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35章新聞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民兵團的幫助下,段航帶着刑警隊,將霍老四的團伙人員抓了個一乾二淨。他們原本就是本地團伙,許多人還有案底,通往外地的道路一被封上了,警察按照名字來逮人,想漏網都難。

這也是他們太囂張,霸佔汽車站的幾年時間裏得罪人太多,連個願意包庇的人都沒有。

當然,包庇的罪名亦很重,在運動剛剛過去幾年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是心有餘悸的。

溪縣當地的江湖人物同樣倒了黴,不少人被段航摟草打兔子,送去了預審科,因為有民兵團配合,六名通緝許久的犯人也落了網,再加上爭取減刑的傢伙大肆告密,縣城內外被梳了兩遍,看守所都滿員了。

聽説有兩個團伙,總計六名通緝犯落網,段航險些樂暈掉。

他這個刑警隊的大隊長,原本是不太好做的,上面每年都有名額和指標,雖然説總能完成,可完成起來也很費勁,而且,完成了也只是做到了本職工作罷了,稱作功勞頗為勉強。

溪縣只是一個縣城,沒什麼大案要案,一年最多發生一半次惡案,同樣屬於未破獲捱罵,破獲了應該的案子。

簡而言之,段航做的就是沒有功勞但有苦勞的工作,最近兩年都處於痛苦的熬資歷當中。

這一次,逮捕霍老四的團伙也算不得什麼,可逮捕了六名省廳通緝的案犯,卻是板上釘釘的功勞,是戰鬥力的證明。

原本不太支持段航工作的局長笑逐顏開,連着兩天往地區跑,每次回來都是風拂面,慈祥的好像聖誕老人似的。

段航的工作熱情瞬間點燃,連送楊鋭回校,都拖延了兩,附帶取證方才成行,路上跟是言之鑿鑿的道:“到明年,最多到後年,我估計就能再往前竄一竄,到時候,你再找表哥我,就得問段局長的辦公室在哪了。”説着,段航哈哈大笑,股底下的自行車叮鈴咣啷的響。

楊鋭憐憫的看他一眼,道:“真要是明年或者後年才論功行賞,你現在高興的是不是早了一點,萬一中間別人也立功了,你這次的功勞不就被掩蓋了?”段航不在乎的道:“你以為立功是那麼容易的?就咱們這個縣,一年能有幾個通緝犯路過?再還得落在你手上?立功有那麼容易嗎?”楊鋭很想説“有”明年就是嚴打年了,普通刑事犯都會被重判,許多人發覺情況不妙,就會想辦法跑路,於是變成了通緝犯,再被異地的警察抓到送進監獄。等翻過年去敍功,所有人的逮捕數量和質量都會提高几個層次,段航今年獲得的一點成就,也就被稀釋了。

楊鋭又想到:霍老四今年栽了,對他説不定也是好事,少判好些年呢。等明年的時候,他會不會謝我?

“對了,你怎麼不開你們刑警隊的邊三輪?到了學校可是有一個大坡的。”路上無事,楊鋭好奇的問了一聲,身子前傾,使勁蹬着自行車,他們前後都有歸心似箭的同學,一門心思的要回學校吹噓自己見到的民兵團圍城的故事。

段航則是滿腦子的前程,而立之年的人了,還把車輪蹬的像是風火輪似的,和楊鋭平行騎行,着氣道:“邊三輪得給辦案的同事用,我們路近,騎自行車就行了。”

“你是想給同事留個好印象吧。”楊鋭可見過不止一次段航騎着邊三輪,戴着墨鏡,帥氣的穿行於縣城街道。

邊三輪就是右側帶一個車斗的摩托車,老電影裏非常多,在80年代乃至90年代都是非常裝13的工具,用來泡妞的話,效果和後世的敞篷車差不多,相對矜持的女孩子通常也更樂意接受坐邊三輪的邀請。

刑警隊的光們,常有借邊三輪來創造機會的。而在平時,它又是段航的個人座駕,等閒不會給人用。

段航呵呵一笑,着風道:“局裏準備換車了,報告都打上去了,我要是做了副局長,説不定能配吉普車,邊三輪算什麼啊。”楊鋭啞然:“你還真是個官。”

“這個叫進步。”段航腳下發力,座下的加重永久又快了兩分,風吹起衣襟,如同抗劇裏的漢,臉上去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

楊鋭也得全力蹬車,才跟得上段航的速度。

不過,段航畢竟是工作了的人,極速沒持續多久,就着氣慢了下來。

倒是楊鋭每練習不輟,尚有餘力開口問道:“我倒是有個主意,能讓地區的領導注意到你。不過,也有可能留下後遺症,你願不願意試一試?”

“啥主意?啥後遺症?”段航還是很相信楊鋭的,他最近一段時間搞出來的事,明白無疑的證明了自己的頭腦。

楊鋭頂着風,一邊騎車一邊大聲道:“把你抓了通緝犯的事,寫成新聞,發表到報紙上…”咕哧…

段航一把捏住了手剎,自行車幾乎倒數起來。只見他靈活的將車傾斜的橫過來,自己舒伸腿,撐住了車子,問:“你會寫新聞?”楊鋭騎出去老遠才停下來,無奈迴轉,道:“你不先聽聽後遺症?”

“只要是正面的新聞報道,能有什麼後遺症?”80年代是文青的年代,也是崇拜文字的年代,名字變成報紙鉛印,不管是作者還是人物,那都是大好事,無數政治偶像,都是如此誕生的,段航想到楊鋭的文章上了《科學畫報》,心情頓時動起來。

楊鋭搖搖頭,從懷裏掏出一個信封遞給他,道:“看在你送我回學校的份上,這篇就讓你自己署名了,主要內容,是強調警惕和嚴厲打擊刑事犯罪,要出重拳,下大力,對轄區內的犯罪案件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你先看看。”比起嚴打的要求,楊鋭撰寫的新聞稿要温和一點。不過,現在是82年,提前一年略顯温和才是正常的,而且算得上是有先見之明。

另一方面,這篇新聞稿還大量借用了一些後世的美國地方演講,以及警界思維。克林頓時代以後,美國地方犯罪益惡化,競選市長和地方檢察官的政客,通常都以嚴厲打擊犯罪作為任內的重要許諾。在這個政治娛樂化的國家裏,實情如何不必討論,演講和説話的方式是絕對值得學習的。

例如“零容忍”這樣的詞語,放到社會治安崩壞前夕,得到上級讚許和社會贊同,是極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