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九九八年四月台灣會議終於結束了!

快步走進辦公室,齊堯重重了一口大氣,把手中的卷宗丟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厚重的卷宗被丟在鋼製辦公桌上發出“啪”地好大一聲巨響,引起辦公室裏的其它同事一陣側目,不過,這時的齊堯本沒有心情為自己這種無禮的動作到抱歉。

他的頭好痛!這個星期他已經不知道看過多少案例、多少病人和罪犯了。

頭真的好痛!

沉悶的心情,重重地跌在身體的最底處,一點也爬升不起來,就如同窗外快要下大雨的天空一般陰霾。

喝了一口有些冷了的藍山咖啡,齊堯的眼光又掃向桌上那本藍皮的卷宗夾,總覺得平一向香醇無比的上選咖啡,不知為何今天卻顯得特別苦澀。

無數個生命、活生生的故事就隱藏在這個地方、這棟大樓中的每一份卷宗裏,姓名、地點、發生經過,甚至每一張照片,一樣樣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教人不得不相信它的真實

但是,卻又因為它的特殊和罕見,總教人覺得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場離奇的夢境一般遙遠,彷佛只要一踏出這棟建築物的大門,它們就完全不存在一樣。

這棟坐落在台灣的某處,從外觀看上去,只不過是一棟暗灰、似乎刻意建造得毫不起眼的龐大建築,就是國內外犯罪學界馳名的“馬克斯裏夫犯罪學研究中心”馬克斯裏夫犯罪學研究中心是由台灣的犯罪學研究團體和德國的學術單位共同出資成立的犯罪學研究單位,因此有個頗具德國風味的名字,專門研究各種犯罪的成因,包括天生犯罪、後天影嫌邙造成的犯罪,和各種罪犯、被害人的情形。

研究中心本部設在台灣外海的一座離島,島上除了一般的行政人員、見習人員之外,也設有小型的監獄和觀察室、偵訊室,專供研究人員觀察和研究特殊犯罪手法與這些罪犯的生活作息,藉以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以便達到確實預防犯罪和預測再犯率的目的。此外,研究中心也和世界各國的相關機構合作,派遣人員進駐該單位從事研究工作。

地處偏遠,加上研究的領域並不普遍,這個機構的存在通常不為一般大眾所知,甚至連政府內部都不太常提及。

齊堯就是在這個研究中心裏工作,專門研究犯罪方法和犯罪心理。今年二十九歲的齊堯,具有神科和外科的專科醫師執照,也有德國犯罪學碩士學位,因此,就運用了本身的醫學和犯罪學背景,進入這所研究中心從事研究。

想到自己的工作,齊堯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待在研究中心也快半年了,相較於所裏其它同仁的資歷,齊堯在他們眼裏其實還算是個菜鳥。

“小堯”、“堯老弟”他們總是這麼稱呼齊堯。

的確,對於那些年近半百、兩鬢花白的同事而言,齊堯和個小孩子差不了多少,而他所具有的碩士學位,也只能算是這個研究中心裏基本的教育水準,然而這並無礙於齊堯的研究,也許再過個幾年,他會再回到校園,念個博士,增加自己的知識,不過,現在的他只想好好研究各種犯罪行為。

“怎麼了?心情不太好呀?”隔壁桌的資深同事張維銘走過來問他。

“嗯,一大堆案例要研究,指導員又挑剔得很,我頭快昏囉!”齊堯苦着一張臉向張維銘抱怨着。

半年的資歷,在馬克斯裏夫只能算是個初淺的見習生,一切都還算是在學習階段而已。

在這半年裏,齊堯進出各個監獄、化院,跟隨着各個進駐在那裏的指導員觀察着各個犯罪者、服刑者的心理狀態和犯罪手法。現在,他的腦中只有滿滿的犯罪供述、詢問筆錄,看得都快麻痹了。

“你是還不習慣啦!等到時間久了,就不會覺得這些枯燥無趣了,這其實是最接近人的工作呢!”張維銘笑着替齊堯打氣。

年近五十的張維銘在研究中心已經待了快十年了,是個正式的研究員,對於剛進研究中心的齊堯,張維銘時常以過來人的身分給他許多意見和鼓勵。

“最接近人?”齊堯有些納悶地看着他“為什麼?”

“你不這麼認為嗎?犯罪,時常是人心中的慾望戰勝理智的後果,它是離社會常規、約束的行為,其實反而是人中某一面的赤表現。”張維銘語氣中滿是對於現今社會上犯罪猖獗的無奈。

“我明白。”齊堯點了點頭“可是,你不會覺得厭倦嗎?每天接觸的淨是些罪犯,一點值得喜悦、高興的事情都沒有。”每天舉目所見的皆是社會和人的黑暗面,才進入這個環境半年的齊堯就覺得自己有些吃不消了,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他覺得自己就快要被這些犯罪情狀影響,也將近崩潰了。

“那也許是你還沒有把情真正投入這個工作。”張維銘聳了聳肩,平淡地説着︰“你是把工作當作一份工作、把案例看作一件案例。事實上,每一個案例的背後都是每一個人的生命、理智和情的抉擇結果,你還沒有真正體認到這一點,當然會覺得它枯燥艱澀。”

“也許吧…”齊堯嘆了口氣,目光又落在方才被自己賭氣地丟在桌上的卷宗夾。

這半年來,他每天都像是學生一樣,仔細觀察每個例子、提報告、推測犯罪手法和心態,把它們當作一件又一件的習題、方程式在解決,幾乎忘了這一件一件案子都是在監獄裏的一個人活生生的生命。

自己的心已經麻痹了嗎?現在桌上的這本卷宗裏有二十份報告,至少就和二十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而自己,就是要靠這些紙張決定這二十個人的格和神傾向嗎?

這麼一想,就覺得原本厚厚的卷宗不過只是一點點的資料,內容突然貧乏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