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攻下靈壽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蕭幹雖然戰敗了,但是他是所有奚人的王,代表着廣大的奚人族。所以,他的意見非常重要。蒲家奴聽到他的話,臉笑意,輕捋長鬚。
他稍稍想了片刻,然後對完顏撻懶説道:“你給完顏宗望修書一封,讓他派人用漢文書告趙構,讓他即刻投降,態度堅硬一些,讓趙構懼怕。當然,趙構肯定不投降,他會繼續求向金國稱臣,當兒皇帝。那麼我們就告訴他,讓趙榛領兵南下,而後讓他殺了趙榛,讓給我們河東河北各路的地盤,我們就答應他當兒皇帝的求和條件。”完顏撻懶點頭看,示意屬下文吏草擬書信去了。
隨後,蒲家奴和完顏撻懶即刻下令,各地嚴防死守,防止信王軍隊繼續攻城拔寨。傳令兵連夜起身飛奔各地,傳達命令。
此時的趙榛在拿下威州後,即刻下令,調整部署。他要攻打靈壽,打通太行山周邊的地區。
在趙榛的調動下,新建立的梁興地破金軍以及趙雲地破敵軍都紛紛東進支援而來。一方面是鍛鍊他們的兵馬,另一方面是趙榛想培養他們。倆人都是歷史有名的抗金將領,都是善戰之輩。憑藉歷史上倆人的風骨,趙榛重用他們將百利而無一害。二人義氣沖天,保家衞國誓死抗金,是絕對不會背叛他的。
傅選的鐵山軍、焦文通的戰虎軍、高寶山的兩軍黑龍軍以及王勁的龍狼軍等各部主帥先後趕到靈壽城外。
隨後,梁興率領着新建立的破金軍與趙雲率領着新成立的破敵軍也趕到了城下。趙榛親自接梁興與趙雲二人。他遠遠的就看到兩位全身盔甲的英武將領,見到聞名已久的“梁小哥”和趙雲,趙榛分外高興。
他連連誇讚二人給自己送情報打擊金軍主力的後勤輜重,為信王義軍轉戰南北建立了不朽功勳。隨後,他讓二人再接再厲,再立新功。讓二人多聯繫各地忠義社,多搞情報,多打勝仗。驅逐金兵,還我河山。
二人也是對信王趙榛的知遇之恩很是,表示肝腦塗地也要抗金到底,為信王盡忠。
趙榛把戰場地形大概描述了下。這裏的地形當地的百姓比較悉,信王大軍一來,百姓們紛紛來幫忙。有的送水和糧食,有的傳遞情報,有的直接參加義軍。
駐守靈壽城的是一名契丹將領,名字叫耶律都,他是最先投奔金軍的遼軍之一,所以深得金人的信任。所以,他才能獨立的統帥一城的人馬。
義軍只有三萬五千士兵和五萬壯丁,真正用來攻擊金軍地只有三萬五千正規軍。但這幫將領卻毫無懼,個個信心十足。好像只要他們殺上去,耶律都就會大敗而逃。
他們的確有狂妄的本錢,就連金軍悍將們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這個契丹將領耶律都就更不是對手了。這幾個月來信王義軍對金作戰,可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所以不管是打耶律都,還是打女真金軍,他們都非常自信,勢在必得。
此時,靈壽城城內地耶律都的心情很沮喪,非常沮喪。今天上午,他接到了已經攻克平山的信王義軍已經順利北上至靈壽城的消息。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當即把他打蒙了。
金軍鋭都不是信王義軍的對手,自己自然更不是對手。但是一旦靈壽城丟失了,自己將會被受到金國嚴厲的處罰。自己幾年的努力,幾年的鑽營和心血,就這樣白費了。耶律都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有時候。夜深人靜之時,自己也在想,假如當初自己和一幫遼國將領們不投降金國為遼國死戰的話,現在的遼國會是什麼局面?還會存在嗎?沒有答案,永遠都沒有了。
這時,耶律都突然聽到一名傳令兵稟報,南城門發生了騷亂。很多百姓正在攻打南門接信王。聽到這個消息後,他頓時大吃一驚,立刻準備兵馬鎮壓。
此時,趙榛策馬看到遠處南城門大開,大為興奮,隨即增兵,全力從百姓攻佔的南城門攻入。
城內的金兵奮力阻擊,叫苦不迭。靈壽城中的兩軍戰正酣,金人和信王義軍兩軍正在浴血奮戰。義軍軍為了儘快攻下城池,又攻下了西門重新開闢了西城戰場,從兩個方向同時攻擊城內的金兵。
這時,夜裏一堆堆地篝火在戰場上點燃了,火光和濃煙沖天而起,雙方將士都開始準備夜戰了。
趙榛在靈壽城西北端的一座小山上。從當前戰場形勢來看,靈壽城內的金軍軍隊肯定大多都是漢人和契丹人。他們沒有金人給予的新式裝備,缺乏守城器械,戰過程中損失較大。
耶律都為了減少損失,把軍中的輜重兵、壯丁以及所有的步卒也全部拉了上去,守城兵力達到了一萬五千人以上。同時間,金軍支援而來的武器輜重也陸續送達城池,防守力量因此得到了加強。隨着金兵軍隊數量的增多和武器的增強,雙方的戰更加血腥。
靈壽城打了這麼長時間,烈地廝殺持續了三個多時辰,耶律都再怎麼堅韌,也損失太大。而義軍的援軍卻出現了,不斷湧進城池。
金軍現在被義軍圍着同昌城進行猛烈的攻擊,把個個的金軍打得焦頭爛額,傷痕累累。
既然金軍把全部家當拿了出來,趙榛覺得自己也沒必要再藏着掖着了,他立刻派梁小哥和趙雲馬上集結了各部的十營步軍,即刻馳援。
金軍拼命抵抗,主攻的將士都是契丹人和來自白山黑水的漢人。面對同為漢人的義軍,他們毫不手軟,殺得血橫飛。
但是在梁小哥和趙雲的部隊殺上去之後,再加上大量的百姓造反。人數少的金軍,立刻被打的節節後退。
此時的趙榛親自帶領中軍前移,看到遍地的金兵中那些關外漢人的屍體以及義軍的屍體,心中不悲哀。
宋朝重文輕武,導致武將們都不可能用盡全力的去戰鬥,有時候甚至養寇自重。而關外那些漢唐時期遷移的漢人們,卻看不到天朝的軍隊來收復漢唐時期的疆域,甚至連幽燕之地都收復不回來。
關外的漢人看不到迴歸天朝的期望,還受到各種番族的欺壓。所以他們參加金軍後,便把怨氣發到遼國和宋國的身上,成為金兵的急先鋒。包括那些契丹人、奚人以及渤海人也都是。他們打不過女真人,被女真人統治了,便把怨氣都撒到了大宋的頭上。