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百五十一章:渡江戰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江北的軍主力雖然投降了,但是任然有部分本經國主義的死硬分子繼續做最後的掙扎,因此肅清殘敵的戰鬥還在繼續,不過相對於華北方面軍70萬部隊來説,區區一兩個師團的反抗實在太微弱了,沒有彈藥沒有後勤補給,拒絕投降的兩個不滿員的步兵師團很快就被中隊給殲滅了。

華北方面軍投降以後,整個長江以北再也沒有本人的據點了,整個江北諾大個北中國被解放了。隨着中領導的軍事力量在戰場上的壓倒氣勢的向前推進,中也迅速在各解放區建立了行政機關,在北很多城市,軍政已經分離,執政黨的地位越來越穩固了。

第二次徐州會戰剛剛結束,韓雲華便將自己的前敵指揮部搬遷到了徐州,同時緊急調粟裕、沈玉泉等人南下,商討渡江作戰的軍事計劃。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江,自西向東橫貫大陸中部,歷來被兵家視為天塹,而江南歷來是中國富庶的膏腴之地,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因此拿下江南對於整個來説具有決定意義,所以韓雲華便將東北方面軍幾大主力全部調到了安徽、河南、江蘇的南部,隨時準備渡江作戰。

渡江戰役的作戰計劃很快就敲定了,韓雲華以方面軍總司令的名義上報軍委會,希望zhōngyāng能夠同意東北方面軍繼續南下,解放全中國。

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幾位大佬看完韓雲華的作戰計劃之後經過幾天的商討,最終同意了東北方面軍的作戰計劃,不過卻在這個基礎上制定了更加詳細更加龐大的作戰計劃。中高層迅速從陝西調集部隊入川,由彭等人在四川迅速組建西南戰役指揮部,指揮西南的部隊向川東、chóngqing進行反擊。而云南的中隊則是以整編第300軍為主力,然後再在滇軍、黔軍的配合下對盤踞在黔東以及廣西廣大地區的軍發動反擊。自此,整個渡江戰役的計劃工作就此結束,黨zhōngyāng打算從3各方面對江南的軍發動反擊,力主在江南地區建立永久的戰略點,然後將本人徹底消滅。

華北方面軍的頭像級大地震動了偽軍,煙俊六也因此受到了大本營的質疑和斥責,雖然沒有撤銷他的職務,但是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大本營已經對煙俊六失去了信心。但是現在本陸軍同本海軍一樣,將星凋零,年老的一批高級軍官不是戰死就是已經退役,很多高級軍官現在都是超期服役,有能力的將軍越來越少,所以儘管大本營對於煙俊六很不滿意,但是卻暫時想不到人來頂替他。

不管大本營滿不滿意,但是此時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依然是煙俊六,因此儘管煙俊六本人對於大本營的斥責很擔心,但是依然的做好本職工作。北方的戰鬥基本上已經結束了,但是對於中國派遣軍而言,新的挑戰又即將開始。

中隊進攻江南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了,儘管有長江水道的天然屏障,但是煙俊六依然極為擔心,因為在損失了整個中國北方之後,軍在中國的整體戰略上已經出現了偏差,整體防禦已經喪失,因此煙俊六認為中隊已經有實力致整個中國派遣軍於死地,因此煙俊六召集所有軍團長、師團長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佈置長江沿岸的防禦工事。

長江是中國最大的也是最長的河,全長六千餘公里。下游江面寬達2至10餘公里,水位在每年4~5月間開始上漲,特別是5月汛期,不僅水位猛漲,而且風大高,影響航渡。沿江廣闊地域為水網稻田地,河湖泊較多,不利大兵團行動。防守該地段的是中國派遣軍第3師團、第101師團、第4師團、第40師團等共計15個步兵師團以及13個dúli混成旅團,另外還有汪偽政權近20個步兵師。軍除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據點作為警戒陣地外,以主力42萬大軍沿南岸佈防,重點置於南京以東地區,並在縱深控制一定的機動兵力,企圖在人民解放軍渡江時,憑藉長江天險,依託既設工事,在海空軍支援下,大量殺傷其於半渡之時或灘頭陣地。

對於具體的作戰佈局煙俊六也做了重點安排,如江防被突破,則分別撤往上海及浙贛鐵路沿線,組織新的防禦。其具體兵力部署是:以橫山勇的第11軍指揮兵團指揮第第3師團、第101師團、第4師團、第40師團等防守武漢至銅陵段;以派遣軍司令部直屬部隊指揮的6個步兵師團防守銅陵至馬鞍山段,另外還有部分預備隊。

