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聽見聲音喜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説完將手裏的火把一扔,柴火飛快地燃燒起來,很快變成了熊熊大火。龐來孝在火中慘叫了幾聲,就沒有聲息了,朱傳宗看着熊熊的火光,心中的怒氣雖然沒有平息,但是也別有一番慨。
龐來孝是烈火神君下凡,跟朱傳宗兩世糾纏,從天上鬥到人間,到今天終於做了個了結。平生最大的對手死在面前,朱傳宗心中難免也有些悵然若失的覺。宮中的大火燒了一夜才撲滅。
朱傳宗派兵四處巡查,很快平定了京城的動亂,然後召集文武百官,在大殿議事,當然龐來孝的死黨,如曾懷順等人,都已經被抓的抓,殺的殺,此時在場的大臣。
雖然也都被迫向龐來孝稱臣,但是都是被脅迫的,朝廷未來的運轉還要靠他們來維持,因此朱傳宗也就不再追究他們的附逆之罪。國不可一無君,眼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冊立一位新皇帝,但是湯治已死,他的兒子也早被龐來孝殺了。
連明宗皇帝的其他子嗣,凡是皇室的直系血親,基本已經被殺光了,皇族裏僅存的幾人,都是皇家的遠親,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因此眾人爭論了半天,還是沒有合適的人選,其實這裏面還有個原因,大臣們被龐來孝的威嚇怕了。
都懷疑朱傳宗是不是第二個龐來孝。他現在手握重兵,在軍隊和民間都有極高的威望,加上朱家以前的勢力,比龐來孝當初還要強盛得多,他若是想當皇帝,也不是什麼難事。現在自己等人要是推舉別的皇帝出來。
若是惹朱傳宗不高興,豈不是自尋死路嗎?爭論了半晌,有個自作聰明,想要討好朱傳宗的大臣就提議,皇族的血脈已經絕了。
正好朱傳宗大人乃是先皇湯治的結拜兄弟,論理也是皇族中人,現在又有匡扶社稷的大功,正是繼承皇位的不兩人選。他這一起頭,頓時就得到了近半數大臣的支持,大家跪倒一片,都叩首道:“請朱大人順應天命吧。”那領頭的大臣心裏暗自得意,心想自己這算是擁戴之功,將來朱傳宗當了皇上,自己的榮華富貴那可就是不可限量的了。
哪知道朱傳宗本來就沒什麼當皇帝的念頭,現在因為湯治的死,心有愧疚,正在傷心。聽了這話,不大怒,喝道:“把他趕出去。誰再説這種大逆不道之言,一律治罪!”一些忠直的大臣方才還在擔心,一看這情景,都是暗自點頭,心想:“朱大人不愧是國之棟樑,品德高尚,可比古代的聖賢啊!”黃天佑早先被龐來孝罷官下獄,關了兩年,朱傳宗剛把他放出來,官復原職。他一向德高望重,是有名的忠臣,這時站出來提議道:“眾位大人難道忘了。
先皇還有血脈的嗎?媚妃娘娘生有先皇的遺腹子,如今就在京城!難道不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嗎?”眾人如夢方醒。湯悔還沒出生,媚妃就被打入冷宮。湯治知道其中的內情,雖然沒有傷害他們母子,但是也沒有公開過他皇子的名分。
後來被朱傳宗救出京城,一直留在軍中,大臣們一時想不起來,也不奇怪。眾大臣多半都聽過湯悔是朱傳宗兒子的傳聞,便都齊聲贊同,都説當今世上能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媚妃的兒子湯悔了。
其實這樣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一來湯家的江山保住了,大臣們在青史上不會留下罵名。二來立湯悔為皇帝,朱傳宗是一定同意的,總比朱傳宗自己登基要好得多。
朱傳宗原本沒有想那麼多,見大臣們眾口一詞讓寶兒登基,心中也是大喜,也就應了,心想:“世事真是難料,我的兒子竟然要當皇帝了?”聽到這個消息,最高興的自然是媚妃了。
她不知道朱傳宗不想當皇帝,還以為朱傳宗是為了兒子才放棄皇位,不又是甜
,又是
動,柔聲道:“你對我們母子真是太好了,你放心吧,將來我們什麼事都聽你的。”朱傳宗道:“不過寶兒當了皇帝,你就是皇太后,以後就要常居宮中,不能跟我住在一起,而且政治最是黑暗險惡,當皇帝也未必就是好事情。不如我再想辦法…”媚妃笑道:“寶兒能當皇帝,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至於我,以後咱們還像以前那樣在宮裏相會,誰敢説什麼呢?為了兒子,受什麼委屈我都不怕。”朱傳宗心想:“權勢真有那麼好嗎?只怕不一定。”可是湯悔當皇帝的事已經是板上釘釘,媚妃又這麼支持,他也就不再説什麼了,轉
