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北上尋親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三十六章:北上尋親(一)部隊整編完後,常的訓練工作基本上不用韓雲華來
心,除了機械化旅和炮兵旅外,其他幾個旅的戰士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過韓雲華了。
韓雲華知道無論是楊成武還是李大勇、王劍都是打仗的能手,本不需要他指手畫腳,況且還有特戰隊在那邊指導部隊訓練,所以韓雲華很放心。而機械化旅和炮兵旅都是技術含量極高的技術兵種,現在
軍的戰車實用技術還很落後,所以韓雲華得時常指導機械化旅訓練,他要訓練出一支向德國裝甲大王德古裏安率領的裝甲軍一樣的鋼鐵洪
。
韓雲華知道雖然本產的九四九五式的裝甲車實在有些落後,就算在武器裝備極其落後的中國戰場,
軍的這些戰車也是時常受到沒有反坦克裝備的中隊的威脅,被形象的稱作“王八盒子”或”鐵王八”合同時期的歐洲各國生產的坦克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可以毫不誇張地説,一個德國裝甲師的戰鬥力比
本是個裝甲師團都要強悍得多。
現在本大多數的裝甲力量無論是從裝甲厚度也就防禦力還是火炮配置上來説,都是極其差勁的一種裝甲力量。就拿韓雲華這次繳獲最多的九四九五這兩種戰車來説吧:九四戰車又名“豆”戰車,這種戰車是騎兵戰車裝備騎兵旅團與
軍野戰師團的騎兵聯隊、搜索聯隊,用於引導步兵衝擊,快突襲與對敵追擊任務,94式騎兵裝甲車不具備92式騎兵戰車的強火力,但防護能力較高,此型騎兵戰車數量較大,在中國戰場上造成了巨大傷亡。
然而94式裝甲車服重量只有可憐的3。2t,而裝甲厚度也只有12mm,裝甲的連接方法為焊接。94式裝甲車的度為4okmh,動動力引擎為35馬力汽油動機武器。最讓韓雲華看不上眼的就是94裝甲車的武器系統,竟然沒有火炮,只有7。7mm或6。5mm重機槍一,乘員更是隻有2名。可以説94式騎兵裝甲車的
能及其糟糕,幾乎就是一
移動的重機槍。
這次大戰繳獲的戰車中最讓韓雲華滿意的是九五式戰車,這種戰車雖然同樣很垃圾,但是九五式戰車各方面的能要比九四式戰車強大很多,同時繳獲的數量還很可觀,所以韓雲華對那個九五式戰車團充滿了期待。1932年
本研製成功92式重型裝甲車,用於裝備
本的“騎兵戰車隊”遂行偵察作戰任務。但這種裝甲車的主要武器是2
6。5mm九一式機槍,火力較弱,而1929年研製的89式中型坦克機動
又較差,於是
本軍方決定研製一種兼有92式裝甲車的機動
和89式中型坦克的火力的輕型坦克。
1933年7月,本陸軍技術本部開始了設計工作,由三菱製作所來試製。三菱公司先期製成了a、b兩種制式樣車。隨後,又綜合它們的優點製成了正式樣車。1934年7月開始,依託騎兵學校和步兵學校,進行了
擊試驗和7oo千米的行駛試驗,證明其
能良好。但戰鬥全重過了預定的6。5噸,達到了7。5噸,最大度也未達到指標。經過減輕重量的修改設計後,於第二輪樣車,試驗時,最大度曾達到了46千米/小時的較高度,滿足了軍方的要求。又經過局部修改後,於1935年正式定型,由於這一年是
本皇紀(神武天皇)2595年,所以定名為95式輕戰車(輕型坦克)。其中有一種生產數量很少的型號(
本人稱為“北滿型”)僅用來裝備侵佔我國東北地區北部的關東軍戰車部隊。
95式輕戰車的自重為6。7噸,戰鬥全重7。4噸,乘員3人(車長、駕駛員、機槍手),車長4。3米,車寬2。o7米,車高2。28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瓏”95式輕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門94式37毫米坦克炮,1933年試製完成。這種37毫米火炮身管相對較長,全炮長1。36米,重僅64千克,具有一定的穿甲威力,在3oo米的擊距離上可穿透45毫米厚的鋼裝甲。彈藥基數為12o。
的彈種有穿甲彈和榴彈。火炮的高低
界為-1o度~+24度,方向
界為左右各1o度。也就是説,即使炮塔不旋轉,火炮也可以左右轉動1o度。輔助武器是2
仿捷克造的97式7。7毫米重機槍,可自動連
擊,乘員需抵肩
擊,彈倉內有2o機槍彈(到二戰後期改為鏈式供彈),帶1。5倍的瞄準鏡,其中的1
為前機槍,另1
為炮塔後機槍,共攜彈3ooo。前機槍由機槍手
縱,炮塔後機槍由車長
縱。前機槍的
界為:高低-1o度~+35度,方向
界左右各25度;炮塔後機槍:高低-1o度~+25度,方向
界左右各25度。由此還可以看出,95式輕型坦克的車長是夠累的,一個人既要指揮全車作戰,又要打、裝炮彈和
