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進發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晚飯後,我和多多又來到室外。但是,我們沒有再去屋頂。一是因為剛剛那種新鮮已經蕩然無存,再去也沒有什麼新意了;二是現在月亮的方位已經和剛剛不一樣了,在去的話,也沒有了剛剛的意境。
我和多多隻好順其其然,就在附近隨便走一走。今夜的月光特別明亮,遠處喜馬拉雅山脈巍峨的身影若隱若現,更彰顯出她無比的神秘美。那山頂的皚皚白雪,在月光的映襯下,幾乎與天空連成了一體。
多多指着遠方説:“你看,多美的景。可是,誰又能知道她內裏的危險和對那些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的殘酷呢?”
“呵呵,人個有命,死了的話,那也是天意啊!”我説。
多多問我:“方雨,明天就要進山了,你害怕嗎?”
“當然不害怕!”我説“不但不害怕,我甚至還有些期待呢。”
“期待?為什麼呀?你期待什麼呀?”多多好奇地問我。
“想到能夠給你治傷,能為你實實在在地做些什麼,我就覺得踏實。不管付出怎樣的代價,我都不會到害怕。”我説“你知道最令人害怕的是什麼嗎?”
“什麼呀?”多多問。
我説:“最令人到害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就像在金字塔裏,我不知道你到底是活着還是…。可是自己又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也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你。還好,上天讓我又見到了你。而且,你平安無事。”
“照你這麼説,那都是上天的功勞了?”多多問。
“不能説是上天的功勞吧!但是,至少説上天沒有忘記你。沒有忘記我對你的希望。並且指引我,讓我找到你了。而且,這次還指明瞭能夠徹底把你治好的方法和人。回頭想想,這些就像是冥冥中早已註定。”我説。
“讓你這麼一説,還真是那麼回事兒。”多多説。
我有些擔心地問多多:“你的身體現在覺如何了?要不,等你恢復兩天。我們再進山吧?這樣我非常擔心…”多多搖了搖頭説:“沒事兒,我已經恢復的很好了。不能因此而耽擱了最佳時間,前輩不是説時間不多了嗎?不能再耽誤了,屍毒一天不除,在我體內就是一個隱患。”
“話是這樣説,可是,你不能逞強。那樣的話,只會適得其反。”我説“我們找寒冰、找雪蓮。就是為了能夠救你,而不是把你拖垮了。你身體要是有任何的異樣,你一定要及時和我説,知道嗎?”多多聽我説完,只是微笑着衝我點了點頭。也就沒有在發出任何的意見。只是靜靜地陪我向前走,抬着頭仰望着星空。我也看着頭頂上的蒼穹,今夜無比晴朗。正所謂“月朗星稀”月光明亮了。星星自然就顯得少了。
突然,多多輕輕地叫了:“糟了!”我心中一驚。連忙問道:“怎麼了?”多多指着月亮説:“明天有大風,你看月亮邊上的大風圈。”我抬起頭來看月亮,只見圓圓的月亮周圍有一個白的圈子,這種圈就是人們常説的“大風圈”據民間不成文的天文知識,在月亮明亮的夜晚,月亮周圍要是出現這樣的“大風圈”第二天必有大風。因此,才被稱為“大風圈”的。
“咱們還是趕緊回去和他們商量一下,看是不是延後一天進山?”多多有些擔心地説。
我也同意多多的説法,我們即使是晚進一天山,也不能冒着碰上大風暴的危險。要是那樣的話。我們被大雪埋了那是眨眼間的事兒。
想到這裏,我和多多一起三步並作兩步地往回走,想要找眾人商量一下。當我們回到庭院的時候,眾人已經集合在一起,像是已經知道了這樣的情況。就等着我們回來,一起商討決定了。
巧的是,大家的意見異常的同意,這樣的會議也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我們決定明天暫緩進山的計劃,即使延誤一天,也不要冒這樣的生命危險。
第二天,不出我們所料,果真起了大風。眾人都是一場虛驚,要是今天已經進山的話,早已經被風雪給埋住了。
大風一直刮到下午,方才停下。蹊蹺的是,大風剛一停下,天空就變得特別的晴朗。整個世界風平靜,碧空萬里無雲。
大概到傍晚的時候,天邊也浮起一道紅雲,慢慢燒起了晚霞。俗話説:“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看來,明天會是個晴朗的大好天氣了。我們趕緊打點好裝備,準備明天向山裏進發。
第三天,我們終於如願以償,這是個適合出發的好天氣。我們沒有在做任何停留,幾個人連忙收拾好,往山裏進發。