便舉行登基大典,媚妃被封為皇太后,湯悔身穿皇袍,由她抱着。
坐在寶座上,接受眾臣的膜拜。朱傳宗站在眾臣之首。他因為立下大功,媚妃,這個時候應該叫皇太后了。
特意賜予他見君不跪的權利,因此只是微微彎了下身子,其實這裏面的原因很簡單,湯悔實際上是他的兒子,哪有爹跪兒子的道理?當然老百姓都不知道其中的奧妙,都是羨慕朱傳宗位高權重,尊榮無比。
這時皇太后頒佈旨意,開始對功臣進行封賞。第一個受封的便是朱傳宗。他走出列來,躬身聽封。宜讀旨意的太監道:“朱傳宗誅除賊,匡扶社稷,品行高潔,賢德聞於四方。
特封為攝政王,兼任左丞相,在皇上親政前,掌管全國政事,另敕封尊號為亞父…”剛唸到一半,突然被湯悔一聲叫喚打斷了。
湯悔如今已有兩歲,他天生聰明,小小年紀已經能讀書識字,而且明白很多事理,不過他畢竟年幼,看見這麼多陌生的面孔,這麼大的場面,不由也有些害怕,一眼看見最悉的人站在面前,彷彿找到依靠一樣,一時就忘了媚妃平時的吩咐,向朱傳宗叫道:“爹!”滿朝文武聽見這一聲,都呆住了,過了片刻,當場頓時喧譁起來,不少大臣都是
動無比,連道:“真是天佑我朝,天佑我朝啊!”原來亞父這個稱號,原有一個典故。古時候有一位聖人擔任丞相,皇帝年幼不能處理國事,都是由這位聖人管理,為了表示對聖人的尊敬,皇帝便封他為亞父,意思就是像父親一樣尊敬的人。
這位皇帝后來也是一位有名的明君。現在小皇帝湯悔才不到兩歲,已經懂得禮賢下士,順着旨意向當朝第一重臣示敬,實在是另人難以置信。
朝廷有了這樣聰慧的君主,何愁將來國勢不興呢?以黃天佑為首的一班忠心老臣更是熱淚盈眶,連稱皇上與攝政王如此君臣相得,將來必定是一段美談啊,當然大臣們也都明白,朱傳宗現在的權勢地位,已經是無法動搖的了。
本來功高震主是為臣的大忌,有人還擔心朱傳宗會受到猜忌,現在一看小皇帝對他如此信任親熱,可以想見朱傳宗以後在朝廷上肯定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接下來有功之臣都各有封賞。王定昆被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領全國所有軍隊。
朱佑繼、華文章等以前被龐來孝排擠罷官的老臣,都官復原職。王大牛等人也都是加官進爵,也不必細説了,其中有兩個人有些特殊。其一是吳思遠,本來以他的才能和功勞,可被封為右丞相,可是他堅決不肯接受,説是不願為官。
最後勉強受了個太傅的閒職。另一個是老君教主水封良。他本來是被朝廷通緝的罪人,可是在朱傳宗起兵的過程中立了數次功勞,因此也封了他一個沒有實權的官職,不過要求他不許再傳播老君教之類的教義。
水封良喜出望外,急忙滿口答應,再説當官之後,還要騙老百姓幹什麼,自然有人投靠,因此領旨謝恩,高興得無以復加。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舉國歡慶!
登基的第二天,湯悔又由皇太后領着,率領大臣們,還有幸存的皇親國戚們,一起去宗廟祭奠先皇。湯治死後尊號為“賢宗”牌位就供奉在先皇明宗皇帝的旁邊。
朱傳宗面對着這兩塊牌位,心中不由愧疚。一方面是內疚明宗皇帝對自己有恩,自己卻將他氣死。一方面又難過沒能救下湯治的命。常樂公主是皇族成員,自然也在場。祭奠完後,朱傳宗就去找她,卻見她臉
極差,而且眼有淚痕,似乎剛剛哭過。
擔心地問道:“喜兒,你沒事吧?”常樂公主似乎不想多説話,道:“沒什麼。”轉身便上車走了。
朱傳宗心想她肯定是看見父皇和兄長的靈位心中難過,雖然擔心,但是這是人之常情,別人也沒有辦法的。常樂公主辭別了朱傳宗,回到宮中。她先前確實是因為見到了明宗皇帝的靈位,想着對自己愛若珍寶的父皇,如今已經天人相隔。
況且父皇的死跟自己幾人也不了關係,更生出悔恨內疚的情愫來。她見到朱傳宗,內疚之意只會更盛,因此也沒多説話,就回來了。
她現在住的還是當初在宮裏的舊居,這是明宗皇帝專門為她所建,一桌一椅,一草一木,無一不是父皇依着她的喜好專門添置的。
常樂公主坐在窗邊,想起父女倆無數次在這裏促膝談心,父皇温和慈愛的笑容,彷彿還在眼前,睹物思人,更是黯然神傷。
越想越傷心,忍不住就趴在牀上大哭了一場。她身子孱弱,哭得乏了,慢慢就睡着了,隱隱約約中,聽見一個聲音道:“喜兒,喜兒!孩子!”常樂公主聽得耳,睜開眼一看,驚喜地叫道:“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