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章苦心大夢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午時大家各自回房休息,未時三刻茹娘聽聞温榮醒後便由婢子領着來尋温榮。

茹娘是有些怕温榮的,總覺得温榮不似阿孃那般好親近。茹娘不過只是八歲孩童,可温榮常拉着她習字讀詩,偏偏茹娘不同於温榮子,不喜這些,她倒是更願意跟着鶯如她們學女紅的。

“阿姐可起了。”海棠垂格門扇外傳來稚的童音。

温榮心一動,忙將門扇打開,牽着温茹手進了屋,温茹一身謙粉盤金細花襦裙,綰了單向百合髻,簪幾枝細巧宮花,戴着綴穀穗子印陽文‘歲歲平安’的祥雲刻花小金鎖,粉嘟的小臉看得温榮心下甚喜,眉眼笑意漸濃。

温茹怯生生地望着榮娘,只覺得阿姐今似乎有些不一樣,對自己親密了許多,也不會老闆着臉了。

温榮拉着茹娘坐到小紅木圈椅上,將廚裏剛送的水晶棗米藕荷糕端到茹娘面前,茹娘見了果然甜甜一笑,抓了一塊便喜滋滋送嘴裏,看着茹娘那饞樣,温榮就覺得有趣。

前世茹娘和温榮不親,阿孃走時茹娘才剛滿十二歲,阿孃代了温榮要照顧好茹娘,温榮雖是真心應了阿孃的,但那時温榮為了將已是太子妃的韓大娘子比下去,只將心思放在了自己身上。

直到永慶三年,茹娘已是十六歲碧玉之年,温榮才思量着該為她尋一門好親事。温榮召茹娘進宮,意在探探茹娘意思,看是否已有喜歡的人家或郎君了,可不知為何茹娘對温榮的探問十分抗拒,温榮也未多想,只道茹娘害羞還沒有中意人家,便在心裏為茹娘定了尚書右僕的周家五郎,週五郎十八歲中進士,是甲子科最年輕的進士郎,很是為周家爭臉,而且樣貌俊朗眉眼正氣,和茹娘是登對的。

温榮心下思定了這事後,打算擇於宮中設宴時將這事同右僕周家夫人説了,若無疑義,早求了賜婚詔諭,了了這樁心事。

可不曾想還未到一個月,黎國公府傳來信,説是茹孃親事已定,擇了黃道吉嫁於丁卯年新進進士郎賈仲焱,温榮特意問了賈仲焱家世,不料只是青州普通商户人家。

為此事温榮特意回了黎國公府瞭解情況,才知是他二人互通曲款,更私相授予了定情信物…

温榮本想和茹娘説幾句體己話,可府里人只道茹娘染了病症,卧牀休息,怕過了病氣給當時已是一品貴妃的温榮,勸説過段時間茹娘身子好了,再遣了帖子與茹娘招她進宮絮話,如此更妥當些。

這一別便到了茹娘全大禮那。黎國公府倒是熱熱鬧鬧的,雖不及温榮出閣時,卻也佈置得喜慶。本以為茹娘該是歡喜喜一副待嫁的嬌羞娘子模樣,不曾想温榮進到茹娘廂房時卻是一片死寂,茹娘只沉着眼,坐在妝鏡前無一絲言語,臉如槁木死灰般,連温榮進廂房時內侍的通報都置若罔聞,那身大紅團金廣袖華服壓得令人透不過氣來…

“阿姐,還能吃麼。”温榮被稚的聲音喚回了神,原來温茹已吃去一塊糕,照往常茹娘被温榮訓慣了,不敢再伸手。

“嗯,茹娘喜歡的,阿姐都給你。”温榮親自執起一塊糕小心地喂茹娘,前世是她沒照顧好茹娘,她對不起茹娘也對不起阿孃。…温榮醒後這幾,因不再暈船,神漸漸養好了,白裏陪着阿爺軒郎下下棋寫寫字,亦或是同阿孃學女紅,説到女紅,茹娘倒成了温榮的小先生,姊妹兩還合着用五絲線串起金玉珠子做了瓔珞送與林氏。

