎麼用有限的經費做出有價值的成果,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以後,比如到了21世紀,咱們國家實現小康了,咱們的四化建設有了成果,經費也多起來以後,如何用大量的經費做出卓有成效的研究,就是小楊這一代人的責任了。”

“沈教授説的好。我們這一代人沒有趕上好時間,小楊這樣的年輕人,才是真正出成果的。”

“是呀,現在學華鋭做科研風險太大了。”

“有楊鋭這樣的年輕人,咱們國家的生物學,也算是後繼有人了。”幾個人以楊鋭為中心説着話兒,話題卻是慢慢的跑開了,談發展談未來談後繼子弟培養…

楊鋭聽的有些不自在,這裏除了他,最年輕的學者也超過45歲了,有的學者談論的後繼弟子都不是學生,而是已到而立之年的講師甚至副教授。

坐在這樣的房間裏,不得不説,楊鋭還是有些壓力的。

“楊鋭來了?”廚房裏,忙忙碌碌的蔡院士的夫人在圍裙上擦着手,走出來就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楊鋭。

“您好。”楊鋭連忙站起來,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按年齡叫阿姨?似乎不太對,叫蔡夫人又太生分了,叫嫂子的話…年齡差距又大了些。

“你叫我李醫生就行了。咱們各論各的。”蔡夫人似乎知道楊鋭的猶豫,笑眯眯的道:“之前就聽説咱們北大的楊鋭長的俊,沒想到這麼俊,你是河東人,吃麪嗎?”

“哦,河東吃麪的。”楊鋭有些思維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