鑑於中隊幾乎沒有海軍,煙俊六特意在岸上修建了很多突出地面的阻擊火力點,這些火力點建造簡單造價低,但是對付渡江而來的部隊還是很有效果的。中國海軍不是沒有現代軍艦,有是有少量的海軍艦艇,不過有沒有艦艇和有沒有海軍是兩回事。海軍可不像陸軍,陸軍是可以速成的,但是海軍卻不可以,海軍是一直需要歷史的軍隊。中國的海軍雖然歷史同本海軍同樣有將近百年,當然這指的是真正的現代海軍,使用的是鐵甲艦,而不是那些木製的戰船。

但是同本海軍不一樣的是,中國的海軍出現了斷代,自甲午戰爭以後,中國海軍便一蹶不振,到抗戰爭爆發之後僅剩的幾十艘艦船也都被軍趕到了長江上游,要不是第一次武漢會戰的時候韓雲華巧計奪了軍三十多艘艦船補充進中國海軍的話,恐怕現在中國海軍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

不過就算是如此,原國民zhèngfu的海軍也只剩下22艘小型艦艇了,最大的戰艦不過是排水量5467噸的輕型巡洋艦。人員更是不足兩萬人,而且極其缺乏有經驗的海軍士兵,這還是原國民zhèngfu方面留下來的老底子。就方面而言就更差勁的可以,整個領導下的武裝除了韓雲華所部擁有幾艘海軍艦艇以及部分海軍外,其他幾百萬部隊中沒有一隻適用於水面作戰。而韓雲華所部的那支海軍也只是徒有海軍之名,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士兵和幹部都沒有系統地經過海軍訓練,儘管現在基本上已經學會了怎樣cāo作鐵甲巡洋艦,但是真正的戰鬥力卻不行。

1944年1月初,中中軍委決定以百萬大軍發起渡江戰役,奪取偽軍的政治經濟中心。隨後,中軍委依據向長江以南進軍的既定方針,命令人民解放軍東北方面、zhōngyāng方面軍、中原方面、西南方面軍迅速向指定地點集結。並且成立了以韓雲華、劉伯承、彭德懷、閻錫山等人為主要指揮官的渡江戰役的總指揮部。渡江戰役總指揮部指揮官由朱總指揮擔任,副總指揮由韓雲華、劉、彭以及閻錫山擔任。韓雲華另外兼任參謀長,負責總體作戰計劃的制定。

結合前一段時間zhōngyāng的大體規劃,韓雲華連同zhōngyāng的幾位高級軍官一起制定了關於渡江作戰解放全中國的作戰計劃,韓雲華本人以及整個東北方面依據中中軍委的意圖和軍的部署以及長江中下游地理特點,特制定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決定以東北方面軍為主力組成東、中、西3個突擊集團,採取寬正面、有重點的多路突擊的戰法,於1月15在江蘇江至安徽省江段實施渡江作戰,首先殲滅沿江防禦之敵,爾後向南發展,奪取南、上、杭等城,佔領江蘇、安徽省南部及浙江全省。

而南京、上海杭州地區的作戰是這次渡江戰役的重點,所以韓雲華特意下了很大的心血來制定作戰計劃,其具體的兵力部署是:以陳賡的第一集團軍和左權的第二集團軍為主力,指揮第1、第2、第3、第4軍,第5、第5、第7、第8、第9、第10野戰軍以及炮兵第一旅、第二旅、第四旅、裝甲1師、2師、共75萬人組成第一突擊集團。

由粟裕指揮的第六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進攻瓜、浦、浦,引和牽制南、鎮地區軍;主力6個軍由三江營至張黃港段實施渡江,成功後向寧滬鐵路進,控制該路一段,阻擊南、鎮的軍東逃和上海方向的軍西援,並向長、吳方向發展,會同中突擊集團切斷寧杭公路,封閉南、鎮地區守軍南逃的通路,完成戰役合圍,爾後協力殲滅被圍之敵。這路軍被韓雲華稱為第二突擊集團,全軍8個野戰軍總兵力55萬。

另外韓雲華還親自指揮李定國的第八集團軍以及許世友的第7集團作為總預備隊協同各部作戰。計劃確定以後各方面軍積極備戰,並且迅速調動部隊。

1月15,在計劃確定之後的第10天,韓雲華所部率先到達指定位置,緊接着閻山指揮的zhōngyāng方面軍也到達了指定的位置,而彭老總的西南方面軍也到達了預定攻擊位置。

但是由於渡江戰役需要準備的東西還有很多,因此個部隊就地展開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進行形勢任務和新區城市政策紀律教育;偵察軍的防禦部署、工事和長江水情、兩岸地形;在地方zhèngfu的幫助下籌集、修理船隻,到渡江前夕,共籌集各型木船12300餘隻,培訓了數千名部隊選調的水手;開展以強渡江河和水網稻田地作戰為主要內容的戰術、技術訓練等。在zhōngyāng的統一部署下,地方各級黨政機關竭盡全力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羣眾進行支前工作,僅隨軍參戰的船工即達5萬餘名,臨時民工達600萬人,山東、蘇北解放區還組建了33個民工團隨軍服務。