茹娘畢竟小孩子心,同温榮又是真真的血濃情深,縱然之前再怕榮娘,幾過後也全忘光了,現在只記得榮孃的好,時時事事都要黏着阿姐,林氏見姊妹關係親,暗暗喜在心裏,很是藉。

“榮娘,進黎國公府那,可還是穿杭州郡成譚製衣坊那套新作胡服。”林氏拉着温榮坐在鋪着灰纈絞紗暗花羅褥子的長板胡牀上。

先前為了回盛京,林氏特意為三個孩子找了成衣匠新做兩套盛京免費款式袍衫,温榮是一鵝黃團花錦緞滾領雙層織金邊窄袖袍褲。

林氏本是不允温榮着胡服的,想着回黎國公府自然該莊重些,不奈温榮在杭州郡無人管慣了,珩郎又將她寵得心尖兒似的,也不幫勸,只説榮娘喜歡便罷,回黎國公府也是自家主子,無妨的。

“阿孃,榮娘想換裙衫可好。”温榮顰眉嘟着嘴,撒嬌地望着林氏。

前世温榮一身亮胡服入黎國公府,猶記得老祖母的表情言辭。温榮老祖母即為黎國公府温老夫人,是温世珩嫡母阿孃,乃高祖宣皇帝阿姊樂靜大長公主之女嘉宜郡主,身份極是高貴。

那時温老夫人雖表現的親熱和歡喜,但是微可一見的皺眉還是讓温榮心下生了排斥,後更説了些讓温榮隨自家姊妹學盛京禮儀的話,**如温榮就已知老祖母對她是不喜歡的。

温榮子清傲,再加上同老祖母本就沒什麼情,見老祖母不喜,亦不屑去巴結,只想憑着自己容貌和才情,要什麼會是沒有的,而茹娘本就不太説話,那懦捏的子温老夫人自然看不上眼,連帶着也不滿林氏,只道是放出去十多年,她沒教管好兩個貴家娘子,在盛京都是上不得枱面的。

如今温榮倒不是真就放下身段想去應承誰,只是一步步穩妥了,不能帶累了阿孃他們。

“鬼靈的愛變樣兒,明便到陪都洛陽廉閬古碼頭了,你阿爺説了改陸路走,還要順路去探望舊識。洛陽到盛京陸路不過兩功夫,還是便宜的,明下商船後阿孃去洛陽市坊的製衣坊看看。”林氏摸摸温榮脂玉般剔透的小臉,榮娘現有的襦裙皆太過素雅,只怪自己先前沒想周全了,若是提前思量到,為榮娘備了裙衫,就不用臨頭了再慌張想法子。…高祖立朝後,見洛陽東臨商漕大運河,北毗鄰盛京,故設為陪都,經過數位賢明聖人治理,如今洛陽已是漕運之都,可謂瑤裏有盡物華天寶,‘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的繁盛之景便是形容了洛陽,熱鬧程度不亞於盛京。

温家的商船並未停靠在常理貨和載貨的碼頭,而是入了那各畫舫泊集地芙渠渡口。

陪都陳知府早知曉今巳時初刻黎國公府三房將抵達洛陽,陳知府祖上同黎國公府是故,早早使人遣了兩匹家豢子平順的白蹄烏,和一輛輕羅帷幔格窗翠蓋珠瓔四輪馬車在渡頭等候。

温榮等人下了商船,終於踩上夯實黃土,不遠處貨運碼頭嘈雜作響,街市坊處人羣攢動,似乎都急急的,和悠閒自得映着碧樹紅花的杭州郡,完全兩般景象。

離盛京還有那李三郎,是越來越近了…

廣大書友光臨閲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户請到m。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