就這樣,我、多多、老鬼、錢成、吳麗莎、老者和大個兒,我們一行七人整裝向着喜馬拉雅山脈裏進發。除了多多和麗莎沒有拿多少東西,我們幾個男人,幾乎都是滿載而行。
我們幾乎每個人身上都背了一個大背囊,裏面裝盛着各種用品。同時,我還要和麗莎一起照顧多多,隨時注意她的身體狀況。
我們就這樣接受着喜馬拉雅山脈殘酷氣候的考驗,向着那傳説中的“寒冰”進發。我現在心中迫切希望的就是趕緊到達那裏,並且心中不斷祈禱着,我們能夠順利找到那千年雪蓮。
喜馬拉雅山脈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扶搖直上的高度,陡峭參差不齊的山峯,令人驚歎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眼前那被侵蝕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和深不可測的河峽谷,都給人以心驚膽戰的壓迫
。
極其複雜的地質構造,表現在動、植物和氣候不同生態聯繫的系列海拔帶(或者被稱之為“區”)。
我曾經讀到過相關的新聞,説從南面看,喜馬拉雅山脈就像是一彎碩大的新月,主光軸超出雪線之上。雪原水、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也恰恰是後者,成為大多數喜馬拉雅山脈河
的源頭。
不過,喜馬拉雅山脈的大部卻在雪線之下。創造了這一山脈的造山作用依然活躍,並有水侵蝕和大規模的山崩。
喜馬拉雅山脈可以分為4條平行的縱向的不同寬度的山帶,每條山帶都具鮮明的地形特徵和自己的地質史。它們從南至北被命名為“外或亞喜馬拉雅山脈”、“小或低喜馬拉雅山脈”、“大或高喜馬拉雅山脈”、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在地勢結構上並不對稱:北坡平緩,南坡陡峻。
在北坡山麓地帶,是中國青藏高原湖盆帶。那裏湖濱牧草豐美,是良好的牧場。向印度洋的大河,幾乎都發源於北坡。切穿大喜馬拉雅山脈,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峽谷。
一路上,我們看見的壯麗景象,是我這輩子都不能忘懷的:我們常常看到河水奔、勢如飛瀑,這裏藴藏着巨大的水力資源。
就像前面説的:喜馬拉雅山連綿成羣的高峯,擋住了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濕潤氣。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較少,植被稀疏,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們是從尼泊爾輾轉出發,向着喜馬拉雅山脈伸出進發,也就是從山脈的南坡進發的。因此,一路上幾乎到處都是各種各樣枝葉茂盛的植被,要不是氣候温度比較低,我們還真以為是到了亞馬遜原始森林。
這裏的植被高大茂密,隨隨便便的一顆植物,都比我們的身高要高出許多。像那種“參天大樹”級別的,那更是到處可見,不在話下。
喜馬拉雅山脈的植被可以大致分為4帶:熱帶、亞熱帶、温帶及高山帶。主要是據海拔和雨量分佈的。地方地形和氣候以及光照和風吹的差別,造成每一帶內植被構成的相當大的變化。
熱帶常綠雨林,侷限於東喜馬拉雅山脈和中喜馬拉雅山脈濕的丘陵地帶,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地帶。為了節省食物,我們一路上幾乎都是靠着這些植被的各種果實充飢的。平時沒有發現,現在吃多了山果野菜,到發現它們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兒!
竹子生長在陡峭的山坡上,我們就想方設法取那鮮的竹筍和竹芽;櫟樹和板栗生長在石質土上,我們便使用器具去摘取。時間和地點充裕的話,我們會燒着吃;但要是餓極了,就直接生吃。
據我們的大個子嚮導説,櫟樹和板栗非常的常見,幾乎覆蓋了從中國藏南地區西部至尼泊爾中部。因此,在熱帶區域,完全不用擔心食物的問題。
大個子説:“除了這些樹外,估計約有4500多種開花植物生長在東喜馬拉雅山脈,其中20種是棕櫚。這裏的很多植物,都可以用來當藥。很多當地居民,都會時不時地過來採。”一聽大個兒子這麼説,老鬼就有些不願意,説:“既然這裏物質豐富,那為什麼還要我們被這大包小包的?這不是沒罪找罪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