1月26第在歸綏發表了題為《對寇的最後一戰》宣言,判斷隨着局勢的不斷好轉,以及整個世界反法西斯勢力的不斷髮展,對戰爭已處在最後階段,最後地戰勝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的一切抗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殲滅這些敵人的力量,奪取其武器和資財,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同時,主席還特意強調,必須放手組織武裝工作隊,成百隊成千隊地深入敵後之敵後,組織人民,破擊敵人的通線,配合正規軍作戰。必須放手發動淪陷區的千百萬羣眾,立即組織地下軍,準備武裝起義,配合從外部進攻的軍隊,消滅敵人。解放區的鞏固工作仍應注意。今冬明,應在現有一萬萬人民和一切新解放區的人民中,普遍地實行減租減息,發展生產,組織人民政權和人民武裝,加強民兵工作,加強軍隊的紀律,堅持各界人民的統一戰線,防止費人力物力。凡此一切,都是為着加強我軍對敵人的進攻。全國人民必須注意制止內戰危險,努力促成nzhu聯合zhèngfu的建立。中國民族解放戰爭的新階段已經到來了,全國人民應該加強團結,為奪取最後勝利而鬥爭。文章分析的入情入理,極具説服力,大大鼓舞了全國民眾的抗熱情。

仗打到現在已經沒有了什麼懸念,隨着美軍在菲律賓的高歌猛進,隨着本走狗泰國的投降,再隨着長江以北地區的被解放,軍已經是暮西山了。如今盟軍在泰國集中了數以百萬計的部隊集結展開進攻,很快部隊就會打到中南半島東部,到時候馬來西亞和越南也會被解放,軍在整個居室中已經處於了絕對的劣勢。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韓雲華命令各部隊立即展開最廣泛的宣傳,一定要將大軍這次南下的目的以及意義向廣大人民羣眾説清楚,到了現在保密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就算是本任用股想也能知道中隊的意圖,因此這場戰役已經沒有任何隱秘可言了。所以發動人民羣眾成了韓雲華增加部隊戰鬥力的最直接的辦法,人民羣眾雖然單個的力量很弱小,對於一支軍隊的幫助那是極為有限的。但是要是千千萬萬的中國老百姓都站了起來,都出力幫助部隊,那麼這個力量將會是極為巨大的。只有在正常戰役中,全民能做到軍民合力就一定能打的贏本侵略者的,對於這一點韓雲華很有信心,而韓雲華的這種信心也染了很多人。

宣傳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當聽説大軍要渡江,追打“小鬼子”時,沿江一帶的老百姓都興奮不已,尤其是漁民。他們除了將自家的漁船貢獻出來,還積極為大軍介紹長江的水,提供長江行船的經驗和方法,主動教指戰員練習游泳、划船,幫助指戰員尋找製作救生器材的材料,不管是下種用的葫蘆還是做傢俱用的杉木料、喂牛用的幹稻草,都毫不吝惜。另外很多戰士都是北方人,是天生的旱鴨子,因此救生器材就成了困擾部隊的一大難題。但是沿江的漁民們卻有好法子,他們運用生活智慧自制救生器材。

渡江作戰的後勤工作都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但是軍隊的訓練問題卻還在熱火朝天的進行當中,水戰和陸戰有着本質的區別,陸戰以現在韓雲華所部的實力本不需要這麼麻煩,拉開部隊打過去就可以了。但是水戰就是水站戰,比陸戰更講究戰術上的配合。因此這段時間為了打破軍苦心經營的防線,乾淨、徹底地消滅江南之敵,各部隊都忙碌的展開了各項準備工作,積極展開軍事練兵活動。在統一戰術思想的基礎上,各部隊利用內河、湖泊和長江北部江面抓緊了水上練兵。水上練兵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教會部隊悉水,學會游泳和水上基本技能。當時,韓雲華所部的大多數士兵來自北方地區,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游泳,甚至很多人連大江大河都沒有見過,不但缺乏游泳技能,而且心理上還很怕水。在訓練的時候,廣大官兵羣策羣力,製作了各種各樣的簡易救生器材,有的是用葫蘆做成的,有的是用竹筒或衫木做成的,還有的是用幹稻草做成,形狀各異,既有三角形,也有方形或井字形,還有圓圈形等等。有了簡易的救生器材,那些北方來的“旱鴨子”再也不怕水了,反而把下水學游泳當作一件樂事,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距離總攻的時間越來越近,只要時間一到,陳兵江北的百多萬大軍就會橫渡長江,完成對侵華寇的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