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45章審稿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姚悦將楊鋭蒐集來的外國期刊都看了個大致,又對比楊鋭列的清單,將涉及到相關技術的文章摘出來,仔細對比以後,寫成條陳,註明在紙上。

這樣楊鋭再核對參考文獻的時候,就能減少工作量,只看被挑選出來的部分。

期刊是從捷利康的香港公司寄來的。他們還負責轉送來自總公司的信件,除此以外,不定期有來自美國的技術札記(tn),可以用於檢索最新的技術工藝,免得專利和技術撞車。

姚悦學習的很努力,但也有看不懂又章,這時候,她就會標註出來給楊鋭。

楊鋭的英語水平其實也一般,但他看的外國文獻實在不少,讀研的頭一年多時間,他在實驗室的工作就是姚悦目前的工作。在有網絡的情況下,一個學生一天能讀十幾二十篇小論文,訓練的相當充足。

兩個人合力,一個星期就將積累的參考文獻填的差不多了。實在找不到記憶中的參考文獻的,楊鋭就摘出來嘗試走別的路子,或者以猜測的語氣行文,若是還不合適,才自己撰寫。

實際上,植物提取法和半化學合成法生產輔酶q10的技術,也就是未來兩三年的技術,該有的參考文獻都差不多有了,需要楊鋭補充的,也就是寥寥幾篇罷了。

姚悦做的很開心,因為楊鋭已經在兩篇論文上,給了她第二作者的署名。

她卻不知道,自己已然在楊鋭的剝削下,將一個以輔酶q10的生產工藝為核心的大網,緩緩張開。

週六。

田世昌使勁的蹬着自行車,搶在天黑下來,帶着兩個腦袋大的包裹來到西堡中學。

他是來參加本週的鋭學組聚會的。

校園內安靜的像是鬼片裏造氣氛的時間段,只有幾個教室的燈還亮着,其中一間是鴻睿班的教室,另有幾間是給高二和回爐班的學生們用的。

鴻睿班的教室裏滿滿的是人,還有老師坐在教室裏,隨時等人來問問題。其他幾個班雖然也有老師隨堂,留下的學生卻不多。

幾個月前,鋭學組剛剛賺來錢給學校電費的時候,每個班的學生都恨不得整夜整夜的呆在教室裏,似乎燈光下的每分鐘都是賺到的。

然而,少年的熱情來的快也去的快,沒人監督的情況下,今天少來一個小時,明天休息一晚的人就漸漸多了起來。

到現在,還能維持一半左右的人數,已經説明渴望大學的學生們的自制力很強了。

鴻睿班自然不會全憑自制力,他們有老師的監督,還有互相之間的督促,而在課表排列時,晚上自習時間也從來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

田世昌見時間還早,將自行車停好,就去小食堂裏幫忙。

楊鋭每週都會召開鋭學組的集會,通常是茶座沙龍的形式,一羣人坐着聊聊天,討論一些最近的課程,並決定接下來的福利待遇。偶爾,當鋭學組有較多結餘的時候,楊鋭也會組織一場冷餐會將錢花掉,同時提升鋭學組的品質和凝聚力。

如今能夠提供的食物並不多,背靠西堡聯廠,冷餐會所能提供的美食也不過是一些腸、餅乾,但在80年代,這種冷餐會已堪稱豪華。50多人的平均花費在5元以上,一場下來就是近300元。

楊鋭只辦了兩場冷餐會,就讓鋭學組和其他班級的關係產生了天然鴻溝。

畢竟,鋭學組和其他班級的差距太大了。

半年前還是一模一樣的學生,就因為加入了一個學生組織,於是不僅進入了更好的老師授課的班級,還能有獎學金報償家庭,現在更享受其他人享受不到的美食和福利…任何圈外人都會覺得憤憤不平。

楊鋭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隨着高考和大學,鋭學組和其他學生的距離會越拉越大,除非西堡中學還有人能考得上大學,否則,十年或二十年以後,鴻溝自然形成。

現在就有了隔閡,在楊鋭看來,反而能夠堅定鋭學組的信心。就像是美國的兄弟會組織一樣,加入兄弟會的學生與沒有加入兄弟會的學生,本來就是兩類人。

田世昌離了學校,不太清楚這裏發生的事,但他仍然喜歡鋭學組的氛圍,同時喜歡鋭學組的冷餐會。

“今天準備的是什麼?”田世昌進入熱騰騰的廚房,頓時覺得眼鏡片都被蒸汽給蓋住了。

大廚從灶後出一個腦袋,看了一眼,笑道:“小田來了,每次你都來的早,今天的主菜是燻,買了20多斤,再就是雞爪,正蒸着呢,我前段時間學了個新菜譜,淮揚菜,試試看怎麼樣。”

“您做的一定好。燻和雞爪都哪裏買的,的不少呀。”田世昌一下子覺得口水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