縱炮塔後機槍,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不過,95式輕戰車既然定位為“支援步兵作戰”機槍火力便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火力佈置和乘員分工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九五式輕型坦克一共生產了125o輛,被本用來侵略我國和東南亞,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3o年代,95式輕型坦克算是一種優秀的輕型坦克,但它的致命弱點是防護差,火力弱,在蘇
哈拉哈河戰鬥中即遭到蘇軍t-26坦克的重創。後來在侵華戰爭中,中隊的反坦克炮也能輕易擊穿其裝甲。太平洋戰爭和戰爭後期的蘇
戰爭中更是慘敗。但是最起碼在現在這個關頭,對於幾乎沒有什麼裝甲力量的中國,這三個戰車團所能起到的作用幾乎大於任何一箇中國集團軍。
況且軍的裝甲力量也很少,在中國戰場上只有那幾個真正的
鋭野戰師團才會裝備一到兩個戰車大隊。其他的
軍師團就沒這個待遇了,可想而知裝甲力量在
軍中也是不常見的,像韓雲華這樣大規模集團
是用戰車的在中國戰場上還是很少見的。
機械化旅是組建完畢了,訓練的情況也還好,比韓雲華自己預料的要強上不少,畢竟機械化旅的戰士們都是受過教育的學生兵,其接受能力還是很強的。在加上韓雲華這個軍區司令員的親自教學監督,誰敢不用心學。
所以,儘管現在機械化旅還未形成戰鬥力,但是執行一下火力支援和戰場突擊任務還是沒問題。但是最讓韓雲華擔心的是機械化旅的後勤保障問題,機械化旅所需要的武器裝備都是自動武器,包括自衞手槍。武器裝備還好説,畢竟韓雲華這次繳獲的武器彈藥極多,還真不缺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武器所需要的彈藥卻是一個不小的問題,而戰車上裝備的那些火炮和重機槍也是一個金獸。尤其是戰車使用的37mm火炮的炮彈中國現在還不能自己生產,雖然駐蒙兵團已經在包頭修建了一個專門用於生產這種型號的炮彈的工廠,可惜還沒有生產便落入了韓雲華手裏。但是韓雲華卻對武器生產也是一竅不通,看着那些暫新的機器設備靜靜地帶在庫房裏生鏽而不能使用,韓雲華心裏還真不是滋味。
儘管內蒙古軍區也有自己的兵工廠,但是那隻能生產一些手榴彈、子彈復裝等,還真沒有能生產從戰車使用的炮彈這種能力。這也就意味着內蒙古軍區的機械化旅持續戰鬥的能力被減弱到了最低,雖然軍在倉庫裏存放了大量的武器彈藥,但是坐吃山空,總有一天會被吃空的。
而且戰車使用的汽油更是缺少,在當時許多人看來,中國就是一個貧油國,中國境內沒有一個油田,沒有一個鑽井。中國戰場所有的車輛用油都是從國外進口而來的,包括蔣介石的國民政府。
而內蒙古軍區境內卻沒有這樣的條件,油庫裏軍留下的汽油用完後,內蒙古軍區所有的機械化車輛都將歇火,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但是這是個難題,不止是他韓雲華沒這個能力,就連蔣介石也解決不了,國民政府在中國沿海城市淪陷後還可以從越南海防港搶運物資回國,但是自從軍佔領廣東後,距離越南海防港的直線距離變的十分有限,
軍的轟炸機每天都在滇越鐵路線上空盤旋。而滇越鐵路一路穿行在高山峽谷之中,一旦遭到
機的轟炸,必將全線癱瘓,短時間是指望不上了。
鑑於這種情況,國民政府接受了雲南省主席龍雲的建議,由雲南省出資出力,國民政府中央協助修建滇緬公路。然而滇緬公路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修成的,況且滇緬公路的工程量之大,施工難度之高遠遠出了國民政府的預計。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修建滇緬公路的難度一點都不下於現在修建青藏鐵路。
可以説,中國現在已經在戰略上被軍包圍了,一切的通向國外的通道全部被掐斷了。外援進不來、進口物資也進不來,而一些戰略物資國內又不能生產,這卻實是懸在國民政府以及中國人民頭上的一把利劍,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的抗
鬥爭。
韓雲華作為一個後世人,他知道中國並不是沒有石油,儘管當時包括本、英國、美國在內的所有的國家都認為中國是一個沒有原油礦的國家,中國廣闊的土地下沒有黑
的金子。但是韓雲華卻知道中國的西北、東北以及華東、華北地區都有油田,而控制的陝甘寧邊區也是能開採出石油。但是韓雲華卻不敢在中國的土地上開採石油,原因很簡單,如果因為原油開採而致使鬼子進攻山西、陝西,進而改變其南下東南亞的戰略目標,那韓雲華可就真成了民族罪人了。
軍之所以南下進犯東南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戰爭資源,尤其是橡膠和石油。如果中國有可以替代的資源,
本是不會去招惹比他強大的多的美英等國的,最起碼不會在中國還沒有徹底投降之前去打東南亞的主意。
韓雲華可不想因為自己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改變歷史,經過這近一年的戰鬥。韓雲華知道改變歷史可不容易,往往改變一小點就會引連鎖反應。就好像他好不容因改變了冀東起義部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慘劇,但是隨後便引得關東軍大舉入關一樣,儘管現在冀東的起義部隊已經全部撤到了內蒙古軍區境內,但是冀東的廣大的國土還是像歷史上一樣尚在偽軍手裏。這些無論如何是改變不了的,韓雲華深知改變歷史只能嘗試着去改變歷史的枝葉,在實力尚未達到那種駭人聽聞的時候試着去觸動那些已成定局的事情,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韓雲華知道現在能搞到石油的只有軍以及國民政府,
軍那裏還好説,瞅準了搶就可以了,但是國民政府那邊卻有些麻煩。不過現在尚未到了哪一步,
軍留下的油庫裏的油料最少還可以使用多半年,只要在這半年內搞到油料就不會影響部隊的戰鬥力。
錢壯飛那裏一直都沒有消息,韓雲華也曾電問過,情報部門的同志説錢壯飛親自到了鑲黃旗去了,和錢壯飛一起去的還有一箇中隊的特戰隊員和一個連的情報部門的鋭。
韓雲華心裏對李雨涵的擔心已經表現到了臉上,作為一個軍區的司令員,韓雲華一向喜怒不假顏面,在戰士們眼中韓雲華就是一個從容不迫極其有魄力的人,不管是軍大軍壓境還是數十萬災民像蝗蟲一樣湧入
據地,韓雲華從來都沒有變過臉
。
戰士們幾乎產生了這樣的幻覺,世界時似乎就沒有司令員辦不了的事情。多大的困難在司令員嚴重都不是問題,多少鬼子在司令員眼裏都是土雞瓦狗。雖然不至於不堪一擊,但是所向披靡還是很形象的。
但是自從司令員從冀東回來後,戰士們現司令員很容易怒,面對鬼子俘虜時更是這樣,要不是沈玉泉政委攔着,那一千多鬼子俘虜都被司令員拉出去“突突”了。
8月27,錢壯飛從鑲黃旗來電報説找到了追殺李雨涵的那批
本特戰隊,但是由於準備的不夠周詳,
戰一番還是被鬼子特戰隊逃了,人數大約在三十人左右,他們正在追捕之中。但是卻沒有現李雨涵的蹤跡,錢壯飛等人估計李雨涵等人應該就在這一帶,很可能躲進了牧區,希望韓雲華能多派一些人幫助尋找,畢竟進入牧區尋找一個人那無疑是大海撈針,人數少了
本不行。況且現在還有
軍特戰隊在一邊虎視眈眈,力量分散很可能會被各個擊破。
正好眼下無事,部隊正在休整和訓練之中,能用得着他的還真不多,韓雲華和沈玉泉商量了一下,決定率領部隊北上,一方面是為了開闢內蒙古軍區北方的轄區。另一方面是為了尋找李雨涵。
沈玉泉深知李雨涵對於韓雲華的重要,從李雨涵到達內蒙古軍區的時候,延安方面和八路軍總部都曾經給他過秘密電報,命令他一定要保護好這個小女孩。長們怕韓雲華疏忽大意導致李雨涵受到什麼傷害,到那時不止是韓雲華那裏很可能出現什麼意外,就連李雨涵母親那裏也不好
代。
所以當韓雲華提出北上尋找李雨涵時,沈玉泉並沒有阻攔,雖然説尋找一個人還真輪不到他這個大司令出馬,但是沈玉泉卻知道在本特戰隊面前誰最有言權,無疑是韓雲華本人了。可以這麼説,韓雲華就是內蒙古軍區特戰大隊的締造者,是所有特戰隊員的老師。在特種作戰上面的造詣,八路軍中唯有韓雲華這麼一個專家。
經過韓雲華以及沈玉泉等人的一致協商決定,韓雲華將率領騎兵旅一團、二團和火力支援團北上鑲黃旗。而突擊一旅將主力一部北移至康保一線,隨時做好支援準備。
為了確保徹底消滅軍的特戰隊,韓雲華特意將剩下的雛鳳特戰中隊的165名隊員全部帶上,同時還將還在訓練中的876名去年選撥出來的特戰隊員也全部帶上,讓這些隊員也見識見識什麼才是真正的特種作戰。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韓雲華帶着部隊從包頭出,乘坐火車趕往集寧,然後再從集寧趕往鑲黃旗。不過在這之前,韓雲倩卻從張北提前一步趕到集寧,她要隨同韓雲華一起北上尋找李雨涵。對於韓雲倩,韓雲華這個哥哥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雖然理智上講雲倩是他的下屬,但是從情上講韓雲華卻一點也不願意責罵這個唯一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